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屋记

明代杜琼

吴有儒曰徐孟祥氏,读书绩文,志行高洁,家光福山中。相从而学问者甚夥,其声名隐然于郡国。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造其庐焉。孟祥尝结庐数椽,覆以白茅,不事华饰,惟粉垩其中,宛然雪屋也。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范阳卢舍人为古隶以扁之,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

夫玄冥司令,草木消歇闭塞,成冬之时。天地积阴之气,湿而为雨,寒而为雪,缓缓而下,一白千里,遍覆于山林大地。万物埋没无所见,其生意不几息乎?孰知生意反寓于其中也。故冬至之节,居小雪之后,大雪之前,而一阳已生于五阴之下矣。由是腊中有雪,则来春有收,人亦五疾疹之患。是雪也,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盖有生意弭灾之功在焉。太古之人,或巢于木,或处于穴。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圣人为屋以居,冀免乎二者之患而已矣,初未尝有后世华侈之饰也。孟祥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今又济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欤?宁独是邪?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以屋名雪,讵不韪欤?至若启斯屋而观夫雪之态度,则见于诸作者之形容,予不暇多记也。

白话译文

吴地有个读书人叫徐孟祥的,其能读书著文,且志行高洁,家住光福山中。跟随他学习的人很多,他的名声在吴地隐约可闻。缙绅大夫如果到西山游览,一定会到他家拜访。徐孟祥曾经建了几间房子,屋顶用白茅覆盖,不作豪华修饰,只在屋内粉上白泥,很像一座雪屋。建成以后,正赶上天下大雪,于是用“雪屋”来给他命名。范阳卢舍人用古隶书为他的雪屋写了匾额,与徐孟祥交好的官员,写诗来歌咏他的雪屋,叫我来为他的雪屋作记。

水神发号施令,草木停止生长,(干枯凋零),这是冬季来临的时候。天地郁积阴冷之气,空气潮湿就会下雨,天气寒冷就会下雪,纷纷扬扬,千里白茫茫,将山林大地全部覆盖。万物被埋没无法看到,那万物的生机不就差不多停止了吗?谁也没想到,其生机反而寄托在大雪之中呢。所以冬至这个节气,处在小雪之后,大雪之前,但一阳已经在五阴之下孕育呢。因此,腊月中有大雪,那么来年春天就会丰收,人们也不会患疾病。这种雪,不仅仅因他的颜色洁白而值得推崇(看重),大概还在于蕴含生机,消弭灾祸的作用吧。远古的人,有的在树上居住,有的在洞中生活,在树上居住会跌落,在洞穴生活会生病。圣人建房居住,希望能够避免这两者的忧患罢了,最初并没有后世那种豪华奢侈的装饰啊。徐孟祥读书学习古人,盖茅草为屋,不讲究豪华奢侈,也许他是像古人那样的吧?现在又加上(房子建成之时)又下了雪,难道也是在彰显他高洁的志行吗?仅仅是这样吗?孟祥隐居在深山,但不为世俗所重用,困窘卑微就好像整个冬天凝结的冰雪。至于他把善行施与别人,有成就他人的想法,自己(却)不占有成果的情形,就又如同雪有生长万物消弭灾祸的功效啊!把屋子取名为雪,难道不是很正确吗?至于打开屋门,观赏雪的姿态风度,就表现在各位作者描写雪屋的文章之中了,我就不再多写了。

词句注释

  1. 缙绅:旧时官宦的装束,转用为官宦的代称。
  2. 适:正好。
  3. 木处而颠:住在树木上要跌下来。
  4. 土处:住在洞穴中。

作品赏析

讲述的是一个叫做孟祥的读书人,志行高洁以自己的能力成就他人,对名利很淡薄。雪屋记就是在赞扬品行高洁之人。

猜你喜欢

问说

清代 • 刘开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荛之微,先民询之,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弘也。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

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而非是者,虽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之由乎?

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咏零陵

宋代 • 欧阳修

画图曾识零陵郡,今日方知画不如。

城郭恰临潇水上,山川犹是柳侯余。

驿亭幽绝堪垂钓,岩石虚明可读书。

欲买愚溪三亩地,手拈茅栋竟移居。

寄韬光禅师

唐代 • 白居易

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原从一寺分。

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

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

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

长寿山居元夕

金朝 • 元好问

微茫灯火共荒村,黄叶漫山雪拥门。

三十九年何限事,只留孤影伴黄昏。

狂夫

唐代 •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杜琼
简介描述:

杜琼(1396年~1474年)字用嘉,号东原耕者、鹿冠道人,人称东原先生,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人。明代学者、画家。明经博学,旁及翰墨书画皆精。山水宗董源,层峦秀拔,亦工人物。好为诗,其诗于评画尤深。著《东原集》、《耕馀杂录》。洪武丙子生,知府况钟两度推荐,均固辞不出。成化甲午卒,年七十九。卒后私谥“渊孝”。

杜琼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