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得莲开结伴游,约开萍叶上兰舟。来时浦口云随棹,采罢江边月满楼。
花不语,水空流,年年拚得为花愁。明朝万一西风劲,争奈朱颜不耐秋。
湖塘中长满浮萍,姑娘们相约来到湖中拨开浮萍采莲。来时旭日初升,浦口如烟的水汽,在长桨四周缭绕。采莲回去,月光已照满了高楼。
好花自是无语,流水总是无情,姑娘年年都为花落春去而伤愁不已。明天万一西风骤然强劲,无奈莲花抵抗不住秋寒,很快就会凋落。
此为采莲词。全词不着重写莲花或采莲女子的外表美,而着重写采莲的环境美和采莲女的心灵美。整首词兼具民歌的清新明净和文人词的隽雅含蓄,别具情韵而又楚楚动人。
上片,“守得莲开结伴游,约开萍叶上兰舟。”一群女子为了采莲,她们长时期地等候莲花盛开。莲花开了,她们便结伴去采。湖塘里长满浮萍,她们要上船,得先轻轻地把它拨开。写出了莲开前的耐心等待,采莲前的细致动作。“来时浦口云随棹,采罢江边月满楼。”写采莲过程,采莲环境。夏天白昼云雾少,采莲又不会等到傍晚才开始;句中的“云”,应该不是指午云、晚云而是指晓云。它写的是采莲人到了浦口,晓日初升,尚未消散的云气笼罩在她们船棹周围;她们采莲休工回到江边,夜月已上,人家的楼台上已照满月光。这本来是写从早到晚地采莲,写劳动的辛苦的,但作者却把景色写得很幽美。对于环境的这样渲染,是为了把采莲的劳动和采莲人烘托得更为动人一些。
下片,写采莲人的心理活动,这是她们最美的方面。她们的心灵是那样的单纯、多情,她们爱惜莲花。为莲花的遭遇担忧,当然,她们在采莲中,也从莲花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好花本来就是少女美丽容颜的象征;好花易谢当然也象征着少女的青春易逝、好景不常。她们爱惜莲花、关切莲花,和爱惜自己的青券、关切自己的命运有密切的联系,自然而然地就会对前者注入更大的深情。“花不语。水空流”,好花无语,流水无情,深情无法倾诉,好景不断流逝。人无可如何,花也无可如何,那就只有“年年拚得为花愁”了。美好的事物无法保护,只能给心灵蒙上了阴影,带来了悲伤。“明朝万一西风动,争奈朱颜不耐秋。”怕万一西风骤然吹来,艳丽的莲花抵挡不住,马上就陷于飘零、憔悴。这一片,着笔无多,却能细腻地写出采莲人的心灵美好而承受的却是悲伤。
这首词当作于晏家家境尚可之时,具体创作年代不得而知。其时,晏几道之父晏殊虽已去世,但其家中境况仍能供其吟风弄月,或认为词中“莲”、“萍”、“云”等字即是其赏慕的歌女之名,这首词即是借赋采莲女而表露自己对这些歌女以及美好生活的怀念。
古典文学研究专家王双启:“争奈朱颜不耐秋”,已将人与花的命运完全融合在一起了。“不耐秋”的感叹当然是徒劳的。可是,古往今来多少词人墨客却仍然不断地发出这种感叹,循环往复,跳不出这个圈子,吾人又奈其徒劳何!
双燕归飞绕画堂。似留恋虹梁。清风明月好时光。更何况、绮筵张。
云衫侍女,频倾寿酒,加意动笙簧。人人心在玉炉香。庆佳会、祝延长。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明月沉珠浦,秋风濯锦川。
楼台临绝岸,洲渚亘长天。
旅泊成千里,栖遑共百年。
穷途唯有泪,还望独潸然。
献张六太尉
云雷天堑,金汤地险,名藩自古皋兰。营屯绣错,山形米聚,喉襟百二秦关。鏖战血犹殷。见阵云冷落,时有雕盘。静塞楼头晓月,依旧玉弓弯。
看看,定远西还。有元戎阃命,上将斋坛。区脱昼空,兜零夕举,甘泉又报平安。吹笛虎牙间。且宴陪珠履,歌按云鬟。招取英灵毅魄,长绕贺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