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填张春溪西湖竹枝词

清代张惠言

碧云无渡碧天沉,是湖心,是侬心。心底湖头,路断到如今。郎到断桥须有路,侬住处,柳如金。

南高峰上望郎登,郎愁深,妾愁深。郎若愁时,好向北峰寻。相对峰头俱化石,双影在,照清浔。

白话译文

碧蓝的天空没有云彩,碧绿的湖水深沉如我心。这湖心啊,就是我的心。心底的思念如湖水般翻涌,可通往你的路啊,早已断绝到如今。郎君若到断桥,或许还能找到路,而我住的地方,只有柳丝如金线般摇曳。

站在南高峰上眺望,盼望着郎君的身影登临。郎君的忧愁深,我的忧愁更深。郎君若是愁苦时,不妨去北峰寻我。我们相对而立,化作山峰上的石头,双双倒映在清澈的溪水中,永远相依相存。

词句注释

  1. 江城子:词调名。分单调、双调两类,各有数体。单调始于晚唐韦庄,五代欧阳炯,双调始于北宋苏轼。
  2. 张春溪:名伯魁,字春溪,清浙江海盐县人,张惠言友。
  3. 西湖竹枝词:西湖,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区。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本巴渝(今重庆周围地区)一带民歌。
  4. 碧云无渡碧天沉,是湖心,是侬心:碧云,指碧色的云。此词与“云雨”、“鱼雁”等意象一道,常为古人用来作男女恋情的象征。
  5. 心底湖头,路断到如今:心底,指“侬”的心底。湖头,湖起始的地方。此处指“侬”心上人所居住的地方。路断,指道路不通。暗示“侬”与心中人许久音讯阻隔,没有相会了。
  6. 断桥:桥名,在西湖孤山边。本名宝祐桥,又名断家桥。以孤山之路,至此而断,故自唐以来皆呼为断桥。
  7. 金:金黄色。此指柳叶由绿泛黄,与金黄色相似。又黄色醒目,容易辨认。
  8. 南高峰、北峰:西湖周围多山,环湖有南高峰、北高峰、玉皇山等。
  9. 相对峰头俱化石:相对,面对面的相向、对峙。化石:南朝刘义庆《幽明录》:“武昌山上有望夫石,状若人立。古传云:‘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携弱子饯送北山,立望夫而化为立石,因以为名焉。’”相传有贞妇送夫从役,站在山头望丈夫,久之化而为石。后遂以此典表现女子对丈夫的忠贞与思念,形容精诚至极。
  10. 双影在,照清浔:清浔,清澈的水边。浔,水边深处。《淮南子·原道训》:“故虽游于江浔海裔。”句谓西湖边上的南、北两峰,就象那古代的望夫石一样,相对眺望,伫立凝视,它们的双影,倒映在清澈的水流中。

作品赏析

词的上阕主要写闱中佳秀对“郎”的思念、盼望,写她与“郎”虽有情却彼此音讯睽隔,展示出这位女子多情、勇敢且惊世骇俗的风致。词下阕承上阕的情感,过片即直言“侬”对“郎”的思念与盼望:“南高峰上望郎登,郎愁深,妾愁深。”词中女子对恋人的思念是如此之不可遏止,煎熬其心魂,以致她爬上西湖傍边的南高峰来眺望心中人,希望他也能登上山峰,与其相会。固然,词中女子是否登上山峰我们不必过于坐实来解,这也许只是她的一个想象而已,或者一时的情感冲动罢了,不一定真有其事。那么,她是否与“郎”相会了呢?没有,因为“郎愁深,妾愁深”。如果两个久相睽隔的人能够相会,以慰相思之苦,也许他们的痛苦或者能够得到稍许的冲淡,然而这样的事情并没有发生,所以,他们双方的痛苦是如此的深沉。于是,词中女子在心中默默地告诫她的恋人:“郎若愁时,好向北峰寻。”不叫“郎”到我身在其中的南峰来寻找,却叫他南辕北辙到北峰去追寻,显然是有情绪,闹别扭了。或者,词中女子在埋怨恋人太没有胆量了。或者,她对恋人的犹豫不决深感失望。在这种情绪的驱使下,她脱口而出抛出了重话:“相对峰头俱化石,双影在,照清浔。”意思是:你最好到北峰去找我,那时,我在南,你在北,我们两个都变成伫立的石头,遥相眺望,永远揆隔,只有我们的双影,倒映在清澈的水波中!话说得重了一些,但从这牢骚语中我们可以窥见词中女子的耿耿深情,也由衷的喜欢她那种直来直去,有话就要说的率直、泼辣的性格。

此词写得明白晓畅,中多口语,颇具民歌风味。词中女主公率直且颇有几分阳刚的个性,与唐宋词以来小词中流行的纤弱女性形象相比,颇具几分异量之美。而词中女主人公对恋情的坚贞与不懈追求,也令此词的言情纯真、坦白,楚楚动人。

猜你喜欢

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宋代 • 欧阳修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海上

唐代 • 李商隐

石桥东望海连天,徐福空来不得仙。

直遣麻姑与搔背,可能留命待桑田。

归朝欢·和苏坚伯固

宋代 • 苏轼

我梦扁舟浮震泽。雪浪摇空千顷白。觉来满眼是庐山,倚天无数开青壁。此生长接淅。与君同是江南客。梦中游,觉来清赏,同作飞梭掷。

明日西风还挂席。唱我新词泪沾臆。灵均去后楚山空,澧阳兰芷无颜色。君才如梦得。武陵更在西南极。《竹枝词》,莫傜新唱,谁谓古今隔。

和聂仪部明妃曲

明代 • 李攀龙

天山雪后北风寒,抱得琵琶马上弹。

曲罢不知青海月,徘徊犹作汉宫看。 

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

宋代 • 陈与义

岳阳壮观天下传,楼阴背日堤绵绵。

草木相连南服内,江湖异态栏干前。

乾坤万事集双鬓,臣子一谪今五年。

欲题文字吊古昔,风壮浪涌心茫然。

张惠言
简介描述:

张惠言(1761年-1802年),原名一鸣,字皋文,武进(今江苏常州)人。中国清代词人、散文家、经学家。张惠言为嘉庆四年(1799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尝从金榜问学,精《虞氏易》和《仪礼》。于嘉庆七年(1802年),去世。

张惠言早岁工骈文辞赋,其赋为乾嘉一大家,所辑《七十家赋钞》主张由魏溯汉,以汉赋、《文选》为典则。所作如《游黄山赋》《赁舂赋》《邓石如篆势赋》等,或恢宏绝丽,或温润朴健,气格颇为笃茂。后攻古文,开创了阳湖派。张惠言词名尤盛,是常州词派的开创者。其有感于词坛“淫词”“鄙词”“游词”三弊,在《词选序》中提出了“比兴寄托”的主张,强调作词应该重视内容。张惠言著有《周易虞氏义》《仪礼图》《茗柯文编》等,并辑《七十家赋钞》《词选》等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