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长沙公

魏晋陶渊明

余于长沙公为族,祖同出大司马。昭穆既远,以为路人。经过浔阳,临别赠此。

同源分流,人易世疏。

慨然寤叹,念兹厥初。

礼服遂悠,岁月眇徂。

感彼行路,眷然踌躇。

于穆令族,允构斯堂。

谐气冬暄,映怀圭璋。

爰采春华,载警秋霜。

我曰钦哉,实宗之光。

伊余云遘,在长忘同。

笑言未久,逝焉西东。

遥遥三湘,滔滔九江。

山川阻远,行李时通。

何以写心,贻此话言。

进篑虽微,终焉为山。

敬哉离人,临路凄然。

款襟或辽,音问其先。

白话译文

与长沙公是同一宗族,祖先都是大司马陶侃的后裔;由于世次相隔已远,彼此也互不相识;这次路过温阳而得相会,临别之际,以此诗相赠。

同一源头分支流,世系渐远人相疏。

感悟此理深慨叹,因念彼此同初祖。

血缘宗亲渐疏远,岁月悠悠不停仁。

感叹族亲成陌路,犹豫徘徊心恋慕。

君为同族美名扬,弘扬父志功辉煌。

温文尔雅谦和态,美德生辉映圭璋。

风华正茂光灿灿,立身谨慎防秋霜。

可钦可佩令我赞,君为我族增荣光。

彼此偶然一相逢,我愧辈长忘同宗。

笑语欢言尚未久,君将离去各西东。

三湘遥遥君归处,九江滔滔我意浓。

远隔山川路途阻,频将音讯互为通。

如何表达我心意,且送几句肺腑言。

积土可以成高山,进德修业是圣贤。

愿君此去多保重,相送登程意凄然。

路途遥远难再晤,愿得音讯早早传。

词句注释

  1. 长沙公:指陶延寿。
  2. 于:犹“与”。族:宗族,家族。
  3. 祖:陶延寿是陶侃的玄孙,陶渊明是陶侃的曾孙(非嫡系),这里的“祖”兼指对方的曾祖父辈与自己的祖父辈。大司马:东晋名臣陶侃,曾任太尉,封长沙郡公,后拜大将军,死后追赠大司马。
  4. 昭穆:指同宗世系;古代贵族宗庙制度,二世、四世、六世居于左,叫作昭;三世、五世、七世居于右,叫作穆。既远:指世次相隔已远。
  5. 路人:过路之人,指关系疏远,彼此陌生。
  6. 浔阳:地名,在今江西九江市,这里是陶渊明的家乡。
  7. 同源分流:同一水源分出的支流,比喻同一宗族的不同后代。
  8. 人易:人事变更。世疏:世系疏远。
  9. 寤:通“悟”,觉悟,醒悟。
  10. 厥初:当初的始祖。语本《诗经·大雅·生民》:“厥初生民,实维姜源。”厥,其。
  11. 礼服:服丧的礼服,这里指宗族关系。古人因血缘亲疏关系不同,丧礼之服也有别,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绸麻等五种。悠:远,指关系的疏远。
  12. 眇(miǎo)祖:指年代久远。眇,同“渺”。
  13. 行路:行路之人。
  14. 眷然:恋慕的样子。踌躇:犹豫不决,徘徊不前。
  15. 於穆:赞叹之辞。《诗经·周颂·清庙》:“於穆清庙。”毛传:“於,叹辞也;穆,美。”令:美,善。
  16. 允构斯堂:指儿子能够继承父业。允,诚信,确能;堂,正室,喻父业。《尚书·大浩》:“若考作室,既底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若考:其父。底法:屋基的大小宽长;厥子:其子;矧:况且,何况。)意思是说,父亲已经奠定建房的规模,儿子不肯为堂基,又怎肯继续建造房屋?这里是反用其意。
  17. 谐气:和谐的气度。冬暄(xuān):像冬天的阳光般和暖。暄,暖和。
  18. 映:辉映。怀:胸怀。圭璋:宝贵的玉器。这句是说长沙公的胸怀与可与美玉相映生辉。
  19. 爰(yuán)采春华:光彩如同春花;这里是形容长沙公风华正茂,功绩卓著。爰,语助词;采,光彩;华,同“花”。《宋书·高帝纪》载:“义熙五年(409年),慕容超率铁骑来战,命咨议参军陶延寿击之。”可知陶延寿于义熙间颇立功业。
  20. 载警秋霜:惕于秋霜之微;是说长沙公立身处事机敏练达而小心谨慎。载,通“再”,又;警,惕。
  21. 钦:敬。
  22. 实宗之光:实在是宗族的荣光。
  23. 伊、云:语助词。遘(gòu):遇。
  24. 长:长辈;指作者为长沙公的长辈。同:指同宗。
  25. 逝:往,去;这里指分别。
  26. 三湘:泛指湖南,这里指长沙公将返封地长沙。
  27. 九江:指作者所在地。
  28. 行李时通:经常互通音讯。行李,使者。
  29. 写:抒发,倾泄。
  30. 贻:赠送。
  31. 篑(kuì):盛土的竹器。
  32. 为山:指建立功业。这里是勉励长沙公不断进德修业,最终可以建成伟大的功业。
  33. 敬:有“慎”的意思。离人:离别之人,指长沙公。
  34. 临路:上路,登程。
  35. 款襟:畅叙胸怀。款,诚,恳切。辽:远。
  36. 音问其先:意谓可以常通音讯。

作品赏析

这首诗共四章,诗人以长者的身份,一方面感叹宗族的悠久历史,赞美宗族的传统美德,另一方面赞扬长沙公能继父业,并勉励其不断进德修业,希望日后常通音讯。

陶渊明与长沙公虽然同宗,但由于支系略远而形同路人,这不禁使颇重亲情的陶渊明有些失意,“眷然踌躇”。但临别之言,作者并无抱怨而是以长者口吻,述先祖之洪烈,赞宗族之美德,而长沙公又能“允构斯堂”,“实宗之光”,颂扬其继承祖业的才识与功绩。这是一种长者的期盼与肯定。“笑言未久,逝焉西东”道出即将离别的不舍,二人言谈相投,惜别之情自然而生,“逝焉西东”乃见聚散匆匆,失意与怅然交渗其中。临别寄殷勤之意这是必然,更何况二人又是同宗之亲。此地一别有“三湘”“九江”阻隔,路途遥远,希望能书信相通,聊慰相思之情。“进篑虽微,终焉为山”是作者对长沙公的劝勉,虽为临别之言,但能见出作者勉励长沙公继续进德修业再荣宗族的真诚。

全诗以长者口吻娓娓道来,既道出自己与长沙公的宗族亲情,又体现长者对晚辈的殷切关爱,语气和蔼,态度恳切,体现了诗人重视立身处世的积极人生态度和对亲情关系的敬重。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长沙公原是晋大司马陶侃的封号。据《晋书·陶侃传》载,陶侃的五世孙陶延寿继承了长沙郡公的爵位。陶渊明与他是同一宗族,比他长一辈。由于世次相隔已远,彼此互不相识。两人路过温阳而得相会,临别之际,陶渊明以此诗相赠。

名家点评

  • 宋代杨万里:“‘同源分流,人易世疎。慨然寤叹,念兹厥初。’老泉《族谱》引正渊明诗意。而渊明字少意多,犹可涵泳。”
  • 现代龚望:“至情叙来,使人不堪凄然。”(《陶渊明集评议》)

猜你喜欢

带月披星担惊怕,久立纱窗下,等候他。蓦听得门外地皮儿踏,则道是冤家,原来风动荼蘼架。

南乡子·双荔枝

宋代 • 苏轼

天与化工知。赐得衣裳总是绯。每向华堂深处见,怜伊。两个心肠一片儿。

自小便相随。绮席歌筵不暂离。苦恨人人分拆破,东西。怎得成双似旧时。

登百丈峰二首

唐代 • 高适

其一

朝登百丈峰,遥望燕支道。

汉垒青冥间,胡天白如扫。

忆昔霍将军,连年此征讨。

匈奴终不灭,寒山徒草草。

唯见鸿雁飞,令人伤怀抱。

其二

晋武轻后事,惠皇终已昏。

豺狼塞瀍洛,胡羯争乾坤。

四海如鼎沸,五原徒自尊。

而今白庭路,犹对青阳门。

朝市不足问,君臣随草根。

舟夜书所见

清代 • 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琅琊溪

宋代 • 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陶渊明
简介描述:

陶渊明(约365—427年),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一说寻阳郡柴桑县(今江西九江人,另一说江西宜丰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陶渊明作品有《饮酒》《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等,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