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宫曲·扬州汪右丞席上即事

元代卢挚

江城歌吹风流,雨过平山,月满西楼。几许年华,三生醉梦,六月凉秋。按锦瑟佳人劝酒,卷朱帘齐按凉州。客去还留,云树萧萧,河汉悠悠。

白话译文

江城扬州充满风情的笙管笛萧声和歌声十分热烈而温柔,一阵小雨经过了宽敞的平山堂,清澈的月光笼罩西楼,已经如此一大把的年纪,如同是在三生石上陶然迷醉的梦境中,虽然是夏日的六月,却凉爽如秋,弹奏锦瑟的美人是在劝酒,卷起朱帘又出来一队舞女,踩踏着《凉州》舞曲的节奏。我已经乘船离开送别者还在殷勤挽留,只见两岸上的树影婆娑天空中银河悠悠。

词语注释

  1. 双调:宫调名。蟾宫曲:是元曲牌名,属北曲双调。也是昆曲里一支用途极广的北曲曲牌。
  2. 江城,:即扬州。
  3. 平山:指平山堂,在扬州蜀冈中峰大明寺西侧,欧阳修所建。
  4. 几许:多少。
  5. 三生:佛教理论,认为人有前生、今生、来生。
  6. 锦瑟:弹拨乐器,五十弦,瑟上花纹如锦。
  7. 凉州:唐代天宝乐曲名,多表现边塞题材。
  8. 留:挽留。
  9. 河汉:天河,也称银河。

作品赏析

“江城歌吹风流,雨过平山,月满西楼”。开篇三句点明时间地点,同时写出良宵美景。“扬州”在古代一直是个繁华的高消费城市。唐代在繁荣热闹方面简直可以和首都长安相比,而夜生活则远远超过长安,“平山”兼有读书、讲学、观景之功能,因为南望江南远山正与栏杆桕平而得名。这次欢送宴会大概就在这里举行。“月满西楼”是李清照《一剪梅》中的原话,却天衣无缝。这三句写景如画,一阵雨过后,天气转晴,雨后的天空如洗。雨水冲刷了天地间的一切尘埃,又给这里送来了清爽。这对于正在欣赏歌舞品尝美酒佳肴的主客无疑是一种助兴,气氛会更加热烈。

“几许年华,三生醉梦,六月凉秋”三句触景生情。转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卢挚三十七岁时曾任江东按察副使在扬州衙门,此次再到扬州已经是二十多年过去了,自己也年过花甲,旧地重游,又见故人,感慨之多不难想象,人生如梦的感觉用“三生醉梦”来表达,更增加许多迷离朦胧,正逢这六月中却有凉爽的初秋的感觉,心情自然起伏难平。本来就百感交集之时,送别的场景再掀高潮,“按锦瑟佳人劝酒,卷朱帘齐按凉州”再转向当时场景,弹奏锦瑟的美人可能是劝酒曲或是唱着劝酒词,卷起朱帘又出来一队舞蹈演员挑着“凉州”舞曲。“卷朱帘”三字属于纪实笔法,可知是很大的演出厅,旁边还有一些化妆室等,所以节目按照顺序逐渐出场,而这是又一个高潮。“客去还留”则写离开时依依惜别和主人殷勤挽留的情景。“云树萧萧,河汉悠悠”是写离开后在船上所看到的景色。虽然不是“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苍凉,却也很空旷悠远,与前面的热闹形成对比,委婉抒发别后的冷清和寂寞。

全篇景起景收,中间叙事兼抒情,意脉清晰,一波三折,尺幅中便有波澜,是一篇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此小令是卢挚在扬州汪右丞的宴席上的即兴之作。时逢大德七年(1303年),卢挚由湖南肃政廉访使北上,在扬州逗留,与友人相聚,久别重逢的欣喜促使他写下了此小令。

名家点评

  • 元代贯云石:“按锦瑟”、“卷竹帘”二句意稍重。(《阳春白雪序》)

猜你喜欢

念奴娇·春雪咏兰

明代 • 陈子龙

问天何意,到春深,千里龙山飞雪?解佩凌波人不见,漫说蕊珠宫阙。楚殿烟微,湘潭月冷,料得都攀折。嫣然幽谷,只愁又听啼鴂。

当日九畹光风,数茎清露,纤手分花叶。曾在多情怀袖里,一缕同心千结。玉腕香销,云鬟雾掩,空赠金跳脱。洛滨江上,寻芳再望佳节。

北风吹

明代 • 于谦

北风吹,吹我庭前柏树枝。

树坚不怕风吹动,节操棱棱还自持。

冰霜历尽心不移,况复阳和景渐宜。

闲花野草尚葳蕤,风吹柏枝将何为?

北风吹,能几时?

梁甫吟

两汉 • 诸葛亮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墓,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又能绝地纪。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何陋轩记

明代 • 王守仁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之外,于今为要绥,而习类尚因其故。人皆以予自上国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

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求其所谓甚陋者而莫得。独其结题鸟言,山栖羝服,无轩裳宫室之观,文仪揖让之缛,然此犹淳庞质素之遗焉。盖古之时,法制未备,则有然矣,不得以为陋也。

夫爱憎面背,乱白黝丹,浚奸穷黠,外良而中螫,诸夏盖不免焉。若是而彬郁其容,宋甫鲁掖,折旋矩矱,将无为陋乎?夷之人乃不能此,其好言恶詈,直情率遂,则有矣。世徒以其言辞物采之眇而陋之,吾不谓然也。

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龙场之民,老稚日来视,予喜不予陋,益予比。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谓予之乐之也,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

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之以卉药,列堂阶,办室奥,琴编图史,讲诵游适之道略具,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 “何陋”,以信孔子之言。

嗟夫!诸夏之盛,其典章礼乐,历圣修而传之,夷不能有也,则谓之陋固宜;于后蔑道德而专法令,搜抉钩絷之术穷,而狡匿谲诈,无所不至,浑朴尽矣!

夷之民,方若未琢之璞,未绳之木,虽粗砺顽梗,而椎斧尚有施也,安可以陋之?斯孔子所为欲居也欤?虽然,典章文物,则亦胡可以无讲?今夷之俗,崇巫而事鬼,渎礼而任情,不中不节,卒未免于陋之名,则亦不讲于是耳。然此无损于其质也。诚有君子而居焉,其化之也盖易。而予非其人也,记之以俟来者。

青玉案·落红吹满沙头路

金朝 • 元好问

落红吹满沙头路。似总为、春将去。花落花开春几度。多情惟有,画梁双燕,知道春归处。

镜中冉冉韶华暮。欲写幽怀恨无句。九十花期能几许。一卮芳酒,一襟清泪,寂寞西窗雨。

卢挚
简介描述:

卢挚(约1242年-1314年或约1242年-1315年后),字处道,一字莘老,号疏斋,又号嵩翁。涿郡(今河北涿县)人。

卢挚于世祖至元五年(1268年)中进士,历任少中大夫、河南路总管、集贤学士、大中大夫、翰林学士等,官至翰林承旨。诗文与姚燧、刘因齐名,但实际成就不如姚、刘二人高。曾与散曲家马致远、女艺人珠帘秀相互唱和。以散曲见称。多写闲适隐逸生活,表现对功名宦途生涯的厌倦;亦写登临凭吊之作,寄寓对时势兴衰的感慨。情感真挚,风格明丽。一些写相思别离的作品,蕴藉婉曲。

卢挚是元初较有影响的作家,散曲也为时人赞颂。对南北文风融合多有贡献。其诗文学古,注重辞采,并要求自然。《文章宗旨》是其关于诗文理论的代表作,从中可以了解元初诗文理论的面目,寻绎金元诗文发展的线路。他的诗文正是上承宋金,下开元明复古风气的一个环节。还可从其诗文《寄徵士韩从善》里知道元代诗文是沿着韩愈开启的书面语改革的道路前行的。他提倡古文“辨而不华”“质而不俚”“无排句、无陈言、无赘辞”。其著有《江东稿》《疏斋集》《疏斋后集》,已佚。有今人《卢疏斋辑存》。

卢挚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