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扬州

唐代徐凝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头易觉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白话译文

萧娘脸嫩难承受眼泪,桃叶女眉头易显忧愁。

天下若是三分明月夜,有二分无奈要在扬州。

词句注释

  1. 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
  2. 萧娘:南朝以来诗中常称男子所恋的女子为萧娘,女子所恋的男子常被称为萧郎。
  3. 脸薄:容易害羞,这里形容女子娇美。
  4. 胜:能承受。
  5. 桃叶:原指晋王献之爱妾名。南朝陈僧智匠《古今乐录》载:晋代王献之有妾名桃叶,笃爱之,故作《桃叶歌》。后常用作咏歌妓的典故。这里代指所少女的代称或指思念的佳人。
  6. 眉头:一作“眉尖”。
  7. 觉:察觉。
  8. 天下三分:《论语》有“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勤。”
  9. 无赖:无奈,无可如何,常用以指称烦扰多事者。诗中作者是说,满腹愁怀却偏又遇见月光朗照,觉得甚是不堪。后世转而用来表达可爱、亲昵之意。

作品赏析

说是“忆扬州”,实际上是一首怀人的作品。所以诗人并不着力描写这座“绿杨城郭”的宜人风物,而是以离恨千端的绵绵情怀,追忆当日的别情。不写自己的殷切怀念,而写远人的别时音容,以往日远人的情重,衬出今日自己情怀之不堪,是深一层写法。

前两句“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头易觉愁”,所谓“相见时难别亦难”,极写当日的别离景象,“萧娘”“桃叶”均代指所思;“愁眉”“泪眼”似是重复,而以一“难”一“易”出之,便不觉其烦,反而有反复留连、无限萦怀之感。当日的愁眉,当日的泪眼,以及当日的惨痛心情,都作成今日无穷的思念。于此思念殷切之际,惟觉一片惆怅,无可诉说之人,于是,抬头而见月,但此月偏偏又是当时扬州照人离别之月,更加助愁添恨。虽然时光冲淡了当日的凄苦,却割不断缠绵的思念。这种挣不断、解不开的心绪,本与明月无关,奈它曾照离人泪眼,似是有情,而今宵偏照愁人又似无动于衷,却又可憎。诗人于深夜抬头望月时,本欲解脱此一段愁思,却想不到月光又来缠人,故曰“明月无赖”。

古人律体绝句的结尾处,有时用一种叫做“一笔荡开”的方法,往往会产生一种“寄意无穷”的效果。这首诗所不同的,是它不在第四句用,而在第三句时即已“荡开”。曰愁眉,曰泪眼,虽作者余情未尽,而他事已不必增添,于是忽然揽入一轮明月,以写无可奈何的情态,可谓诗思险谲。这两句看似将全诗截为两段,实则欲断不断,题中用“忆”字,将全诗连贯起来,依然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别是一般滋味”。

“无赖”二字,本有褒贬两义,这里因明月恼人,有抱怨意。但后世因惊赏这对扬州明月的新奇描绘,就离开了作者原意,把它截下来只作为描写扬州夜月的传神警句来欣赏,这时的“无赖”二字又成为爱极的昵称了。这也是形象有时会大于作者构思的一例。

本来月光普照,遍及人寰,并不偏宠扬州。而扬州的魅力,也非仅在月色。诗为传神,有时似乎违反常理,却能深入事理骨髓。“三分”这样的数目字,都是不可以常理论的,而它的艺术效果是惊人的。以徐凝此诗而论,后世读者读此诗后,对扬州的向往如醉如痴,致使“二分明月”成为扬州的代称。至如“月色无赖”,后世如王安石“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中的“春色恼人”即与之同一机杼。

《忆扬州》是一首怀人诗,但标题却不明题怀人,而偏曰怀地。这是因为诗人把扬州明月写到了入神的地步,并用“无赖”之“明月”,把扬州装点出无限的风姿,与《忆扬州》的标题吻合无间,因而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向往扬州的美好。这也许是诗人有意的安排。无论如何,这种大胆的艺术构思所产生的效果,是不能不使人为之惊叹的。

创作背景

徐凝曾到扬州,并在那里产生过一段感情。这段感情在他此后回忆起来,还是那么的美丽。于是,就有了这首《忆扬州》。

名家点评

  • 清代黄叔灿《唐诗笺注》:极言扬州之淫侈,令人留恋,语自奇辟。
  • 清代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月明无赖,自是佳句,与扬州尤切。
  • 清代余成教《石园诗话》:洪容斋以为诸如《辞韩侍郎》《相思林》《忆扬州》亦皆有情致。

猜你喜欢

解冻风来末上青,解垂罗袖拜卿卿。无端袅娜临官路,舞送行人过一生。

答司马谏议书

宋代 • 王安石

某启:

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送客归京

唐代 • 白居易

水陆四千里,何时归到秦?

舟辞三峡雨,马入九衢尘。

有酒留行客,无书寄贵人。

唯凭远传语,好在曲江春。

天香·蜡梅

宋代 • 吴文英

蟫叶黏霜,蝇苞缀冻,生香远带风峭。岭上寒多,溪头月冷,北枝瘦南枝小。玉奴有姊,先占立、墙阴春早。初试宫黄澹薄,偷分寿阳纤巧。

银烛泪深未晓。酒钟悭、贮愁多少。记得短亭归马,暮衙蜂闹。豆蔻钗梁恨袅。但怅望、天涯岁华老。远信难封,吴云雁杳。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唐代 • 岑参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

春风曾不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徐凝
简介描述:

徐凝,唐代诗人,浙江睦州分水县柏山村(今桐庐县分水镇东溪柏山村)人,生卒年均不详,与诤友张祜(792年?-853年?)年岁相当,与白居易、元稹同时而稍晚。元和间(806年-820年)有诗名。明人杨基《眉庵集》卷五“长短句体”赋诗云:“李白雄豪妙绝诗,同与徐凝传不朽”。

徐诗102首,五七言绝句占了96首,其中五言绝句16首,七言绝句80首,七绝亦高手。徐凝提及牡丹的三首诗作,首首是无以复加,为后人所推崇。代表作有《忆扬州》《奉酬元相公上元》等。

徐凝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