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行

清代张问陶

人语梦频惊,辕铃动晓征。

飞沙沈露气,残月带鸡声。

客路逾千里,归心折五更。

回怜江上宅,星汉近平明。

白话译文

人语喧腾时时惊断晓梦,辕铃叮呤准备即将早行。

清晨的露气夹带着飞沙,天边的残月伴随着鸡鸣。

旅途漫漫,远隔家山千里之遥,归心迢迢,萦绕他乡夜半五更。

回首怜望江上曾经栖身的住宅,正是星移斗转天色泛明的时分。

词句注释

  1. 辕铃:驾马的车辕,马颈上的铃声;晓征:早行。
  2. 折:萦绕。
  3. 江上宅:家人所在的汉阳草堂。

作品赏析

首联两句,是为全诗引子。暮宿客店,一夜数惊,晓梦何以难圆,是因为诗人时时惦念着一早行期在即。犹带着未曾散尽的梦,推门而出,那备好的车马已等候在拂晓的夜色中了。上路了,车轮动处,寂静的黎明中抛下一串分外清脆而有节奏的铃声;这悦耳铃声似在宣告:漫漫长旅又开始了——次句中一个“动”字,兼有启动、催动、响动三义,同时又似传达出一种早起晓行的兴奋,用得非常巧妙熨帖。首联由第一句人语惊梦到次句铃催晓征,如同运用“蒙太奇”节奏,取镜由睡榻之上一下摇向户外,紧接着的画面已在行程之中了。就中省去了一系列动作过程,却不给人以突兀之感。首联紧扣“晓行”诗题,用语十分洗练。

颔联两句写晓行所见与所闻。呼吸着黎明湿润的露气,便道轻车,马蹄后,轮辐下,霜迹犹新,尘沙不飞。远远地,几处鸡鸣高低;天际,一弯褪了色的残月正渐渐下行。“露气”与“飞沙”间接一“沉”字,是驿道上尘沙不飞的原因。“残月”与“鸡声”间着一“带”字,更道出月渐下带起鸡鸣声的奇妙关系。“飞沙”两句连在一起读,即十分传神地写出早行人眼中黎明的独特景观。句法上,颔联用的是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作“露气沉飞沙,鸡声带残月”。所以如此,不仅是由于全诗韵脚应和的需要,同时也为更着意突出一种语言警策的效果。

颈联两句转入诗人内心感受。从汉阳到京都,其间需要路经很多山水。迢递陌路,此行一去,欲问归期未有期,诗人因此顿生百般思绪,真可谓离家愈远而思乡之心愈切。一个“折”字,便写尽了那种愁肠百结的感情。愈是远去,离情愈是在这未央夜、五更天曲曲折折百般萦绕。颈联两句由“景”入“情”,刻意托出诗人那种辞家初征、客路怀乡的心情,是为全诗重心所在。

尾联紧承上联,续写诗人五步一太息,十步一回首的情形,渐行渐远的驿车已经走出几程了。掉首复回望,那江畔曾经投宿暂居过的客舍,远远看去就如同隐隐绰绰浮在烟波浩渺的江面上,让人依依留恋。而此时的天际,晨星阑珊;远处那一片朝霞正渐渐扩展,天就要放亮了。尾联“回怜”一句,既是颈联怀乡思绪进一步诉诸动作化的表现,同时又于暗中对首联起句所写的客店夜宿作出了照应,而末句所表现的天近平明的情形,实际上也暗寓了诗人天即晓、且振作精神抖擞上路的自我劝慰。

“晓行”一诗,前半首重在写动态,写景色,笔触生动清警,白描中且能翻出新意。后半首重在写心态,写乡思,所叙低回曲折、沉郁悱恻又不失含蓄,整首诗特别表现出一种对词语的敏感,如首联中的“动”,次联中的“带”,颈联中的“折”等字,都反映了诗人于铸词的刻意锻炼。

创作背景

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方及弱冠之年的诗人,辞别四川故乡负笈远行,孤身一人独去江河湖海之中“闯世界”。此诗即写于诗人由汉阳入都途中。

名家点评

  • 南京晓庄学院人文学院院长秦林芳:这首诗歌运用了新异的艺术形式,描写了诗人新奇的“真阅历”,抒发了诗人新鲜的感受,是一首诗中有我的游子怀乡之作。(《金元明清诗词曲鉴赏辞典》)

猜你喜欢

语燕鸣鸠白昼长,黄蜂紫蝶草花香。苍江依旧绕斜阳。

泛水浮萍随处满,舞风轻絮霎时狂。清和院宇麦秋凉。

黄河夜泊

明代 • 李流芳

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

奔流聒地响,平野到天荒。

吴会书难达,燕台路正长。

男儿少为客,不辨是他乡。

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唐代 • 岑参

一从弃鱼钓,十载干明王。

无由谒天阶,却欲归沧浪。

仲秋至东郡,遂见天雨霜。

昨夜梦故山,蕙草色已黄。

平明辞铁丘,薄暮游大梁。

仲秋萧条景,拔剌飞鹅鶬。

四郊阴气闭,万里无晶光。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故人南燕吏,籍籍名更香。

聊以玉壶赠,置之君子堂。

饭覆釜山僧

唐代 • 王维

晚知清净理,日与人群疏。

将候远山僧,先期扫弊庐。

果从云峰里,顾我蓬蒿居。

藉草饭松屑,焚香看道书。

燃灯昼欲尽,鸣磬夜方初。

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

思归何必深,身世犹空虚。

祝英台近·挂轻帆

宋代 • 苏轼

挂轻帆,飞急桨,还过钓台路。酒病无聊,欹枕听鸣舻。断肠簇簇云山,重重烟树,回首望、孤城何处。

闲离阻。谁念萦损襄王,何曾梦云雨。旧恨前欢,心事两无据。要知欲见无由,痴心犹自,倩人道道、一声传语。

张问陶
简介描述:

张问陶(1764年—1814年) ,字仲冶,一字柳门,其故乡四川遂宁城西有船山,因以为号。因善画猿,亦自号“蜀山老猿”。清四川潼川州遂宁县黑柏沟(今属遂宁市蓬溪县)人。清代诗人、诗论家、书画家。

张问陶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进士及第,曾任翰林院检讨、江南道监察御史、吏部郎中。后出任山东莱州知府,后辞官寓居苏州虎邱山塘。晚年遨游大江南北,嘉庆十九年(1814年)三月初四日,病卒于苏州寓所,享年五十一岁。

张问陶撰有《船山诗草》,存诗3500余首。其诗天才横溢,与袁枚、赵翼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与彭端淑、李调元合称“清代蜀中三才子”,被誉为“青莲再世”、“少陵复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

张问陶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