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燃烧起沉香木,驱除潮湿的暑气。清晨,鸟雀们把头伸在屋檐边吱吱喳喳地叫着,预示着天气转晴。刚升起的太阳晒干了残留在荷叶上昨夜的雨水。水面上一张张清润圆正的荷叶在晨风里摇摇摆摆挺立着。
我不禁想起了家乡,那是多么遥远,何时才能回去?故乡在吴门,我却长期在长安旅居。在撩人情思的五月,不知故乡的渔郎是否还记得我?我梦见自己划着桨,乘着船,在开满荷花的河汊中穿行。
周邦彦的词以富艳精工著称,尤善于以金刻玉的手法铺叙展衍,“其音节又复清妍和雅,最为词家之正宗”(戈载《宋七家词选》)。但这首却有着不同的风貌,写得清新自然,不尚雕琢,用白描手法显示出天然本色,是清真词中少数的例外。词以写雨后风荷为中心,引入故乡归梦,表达思乡之情,意思比较单纯。
此词上片写景,有静有动。起首“燎沈香,消溽暑”两句写静态,在盛夏闷热又潮湿的时节,词人焚香消暑,透露出环境的幽静,内心的安定。“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两句,写静中有动。一个“呼”字,不仅打破了周围静谧的气氛,而且透露出昨夜有风雨,今晨已转晴。清晨起来,听到雨后雀噪初晴,又看到鸟雀窥檐,仿佛要告诉人们新晴的欢快,写得别有风趣。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三句描写荷花的神态,是全词最精彩动人的笔墨。池塘中清圆的荷叶上残留着昨夜的雨珠,在红艳的初阳照射下渐渐地晒干了。一阵清风吹来,亭亭玉立的荷花一团团地随风飘动。一个“举”字,生动地刻画出水上荷花的绰约姿态。关于这里写的是荷叶还是荷花,存在争议。胡云翼注:“浮在水面上的荷叶是那么圆润,晨风吹来的时候,朵朵的荷花一颠一颠地昂起头来。连上一句,王国维《人间词话》称为‘能得荷花之神理者。’”(《宋词选》)万云骏说:“水面清圆,究竟是指荷叶,还是包括荷花?如果与下面‘五月’相应,此时荷花尚未开放。‘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是指荷叶,并不兼指荷花。编者(胡云翼)为了证实己说,不惜把引文加了一个‘花’字,《人间词话》的原文是‘真能得荷之神理者’,并无‘花’字。”(《评胡云翼〈宋词选〉》)喻朝刚等说:“形容雨后荷叶光泽圆润,荷花在晨风中争相挺立。”(《宋代文学作品选》)金启华说:“是写清圆的荷叶,叶面上还留存昨夜的雨珠,荷叶儿一团团地舞动起来。”(《唐宋词鉴赏词典》)
下片由景入情,引出久客思乡的意绪。周邦彦元丰年间在汴京太学读书时常有怀才不遇的感叹。因此词中表露出乡关之思。“故乡遥,何日去?”直抒思乡的情怀。词人久客京师,想念遥远的江南故乡,萌生出何日方能归去的情思。“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这里“吴门”与“长安”,都是借指而非实地。词人是浙江钱塘人,三国时属吴国,所以说“家住吴门”。他久客汴京,因此以“长安”来借指北宋都城汴京。紧接着“五月渔郎相忆否”把欲归的思绪引向江南的朋友,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是写江南渔郎是否在想念自己,把思乡的感情更推进一层。
结末“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两句,以归梦的境界收束,亦虚亦实,耐人玩味。词人虽然不能回到故乡,但在梦境中却驾乘小舟悠然地荡入长满荷花的水塘。结句不仅与上片写雨后荷花相呼应,上下连贯一气,而且荷塘象征着江南特有的风光,更能引起难忘的乡情。词人融景入情而又不露痕迹,正是妙手天成。可见周邦彦的词作虽然以缜密典雅的风格著称,但这首词却写得清疏明丽,而描写荷花的神态,体物浏亮,尤为绝唱。
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至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之间,当时周邦彦久客京师,从入都到为太学生再到任太学正,处于人生上升阶段。
独夜寒侵翠被。奈幽梦、不成还起。欲写新愁泪溅纸。忆承恩,叹余生,今至此。
蔌蔌灯花坠。问此际、报人何事。咫尺长门过万里。恨君心,似危栏,难久倚。
贺监宅,放翁斋,梅花老夫亲自栽。路近蓬莱,地远尘埃,清事恼幽怀。雪模糊小树莓苔,月朦胧近水楼台。竹篱边沽酒去,驴背上载来。猜,昨夜一枝开。
耆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
甘棠一无树,那得泪潸然。
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
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
五都矜财雄,三川养声利。
百金不市死,明经有高位。
京城十二衢,飞甍各鳞次。
仕子彯华缨,游客竦轻辔。
明星晨未晞,轩盖已云至。
宾御纷飒沓,鞍马光照地。
寒暑在一时,繁华及春媚。
君平独寂寞,身世两相弃。
席谦不见近弹棋,毕曜仍传旧小诗。
玉局他年无限笑,白杨今日几人悲。
郑公粉绘随长夜,曹霸丹青已白头。
天下何曾有山水,人间不解重骅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