元结(公元719年-772年),中唐前期文学家,字次山,号漫叟、聱叟,河南鲁山(今河南鲁山县)人。元结少时不羁,十七岁从师于元德秀。天宝六年(747年)应举落第后,归隐商余山。天宝十二年(753年)进士及第。安史之乱中,曾率族人避难于猗玗洞(今湖北大冶境内),因号猗玗子。
乾元二年(759年),唐肃宗召其进京问策,上《时议》三篇,受到赏识。后被任命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唐代宗时,任道州刺史,调容州,政绩颇丰。大历七年(772年)入朝,同年卒于长安。
元结与顾况、王建等人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先驱。其诗文注重反映政治现实和社会矛盾,文风力求摆脱六朝以来雕饰华靡的弊病,清淡简洁,纯真自然。唯过于质朴,文采稍逊。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元次山集》,编有诗选《箧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