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曹南至阳翟追怀江上旧游呈叔弟

宋代吕本中

醉别白沙江上亭,晚蝉高树各秋声。

风乘小艇凫鹥进,雨历疏檐环佩鸣。

家事不随王事了,新愁常接旧愁生。

只今疲病嫌鞍马,十日同居眼暂明。

白话译文

当初我们分别时一起在白沙江边的亭子里喝得酩酊大醉,傍晚的寒蝉和高树都各自发出秋天里才有的清凉之声。

乘着小船顺风前行就如水鸟飞翔,雨点滴滴答答打在雕花的屋檐上发出环佩般的清响。

国家的事情然已经平息了,但家事却没有完结,旧愁还没离去,新愁却已袭上心头。

我的身体也早已大不如前,疲病之躯甚至连鞍马之劳都难以承受,回想往日还是十分感谢你,在与你交游的十天里,你让我一下子就看到了前途的光明,感到了人生的惬意。

词句注释

  1. 艇:轻便的小船。
  2. 凫鹥:凫(fú),野鸭。鹥(yī),沙鸥。这里泛指水鸟
  3. 王事:王命差遣的公事;特指朝聘、会盟、征伐等王朝大事。
  4. 鞍马:指骑马。

作品赏析

《自曹南至阳翟追怀江上旧游呈叔弟》是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绘了诗人醉别白沙江亭的秋日景象,铺陈出蝉鸣、风声、雨声交织成秋意浓浓的背景。诗人感慨家事国事难以两全,新愁旧愁连绵不绝,自己因病疲惫不堪,却在这短暂的相聚中感受到一丝慰藉与光明。全诗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伤、对世事的无奈及对友情的珍惜。

猜你喜欢

赠王粲

两汉 • 曹植

端坐苦愁思,揽衣起西游。

树木发春华,清池激长流。

中有孤鸳鸯,哀鸣求匹俦。

我愿执此鸟,惜哉无轻舟。

欲归忘故道,顾望但怀愁。

悲风鸣我侧,羲和逝不留。

重阴润万物,何惧泽不周?

谁令君多念,自使怀百忧。

登泰山记

清代 • 姚鼐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生查子·东风不解愁

清代 • 纳兰性德

东风不解愁,偷展湘裙衩。独夜背纱笼,影著纤腰画。

爇尽水沉烟,露滴鸳鸯瓦。花骨冷宜香,小立樱桃下。

采桑子·海天谁放冰轮满

清代 • 纳兰性德

海天谁放冰轮满,惆怅离情。莫说离情,但值凉宵总泪零。

只应碧落重相见,那是今生。可奈今生,刚作愁时又忆卿。

寻隐者不遇

唐代 •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吕本中
简介描述:

吕本中(1084年-1145年),字居仁,号紫微,世称东莱先生,祖籍莱州,寿州(治今安徽凤台)人。仁宗朝宰相吕夷简玄孙,哲宗元祐年间宰相吕公著曾孙,荥阳先生吕希哲孙,南宋东莱郡侯吕好问子。中国两宋之际的南渡诗人、词人、道学家。

吕本中以恩荫补承务郎。元符(1098年-1100年)中历任地方属官,宣和六年(1124年),除枢密院编修官,迁礼部员外郎、直秘阁。高宗绍兴六年(1136年),特赐进士出身,擢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旋即迁中书舍人兼侍讲,兼权直学士院。后以忤秦桧被罢。卒谥文清。

吕本中著有诗文集《东莱集》20卷,《外集》2卷。又著有《紫微诗话》1卷,《东莱吕紫微杂说》1卷,《师友杂志》1卷,《童蒙训》3卷,《春秋解》10卷,今均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