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空春雪明如洗,忽忆江清水见沙。
夜听疏疏还密密,晓看整整复斜斜。
风回共作婆娑舞,天巧能开顷刻花。
正使尽情寒至骨,不妨桃李用年华。
春雪连天,整个世界都洁净如洗,忽然回忆起江水清澈能见到水底的沙子。
夜间听到雪声,时而疏,时而密密;平晨,看见雪下,有时整齐地落有时斜斜地飘。
阵风回转,雪片儿卷起来,婆娑而舞,好像天空顷刻间开出花一样。
正要叫它尽情地落,春寒彻骨,也不妨碍日后桃李盛开,享受那美好的年华。
这首诗中,黄庭坚托物言志,寄寓深意。前六句写景,后两句写情,情景相融,相契无间,表现出诗人高尚坚贞的志趣操守,身处苦寒逆境而能以豁达的心境坦然处之,安之若素而乐亦在其中。全诗洋溢着乐观向上的气息,语言清新自然,极富神韵。尤其三四句,连用四对叠字,曲尽春雪飘舞飞旋之态。咏物是黄庭坚的强项,此诗中诗人把自己的精神融合到所歌咏的事物中,而不是单纯地描形写状。这首咏雪诗,受东坡“剧口称重”,说第三四句“正是佳处”(见吴曾《能改斋漫录》),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春。宋楙宗字盈祖,是黄庭坚在史局的同析,时任著作郎。唐臣宋璟,先世为广平人,故以广平称宋姓。
金鞭美少年,去跃青骢马。牵系玉楼人,绣被春寒夜。
消息未归来,寒食梨花谢。无处说相思,背面秋千下。
新来好,唱得虎头词。一片冷香唯有梦,十分清瘦更无诗。标格早梅知。
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 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
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或至百二三十岁。 蜀青城山老人村,有五世孙者。 道极险远,生不识盐醯,而溪中多枸杞,根如龙蛇,饮其水,故寿。 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而寿益衰,桃源盖此比也欤。 使武陵太守得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常意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
少别华阳万里游,近南风景不曾秋。
红芳绿笋是行路,纵有啼猿听却幽。
风递残香出绣帘,团窠金凤舞襜襜。落花微雨恨相兼。
何处去来狂太甚,空推宿酒睡无厌。争教人不别猜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