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风迕杏花衫,娇怯春寒赚。酒病十朝九朝嵌。瘦岩岩,愁浓难补眉儿淡。香消翠减,雨昏烟暗,芳草遍江南。
玉楼上春风拂动杏花衣衫,娇柔瘦弱的身体担心因迷恋春色而受风寒。借酒消愁十天有九天喝得烂醉不堪。单薄消瘦。深深愁怨难排遣,懒得梳妆打扮,眉影变淡,粉香全消,首饰全减。眼前是愁雨纷落天地昏暗,在芳草铺遍江南的心上人什么时候能回来?
此曲前两句大意是:站在高高的玉楼上,任凭风吹动杏花衣衫,不顾春寒侵袭娇弱的身体。登高怀远是古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古代女子不能随意出门,因而她们怀念远人时经常登上院墙内最高的楼台,如“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鹊踏枝》),“忆郎还上层楼曲”(张先《菩萨蛮》)等,都是描写女子登楼怀远的。“杏花衫”或指杏花开时穿的春衣。宋诗有“沾衣欲湿杏花雨”之句,以“杏花雨”指代春雨。“杏花衫”“春寒”点明了季节,暗示了“春女思”的主题。
“酒病十朝九朝嵌”,“瘦岩岩”这两句从冯延巳《鹊踏枝》“日日花前常病酒,镜里不辞朱颜瘦”两句中化出。万物生发的春天,主人公对远方爱人的思念之情无法排解,食不甘味、睡不安寝,只能日日以醉酒来暂缓这种令人煎熬的相思。这句说十日有九日喝醉。瘦岩岩,瘦削的样子。关汉卿《大德歌·夏》:“瘦岩岩羞戴石榴花。”张可久《寨儿令·收心》:“面皮儿黄绀绀,身子儿瘦岩岩。”叠词的使用使后期已雅化的散曲仍不失其本色,且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使语言充满音乐美。“愁浓”句,乔吉《折桂令·寄远》“近新来憔悴因他,淡却双、秋波”与此句意同,是说因相思难解,无心画眉。但此句想象奇特,语意尖新,作者竟然想用浓愁来补淡眉,这与贺梅子“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异曲同工。一浓一淡,两相对比,可见相思入骨。这三句极写相思的痛苦情状。
最后三句在写景中抒情:春雨霏霏,烟雾迷蒙,花残叶落,芳草萋萋,江南绿遍,远行的人何时才能归来。“香消翠减”语意重在“香消”,指春雨将枝上的花打落了。最后一句化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句意。诗人营造的是一个缠绵幽怨的意境,让人深切感到“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闺怨题材作品总的艺术风格是“浅而能深”。“浅”是指语言朴素自然、浅显易懂;“深”是指意境深婉悠长、含蓄无尽。乔吉此曲也是如此。但乔吉闺怨曲的独特之处在于语意尖新,善用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作比,将语言的口语化和创作手法的诗词化(用典)自然无痕地融于一体,让读者始终知道是在读曲,而非诗词。由此可见乔吉在散曲创作方面的功力已炉火纯青,出神入化。
此曲是闺怨曲,为乔吉的代言之作。“闺怨”一般写少妇的离别相思之情,或少女的青春寂寞,但其作者多是男性,因而称为“代言体”。
至九月,忽开千叶一朵。雨中特为置酒,遂作。
今岁花时深院,尽日东风,荡扬茶烟。但有绿苔芳草,柳絮榆钱。闻道城西,长廊古寺,甲第名园。有国艳带酒,天香染袂,为我留连。
清明过了,残红无处,对此泪洒尊前。秋向晚,一枝何事,向我依然。高会聊追短景,清商不暇馀妍。不如留取,十分春态,付与明年。
新烟初试花如梦,疑收楚峰残雨。茂苑人归,秦楼燕宿,同惜天涯为旅。游情最苦。早柔绿迷津,乱莎荒圃。数树梨花,晚风吹堕半汀鹭。
流红江上去远,翠尊曾共醉,云外别墅。淡月秋千,幽香巷陌,愁结伤春深处。听歌看舞。驻不得当时,柳蛮樱素。睡起恹恹,洞箫谁院宇?
雨霰疏疏经泼火。巷陌秋千,犹未清明过。杏子梢头香蕾破,淡红褪白胭脂涴。
苦被多情相折挫。病绪厌厌,浑似年时个。绕遍回廊还独坐,月笼云暗重门锁。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圉人呈罢,西极龙媒。天下英雄,使君与操,余子谁堪共酒杯?车千乘,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
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⒃!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