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
诏书许逐阳和至,驿路开花处处新。
十一年前我是南渡灞水之客,如今则是四千里外北归之人。
诏书赶在春暖天气之时送到,归路上花开处处而万象更新。
此诗是一首抒发回京喜悦之情的诗。前二句用简练的文字概括叙写“十一年前”遭贬和如今“四千里外”被召回来的情景,巧用数字,形成对偶,不仅结构紧凑,一气流转,诗韵谐美,且极富深意。看似是对事实的描述,实则精炼地概括了诗人复杂和激动的情感,包含着诗人对当年遭受贬斥的愤懑,对长期放逐生活的回忆,以及重回长安时的激动心情,交集的百感凝聚在诗句的朴素描绘之中,增强了抒情力量。后二句写朝廷在阳春季节诏诗人返回京城,回京的驿路上花开簇簇,既清新又温暖,面对此景,再有一步就可迈入长安东城门的诗人深感激动、喜悦而不明说,仅用“处处新”三字来见意,既是写花,更是写人,将人的情意寄托于花,又由花来表人之情意,含蓄蕴藉而不失自然流转,胜过万语千言。
永贞元年(805年),诗人被贬出京。元和十年(815年)二月,诗人奉诏返京,至灞亭时喜而成咏,创作此诗。
白马谁家子,黄龙边塞儿。
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
春蕙忽秋草,莎鸡鸣西池。
风摧寒梭响,月入霜闺悲。
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
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
终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苍苍金陵月,空悬帝王州。
天文列宿在,霸业大江流。
绿水绝驰道,青松摧古丘。
台倾鳷鹊观,宫没凤凰楼。
别殿悲清暑,芳园罢乐游。
一闻歌玉树,萧瑟后庭秋。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草堂乃唐杜甫子美避地蜀中时,裴冕为作于浣花溪者,子美诗所谓“万里桥西一草堂”是也。当时之草堂,废已久矣;而后世作堂以像之者,则累累不废焉。至蜀献王崇尚子美之忠贤,一新其堂。每岁时、良辰、胜日,蜀之衣冠士庶,与夫戴白之叟、垂髫之童,皆知草堂之名,而出游其地。人物车马杂遝,道路至填溢,草堂不能容。由是草堂遂为蜀中之胜迹,朝之缙绅大夫有事于蜀者,亦必至其地焉。自子美草堂以来,以全蜀之盛,历代之豪族富家,高甍巨桷,歌台舞榭,蔽云日而出风雨者,不知其几万亿,今皆消灭殆尽,寂无名称。独子美区区一草堂,而为后世之所景慕,兴葺游观,爱赏之不忘,名将与天地相为悠久。
怪朝来、片红初瘦,半分春事风雨。丹山碧水含离恨,有脚阳春难驻。芳草渡。似叫住东君,满树黄鹂语。无端杜宇。报采石矶头,惊涛屋大,寒色要春护。
阳关唱,画鹢徘徊东渚。相逢知又何处。摩挲老剑雄心在,对酒细评今古。君此去。几万里东南,只手擎天柱。长生寿母。更稳步安舆,三槐堂上,好看彩衣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