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

唐代岑参

胡地苜蓿美,轮台征马肥。

大夫讨匈奴,前月西出师。

甲兵未得战,降虏来如归。

橐驼何连连,穹帐亦累累。

阴山烽火灭,剑水羽书稀。

却笑霍嫖姚,区区徒尔为。

西郊候中军,平沙悬落晖。

驿马从西来,双节夹路驰。

喜鹊捧金印,蛟龙盘画旗。

如公未四十,富贵能及时。

直上排青云,傍看疾若飞。

前年斩楼兰,去岁平月支。

天子日殊宠,朝廷方见推。

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

侧身佐戎幕,敛衽事边陲。

自逐定远侯,亦著短后衣。

近来能走马,不弱并州儿。

白话译文

胡地的苜蓿丰美,轮台的战马壮肥,

大夫征讨匈奴,上个月西征出师。

甲兵还没有找到战机,降敌投来如同把家归。

骆驼多得一群连一群,穹帐也是一堆又一堆。

阴山上的烽火已熄,剑水来的羽书渐稀。

却笑那当年的霍嫖姚,区区战绩算得了什么作为。

在西郊迎候中军,平坦的沙漠上挂着落晖。

驿马从西边到来,一双旄节夹路奔驰。

喜鹊护持着金印,蛟龙盘屈在画旗。

像公这样年纪还不到四十,功名富贵能来得及时。

直上排冲青云,旁人看来自然是快捷如飞。

前年斩了楼兰,去岁又平定月支。

日益得到天子的殊宠,朝廷正要将见推。

我一介书生多么幸运,居然得到国士的待遇。

侧身佐助戎幕,敛衽从事边陲。

自从追随了定远侯,也习惯穿上短后衣。

近来更学会了跑马,并不弱于并州儿。

词句注释

  1. 北庭:指庭州,在今新疆乌鲁木齐东北。封大夫:即封常清。
  2. 苜蓿(mù xu):多年生草本植物,为西北重要牧草,牛马嗜食。
  3. 轮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米泉县境内。这里泛指北方的边防据点。
  4. 匈奴:泛指少数民族。
  5. 前月:上月。
  6. 甲兵:带甲的士兵。
  7. 橐(tuó)驼:即骆驼。
  8. 穹帐:即穹庐,一种毛毡做的尖顶圆帐篷。
  9. 阴山:地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
  10. 剑水:地名,在今新疆境内。一说即今俄罗斯境内的叶尼赛河上游。
  11. 霍嫖姚:指西汉名将霍去病。武帝时拜嫖姚校尉,曾六次率兵击退匈奴的入侵,斩获十余万人,战功赫赫。
  12. 区区:微小。尔:如此。
  13. 中军:指主帅所在之军。
  14. 双节:唐制,节度使赐双旌双节。出行时使人骑马持节以示威严。节:古代出使外国所持的凭证。
  15. “喜鹊”句:传说汉时有鹊飞翔近地,被人击落,化为圆石。破石得一金印,有“忠孝侯印”四字。后即以“鹊印”代指公侯之印。大概出于这一点神秘色彩,后来就有人在印章侧面雕上鹊的图案,以示珍贵,所以有此“喜鹊捧金印”之句。
  16. 傍看:局外人看来。
  17. 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距今新疆罗布泊不远。其国王经常勾结匈奴,拦截杀害汉朝使臣,大将军霍光派傅介子用计刺杀其王,打通去西域的通道。此借指叛乱的部族。
  18. 月支(zhi):古西域国名,也作月氏。原在今甘肃一带,汉时为匈奴所破,一部分远迁今阿富汗等地,称大月支,一部分留居原地,称小月支,此亦代指当时的叛乱部族。
  19. 见推:受到推举。
  20. 国士:才能出众,受国人推重的人。
  21. 侧身:勤谨小心,睡不安席。
  22. 敛衽(rèn):整敛衣襟,恭谨听命。
  23. 逐:追随。定远侯:汉代班超因经营西域有功,封定远侯。此指封常清。
  24. 短后衣:前长后短,便于骑射的特制衣服。
  25. 并(bīng)州:治所在今山西太原。并州儿,即并州少年,以善骑射闻名。

作品赏析

这首诗称述封常清平虏之从容,气度非凡;献捷频频,倍受恩遇。诗人自觉附骥其后,十分幸运,遂也豪气干云,表达了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胡地苜蓿美,轮台征马肥。”“苜蓿美”,“征马肥”给人以安详、宁静的感觉,一派平和欣欣向荣景象,正如传说中“凤凰来翔,百兽率舞”一般,这是为了暗示:封将军已消灭胡人,边疆从此平静了。意境优美,古意盎然。“大夫讨匈奴,前月西出师。”叙述出征事宜,言辞朴实简洁。“甲兵未得战,降虏来如归。”“不战而屈人之兵”可见声势赫奕,运筹得当,敌人慑服;虏降如归,可见怀柔政策宣传渗透得很到位,敌人心甘情愿投降。“橐驼何连连,穹帐亦累累。”意即,战利品极多,降敌极众。“阴山烽火灭,剑水羽书稀。”意即边疆从此和平安宁。“却笑霍嫖姚,区区徒尔为!”意指诗人感到封常清功盖古人。“西郊候中军,平沙悬落晖。”伫立西郊等待主帅的归来,沙漠平铺远去,天际挂着落日的余光。这是在欢迎主帅凯旋,一派空旷、安静、肃穆的气氛。“驿马从西来,双节夹路驰。”送信的驿马从西驰来,封将军的仪仗已沿路两边摆开,奔赴前来。这是写为主帅开道的前驱,用以衬托主帅的威严。“喜鹊捧金印,蛟龙盘画旗。”此联进一步写仪仗之鲜明及封常清神采之飞扬,可见此次边功确是卓著。“如公未四十,富贵能及时。”句意为:像您这样年纪还未满四十,就已名显当世,可算是富贵及时了。在层层铺垫下,一位年青有为的将领形象终于出现在读者面前,但诗人又用的是议论的形式,使人物形象更显丰满。“直上排青云,傍看疾若飞。”此处诗人意在称述封常清功勋卓著,因此频频受到朝廷嘉奖。“前年斩楼兰,去岁平月支。”意即,封常清扫荡西域,立下赫赫战功,这正是其迅速升迁的一个重要原因。“天子日殊宠,朝廷方见推。”这是从朝廷对封将军的重视的一面上来称述其功勋。“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诗人在称述封常清后,感到自己能为这样的英杰之士服务是十分幸运的。这就更显出封常清的胸怀磊落,确有大将之才。“侧身佐戎幕,敛衽事边陲。”这是诗人自述认真工作的情况,从中可见其对封常清敬畏有加。“自逐定远侯,亦著短后衣。”这是诗人以自己的行动来实践自己要努力辅佐封常清的言论。“近来能走马,不弱并州儿。”诗人自谓与之相当,言语中充满欣喜和自信。可见诗人已融入当地习俗,颇以武事为重,不复是一介书生了。

全诗以一派从容、熙和的景象开篇,给人以无限遐想;随即称述封常清降服胡人,功盖古人;然后又用凯旋的仪仗鲜明,进一步衬托封的风采,凸显其功勋;随之又用朝廷的“殊宠”来进一步赞扬他功业非凡,才能堪为国之栋梁;最后自述勤于练武,以期跟随封将军立功封侯。全诗一韵到底,整齐有致,从多个角度塑造了封常清这一能征善战的边塞统帅的丰满形象。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当时岑参在封常清幕中任职。此诗与《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吟咏的是同一次出征之事。《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两首是在封常清出征时的预祝之词,这一首《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则是封常清凯旋时的称贺之作。

名家点评

  • 武汉教育学院教授谢楚发:诗的重点不在于描写将士的威武雄壮,而在于烘托回师的胜利气氛,颂扬主帅的功劳,并表白个人对封常清的崇敬。全诗的节奏比较缓和,叙事、描写、议论、抒情兼而有之,可见到一个投笔从戎的书生如何把保家卫国的爱国精神和个人的功名欲望融合在一起,反映出封建社会强盛时期知识分子的普遍心态。(《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高适岑参诗选译》)
  • 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管士光:在封常清节度使幕府里,岑参的情绪是比较开朗和昂扬的,《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诗的最后几句便是他此期的自画像:“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侧身佐戎幕,敛祍事边陲。自逐定远侯,亦著短后衣。近来能走马,不弱并州儿。”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句诗,却把诗人终遇知己的兴奋和侧身戎幕的喜悦以及走马边塞的英姿都生动地表现出来了。(《浅草集》)

猜你喜欢

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

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龙潭夜坐

明代 • 王守仁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

临流欲写猗兰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钟陵禁烟寄从弟

五代 • 李中

落絮飞花日又西,踏青无侣草萋萋。

交亲书断竟不到,忍听黄昏杜鹃啼。

山坡羊·伏低伏弱

元代 • 陈草庵

伏低伏弱,装呆装落,是非犹自来着莫。任从他,待如何,天公尚有妨农过,蚕怕雨寒苗怕火。阴,也是错;晴,也是错。

陈驭虚墓志铭

清代 • 方苞

君讳典,字驭虚,京师人。性豪宕,喜声色狗马,为富贵容,而不乐仕宦。少好方,无所不通,而独以治疫为名。疫者闻君来视,即自庆不死。

京师每岁大疫,自春之暮至于秋不已。康熙辛未,余游京师,仆某遘疫,君命市冰以大罂贮之,使纵饮,须臾尽;及夕,和药下之,汗雨注,遂愈。余问之,君曰:“是非医者所知也。此地人畜骈阗,食腥膻,家无溷匽,污渫弥沟衢,而城河久堙,无广川大壑以流其恶。方春时,地气愤盈上达,淫雨泛溢,炎阳蒸之,中人膈臆,困惾忿蓄,而为厉疫。冰气厉而下渗,非此不足以杀其恶,故古者藏冰,用于宾、食、丧、祭,而老疾亦受之,民无厉疾。吾师其遗意也。”

予尝造君,见诸势家敦迫之使麇至。使者稽首阶下,君伏几呻吟,固却之。退而嘻曰:“若生有害于人,死有益于人,吾何视为?”君与贵人交,必狎侮,出嫚语相訾謷,诸公意不堪,然独良其方,无可如何。余得交于君,因大理高公。公亲疾,召君,不时至;独余召之,夕闻未尝至以朝也。

君家日饶益,每出,从骑十余,饮酒歌舞,旬月费千金。或劝君谋仕,君曰:“吾日活数十百人,若以官废医,是吾日系数十百人也。”诸势家积怨日久,谋曰:“陈君乐纵逸,当以官为维娄,可时呼而至也。”因使太医院檄取为医士。君遂称疾笃,饮酒近女,数月竞死。

君之杜门不出也,余将东归,走别君。君曰:“吾逾岁当死,不复见公矣。公知吾谨事公意乎?吾非医者,惟公能传之,幸为我德”乙亥,余复至京师,君柩果肂,遗命必得余文以葬。余应之,而未暇以为。又逾年,客淮南,始为文以归其狐。

君生于顺治某年共月某日,卒于康熙某年某月某日,妻某氏,子某。铭曰:义从古,迹戾世,隐于方,尚其志。一愤以死避权势,胡君之心与人异?

岑参
简介描述:

岑参(公元715~770年),南阳棘阳(今新野县)人。与高适并称为“高岑”,因做过嘉州都督,故后人称“岑嘉州”。唐代边塞诗人中最卓越的代表。

岑参出生于官僚家庭,幼年丧父,砥砺苦学,遍读经史。20岁献书天子,希以此获取官位而未能如愿。天宝三年(744年),进士及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僚佐,后在天宝末年赴北庭,充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官,其边塞诗名作大多成于此时。肃宗至德二年(757年)东归,经杜甫等举荐为右补阙。大历元年(766年)入蜀,初为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僚属,后任嘉州刺史。大历三年(768年)罢官,东归受阻,寓居于蜀。大历四年(769年)岁末,卒于成都。

岑参的诗远近传播,影响广泛。早期诗歌多为写景、纪游、赠答、送别和嗟叹仕途不遇之作,其中写景之作诗风奇峭清丽,如《暮秋山行》《高冠谷口招郑鄠》《初授官题高冠草堂》等,清丽俊逸,造意炼语俱奇;《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等送别诗亦为抒情佳篇。岑参因边塞生活体验极为丰富和充实,亦是盛唐书写边塞题材诗歌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的诗人。这些诗色调雄奇瑰丽,充满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其边塞诗代表作有《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其诗集最初由杜确于岑参殁后30年编成,凡8卷。后陈铁民、侯忠义和刘开扬亦为其作有《岑参集校注》和《岑参诗集编年笺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