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宫春·次韵稼轩蓬莱阁

宋代姜夔

一顾倾吴。苎萝人不见,烟杳重湖。当时事如对弈,此亦天乎。大夫仙去,笑人间、千古须臾。有倦客、扁舟夜泛,犹疑水鸟相呼。

秦山对楼自绿,怕越王故垒,时下樵苏。只今倚阑一笑,然则非欤。小丛解唱,倩松风、为我吹竽。更坐待、千岩月落,城头眇眇啼乌。

白话译文

一顾倾吴的故事流传至今,主角西施如今不见了,眼前只有生养西施的鉴湖烟雾迷茫。当时事就像下棋,也是天意。文种大夫逝去可惜,更可笑人间,千年变幻有如昨天。我游玩已疲倦,夜里泛舟想静一下,似有水鸟呼我。

蓬莱阁对面的秦望山一片碧绿,只怕山下越王故垒,长满了草,时下砍柴人正在光顾。如今倚栏杆一笑,但并不高兴。有侍女吹竽唱歌,又请松林之风伴奏,确是乐事。可我更希望等到西山残月落下,乌鸦啼声渐远的黎明。

词句注释

  1. 汉宫春:词牌名。《高丽史·乐志》名《汉宫春慢》。《梦窗词集》入“夹钟商”。此词九十六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2. 蓬莱阁:指浙江绍兴卧龙山的蓬莱阁。
  3. 一顾倾吴:指西施的故事。吴王夫差得西施荒废朝政,最终被越国所灭。
  4. 苎萝人:指西施。西施出生于越国苎萝村。
  5. 重湖:即鉴湖,在浙江绍兴西南。
  6. 对弈:下棋,此处喻指吴、越两国之争。
  7. 大夫:指越国大夫文种。卧龙山旧称种山,此处有文种墓,文种有功而被杀。
  8. 须臾:表示很短的时间,片刻之间。
  9. 秦山:即秦望山,在绍兴东南。秦望山有秦始皇游赏时的石碑。
  10. 越王故垒:指越王勾践筑的越王台,在卧龙山西侧。
  11. 樵苏:打柴割草的人。
  12. 小丛:歌女盛小丛,此代指辛弃疾的家妓。
  13. 竽:笙一类的乐器。
  14. 月落:这里指黎明。
  15. 眇眇啼乌:乌鸦的啼声渐远。此是听其飞鸣渐远之声,而非见其形。眇眇,形容微小,望不清楚。

作品赏析

此词次韵辛弃疾《汉宫春·会稽蓬莱阁怀古》而感叹吴越兴亡。这是由所和之词的主题而来。辛弃疾原词主旨是借吴越之争题,发心中愤慨,论人间沧桑,议南宋“被西风”“变灭”形势,也流露出辛弃疾当时对朝庭的不满和难以改变现实时悲凉情绪。

起笔应辛词过片三句:“一顾倾吴”概括“美人西去鹿姑苏”;“苎萝人”应“若耶溪”;“烟杳重湖”以景写情,发挥“不见”二字,说吴越之间的纷争已杳然于历史的烟云之中。“当时”两句进一步申发议论:吴越之争就像一场下棋的游戏,输贏自有天数。越灭吴,但越王委之国政、发愤灭吴的文种却在灭吴不久被赐死。“笑人间、千古须臾”,应辛词“长空万里,被西风、变灭须臾”,感慨中有哂笑:当时斗雄争胜,败固勿论,胜亦无存。故下接“倦客”云云。或谓“水鸟当是用来比拟泛舟五湖的范蠡的”(夏承焘、吴无闻《姜白石词校注》),则“水鸟相呼”,是呼人引退江湖,莫恋台阁,就像当时范蠡劝文种引退一样。如此,“倦客”就是指在宦海沉浮的人,推广一点说,也指所有搅在人世纷争之中的人。这两句是内涵具有较大不定性的难句像“相呼”,呼的对象就难以确定,给读者很大的理解空间。

过片写会稽自然景物与历史遗迹。“秦山自绿”,山水自在,与人间的闹腾无关;“越王故全”,已为人们割草打柴之地。倚栏对此,付之一笑。又出“笑”字,仍是感慨中的哂笑,提示一种超越的情怀。“然则非欤”,当时的纷争与变灭就是这样可笑的。但这个散文句出得突兀,从造语与表意上说都嫌生凑,是词中疵句,无需为讳。“小丛”代稼轩家妓,作者拟想与辛弃疾一起在蓬莱阁上,自己作歌,小丛演唱,松风伴奏,直至夜深;而“坐待千岩月落”,听“城头眇眇啼乌”。末四句为虚笔。最后以景结情——其景则是拟想之景,非作者亲临实景也。或谓“坐待”是“夜宿驿馆辗转不寐”,是未辨文脉与笔法的误解。

与所和辛词比较,辛词上片以自然意象喻人世沧桑,下片虽用西施典故,但一笔直下。整首词行文疏朗流畅,颇近北宋风致。姜词文笔的参差摇曳、虚实互用,纯是南宋笔法。辛词风格沉郁顿挫、豪宕不平之气凛凛然。姜词从西施典故入手,而抒吴越兴亡、胜败无凭之感,在姜词中诚属豪放之作,但对胜败无凭,姜更多是承认、委顺,接近历史虚无主义。而辛对胜败无凭,更多是质疑、不平,底里埋藏着一种耿耿之气。姜和辛,虽有风格非常接近的一面,但两词的风格的差异,比其风格的相似,更为明显,则是一眼即知的。评论界谈论姜、辛同的一面,往往过分其词,回到细致的文本阅读,会发现同中之差异也不小。

创作背景

此词当作于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下半年。当年六月,辛弃疾被重新起用,任命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到任后,曾与姜夔等人同登蓬莱阁,辛弃疾作《汉宫春·会稽蓬莱阁怀古》,姜夔作此词和之。

名家点评

  •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白石学情真,心摹手追,犹觉挽强命中而未能穿孔。和辛稼轩二首,则工力相等。宜杜少陵评诗谓材力未能跨越,有‘鲸鱼’‘翡翠’之喻也。”
  • 夏承焘、吴无闻《姜白石词校注》:“‘一顾倾吴……’,一开头即给人一个‘劈空而来’的感觉。全词以绝大篇幅议论吴越之事,此亦不平常。”

猜你喜欢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宋代 • 辛弃疾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菩萨蛮·萧萧几叶风兼雨

清代 • 纳兰性德

萧萧几叶风兼雨,离人偏识长更苦。欹枕数秋天,蟾蜍下早弦。

夜寒惊被薄,泪与灯花落。无处不伤心,轻尘在玉琴。

水调歌头·多景楼

宋代 • 陆游

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连山如画,佳处缥缈著危楼。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千里曜戈甲,万灶宿貔貅。

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叔子独千载,名与汉江流。

龙潭夜坐

明代 • 王守仁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

临流欲写猗兰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于中好·雁帖寒云次第飞

清代 • 纳兰性德

雁帖寒云次第飞,向南犹自怨归迟。谁能瘦马关山道,又到西风扑鬓时。

人杳杳,思依依,更无芳树有乌啼。凭将扫黛窗前月,持向今宵照别离。

姜夔
简介描述:

姜夔(约1155年—约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一说南宋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另一说江西德兴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被誉为中国古代十大音乐家之一。

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姜夔词题材广泛,有感时、抒怀、咏物、恋情、写景、记游、节序、交游、酬赠等。他在词中抒发了自己虽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的思想,描写了自己漂泊的羁旅生活,抒发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场失意的苦闷心情,以及超凡脱俗、飘然不群,有如孤云野鹤般的个性。姜夔晚居杭州西湖,卒葬西马塍。

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