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守得莲开结伴游

宋代晏几道

守得莲开结伴游,约开萍叶上兰舟。来时浦口云随棹,采罢江边月满楼。

花不语,水空流,年年拚得为花愁。明朝万一西风劲,争奈朱颜不耐秋。

白话译文

湖塘中长满浮萍,姑娘们相约来到湖中拨开浮萍采莲。来时旭日初升,浦口如烟的水汽,在长桨四周缭绕。采莲回去,月光已照满了高楼。

好花自是无语,流水总是无情,姑娘年年都为花落春去而伤愁不已。明天万一西风骤然强劲,无奈莲花抵抗不住秋寒,很快就会凋落。

词语注释

  1. 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双调,五十五字,上、下片各三平韵。
  2. 结伴:这里指相约、邀约。
  3. 约:拦阻。兰舟:即木兰舟,船的美称。
  4. 棹(zhào):船桨。
  5. 拚(pīn)得:拚却,心甘情愿的意思。花愁:花落春去而伤愁
  6. 争:怎。朱颜:红颜,明指莲花,暗指采莲女自己。

作品赏析

此为采莲词。全词不着重写莲花或采莲女子的外表美,而着重写采莲的环境美和采莲女的心灵美。整首词兼具民歌的清新明净和文人词的隽雅含蓄,别具情韵而又楚楚动人。

上片,“守得莲开结伴游,约开萍叶上兰舟。”一群女子为了采莲,她们长时期地等候莲花盛开。莲花开了,她们便结伴去采。湖塘里长满浮萍,她们要上船,得先轻轻地把它拨开。写出了莲开前的耐心等待,采莲前的细致动作。“来时浦口云随棹,采罢江边月满楼。”写采莲过程,采莲环境。夏天白昼云雾少,采莲又不会等到傍晚才开始;句中的“云”,应该不是指午云、晚云而是指晓云。它写的是采莲人到了浦口,晓日初升,尚未消散的云气笼罩在她们船棹周围;她们采莲休工回到江边,夜月已上,人家的楼台上已照满月光。这本来是写从早到晚地采莲,写劳动的辛苦的,但作者却把景色写得很幽美。对于环境的这样渲染,是为了把采莲的劳动和采莲人烘托得更为动人一些。

下片,写采莲人的心理活动,这是她们最美的方面。她们的心灵是那样的单纯、多情,她们爱惜莲花。为莲花的遭遇担忧,当然,她们在采莲中,也从莲花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好花本来就是少女美丽容颜的象征;好花易谢当然也象征着少女的青春易逝、好景不常。她们爱惜莲花、关切莲花,和爱惜自己的青券、关切自己的命运有密切的联系,自然而然地就会对前者注入更大的深情。“花不语。水空流”,好花无语,流水无情,深情无法倾诉,好景不断流逝。人无可如何,花也无可如何,那就只有“年年拚得为花愁”了。美好的事物无法保护,只能给心灵蒙上了阴影,带来了悲伤。“明朝万一西风动,争奈朱颜不耐秋。”怕万一西风骤然吹来,艳丽的莲花抵挡不住,马上就陷于飘零、憔悴。这一片,着笔无多,却能细腻地写出采莲人的心灵美好而承受的却是悲伤。

创作背景

这首词当作于晏家家境尚可之时,具体创作年代不得而知。其时,晏几道之父晏殊虽已去世,但其家中境况仍能供其吟风弄月,或认为词中“莲”、“萍”、“云”等字即是其赏慕的歌女之名,这首词即是借赋采莲女而表露自己对这些歌女以及美好生活的怀念。

名家评价

古典文学研究专家王双启:“争奈朱颜不耐秋”,已将人与花的命运完全融合在一起了。“不耐秋”的感叹当然是徒劳的。可是,古往今来多少词人墨客却仍然不断地发出这种感叹,循环往复,跳不出这个圈子,吾人又奈其徒劳何!

猜你喜欢

记烧烛、雁门高处。积雪封城,冻云迷路。添尽香煤,紫貂相拥夜深语。苦寒如许。难和尔、凄凉句。一片望乡愁,饮不醉、垆头驼乳。

无处,问长城旧主,但见武灵遗墓。沙飞似箭,乱穿向、草中狐兔。那能使、口北关南,更重作、并州门户。且莫吊沙场,收拾秦弓归去。

殿前欢·爱山亭上

元代 • 张可久

小阑干,又添新竹两三竿。倒持手版支颐看,容我偷闲。松风古砚寒,藓土白石烂,蕉雨疏花绽。青山爱我,我爱青山。

煎盐绝句

清代 • 吴嘉纪

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盐烈火傍。

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

雨霖铃·寒蝉凄切

宋代 •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水村闲望

宋代 • 俞紫芝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翡翠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在芦花。

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翩翩露酒家。

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晏几道
简介描述:

晏几道(1038年-1110年),字叔原,号小山,江西省进贤县文港镇晏殊村人。晏殊之子。宋代词人。

晏几道出身名门,从小就表现出惊人的诗词天赋,14岁参加科举考试,金榜题名。凭借《鹧鸪天》名扬天下。北宋至和二年(1055年),晏殊去世,17岁的晏几道结束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晏几道的朋友郑侠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治罪,晏几道因此受到牵连,被送进牢狱,后得以释放。晏几道和在京城等待新官职的黄庭坚走得很近。后晏几道决心远离官场,寄情于诗词创作。至宋徽宗大观四年(1110年),晏几道在寂寞困顿中逝世。

晏几道存世的词集《小山词》260首词作中,长调仅有3首,其余全为小令晏几道的诗词所表达的寓意深远,为宋代最浪漫的词作。晏几道是北宋词坛写小令“第一人”,正是因为其创作,小令才能成为日后流行的词调体式之一。在李商隐、李煜、黄庭坚等一众曾借梦抒情的文人中,晏几道堪称其中的高手。晏几道以梦写情的创作手法,对后世词坛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