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泊浔阳望庐山

唐代孟浩然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白话译文

经过了几千里江上扬帆,竟然都没遇到一座名山。

当我在浔阳城外泊了船,才看到香炉峰非同一般。

我曾读过慧远公的小传,其尘外之踪永使我怀念。

东林精舍虽然近在眼前,却徒然听到传来的钟声。

词句注释

  1. 浔阳:江州治所,今江西省九江市。
  2. 挂席:张帆。
  3. 郭:外城。
  4. 远公传:梁代释慧皎《高僧传》有东晋东林寺慧远法师的传记。
  5. 尘外踪:谢灵运《田南村园激流植授》:“唯开蒋生径,永怀求羊踪。”
  6. 东林精舍:即东林寺,在庐山峪岭以北。精舍,僧人所居。

作品赏析

这首《晚泊浔阳望庐山》,一开篇便是“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淡笔轻轻挥洒,勾勒出一片宽广的大自然,不精雕细刻个别景物,却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我们仿佛看到诗人的轻舟,掠过千里烟波江上的无数青山。诗的起势高远。而且“名山都未逢”,又将诗人对于名山的热烈向往之情充分地抒写出来了。接着,“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只以“始见”二字轻轻点染,就描摹出诗人举头见到庐山在眼前突兀而起的惊喜神态。这四句如行云流水,一气直下,以空灵之笔叙事;感情却从“都未逢”、“始见”等平淡字眼含蓄地透露。

上半首是从眼中所见直写“望”庐山之意,下半首则是从意中所想透出“望”字神情。面对着香炉峰上烟云缭绕,诗人的思绪也随之飘忽。他想起了曾经在香炉峰麓建造“东林精舍”,带领徒众“同修净业”的高僧慧远。他读过慧远的传记,深深地倾慕与怀念这位高僧弃绝尘俗的幽踪。此刻,东林精舍就在眼前,而远公早作了古人,诗人因此而感到惆怅和感伤。诗的末尾,写夕照中从东林寺传来一阵悠扬的钟声。把诗人惆怅、怀念的感情抒写得更为深远。山寺都是朝暮鸣钟,“日暮”是“闻钟”的时间,“闻钟”又渲染了“日暮”的气氛。日暮闻钟,带给人忧郁感和神秘感。而“空”字,表明高僧已逝,钟声空闻,从而传达出诗人的怀念、惆怅等复杂的感情。后四句字面上没有出现“望”字,但诗人遐想高僧和聆听暮钟,却透露出了“望”意。

其实所谓“韵”和“神韵”,就是指诗人用平淡自然的语言和高度传神的笔法写景抒情罢了。由于笔墨疏淡,景物在若有若无,若隐若现之间,却蕴藏着丰富悠远的情思,余味无穷。王士祯等人推崇这首诗有“神韵”,足当“逸品”,“一片空灵”,主要是欣赏孟浩然诗的“清空”、“古淡”的韵致。这首诗流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倾羡,企图超脱尘世的思想;在艺术上,诗人以简淡的文字传出景物和人物的风神,表现丰富的情意,给人以言简意赅、语淡味醇、意境清远、韵致流溢的感受。

纵观全诗,气势不凡,色彩清幽素淡,神韵自然贯通,诗人用“晚泊浔阳”的所见、所闻、所思,表露了对隐逸生活的追慕。

创作背景

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五月,诗人孟浩然漫游吴越之后,自越州返襄阳,途经浔阳(今江西九江)时,晚泊江边眺望庐山,发思古幽情而作此诗。

名家点评

  • 《吕氏童蒙训》:浩然诗:“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来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但详看此等语,自然高远。如“松月生夜凉,石泉满清听”,亦可以为高远者也。
  • 《王孟诗评》:刘云:不经造意作。
  • 《唐诗广选》:谢曰:诗有韵有格,格高似梅花,韵高似海棠。欲韵胜者易,欲格高者难,二者孟浩然兼之。
  • 《唐诗援》:只如说话,而当代词人为之敛手,良由风神超绝,非复尘凡所有。王曰:前半偶然会心,后半淡然适足,遂成绝唱。
  • 《唐三体诗评》:后半写“望”字,闲远空阔。
  • 《唐贤三昧集笺注》:一起超脱。不拘泥于对法,自是盛唐本色。
  • 《历代诗法》:意匠浑沦,不可寻枝摘叶。
  • 《唐诗别裁》:已近远公精舍,而但闻钟声,写“望”字意,悠然神远。
  • 《岘佣说诗》:五律有清空一气,不可以炼句炼字求者,最为高格。如襄阳“挂席几千里”,所谓“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 《石遗室诗话》:夫古今所传伫兴而得者,莫如孟浩然之“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诸语。然当时实有微云、疏雨、河汉、梧桐诸景物,谋于目,谋于心,并无一字虚造,但写得大方不费力耳。然如此人人眼中之景,人人口中之言,而必待孟山人发之者,他人一腔俗虑,挂席千里,并不为看山计。自襄阳下汉水,至于九江、黄州、赤壁、武昌,皆卑不足道;惟匡庐东南伟观,久负大名。但俗人未逢名山,不觉其郁郁;逢名山,亦不觉其欣欣耳。
  • 《唐宋诗举要》:一片空灵。

猜你喜欢

书评

五代 • 李煜

善法书者,各得右军之一体:若虞世南得其美韵而失其俊迈;欧阳询得其力而失其温秀;褚遂良得其意而失其变化;薛稷得其清而失于窘拘;颜真卿得其筋而失于粗鲁;柳公权得其骨而失于生犷;徐浩得其肉而失于俗;李邕得其气而失于体格;张旭得其法而失于狂。献之俱得之而失于惊急,无蕴藉态度。此历代宝之为训,所以敻高千古。柔兆执徐暮春之初,清辉西阁因观《修禊叙》,为张洎评此。

临江仙·柳带摇风汉水滨

五代 • 牛希济

柳带摇风汉水滨,平芜两岸争匀。鸳鸯对浴浪痕新。弄珠游女,微笑自含春。

轻步暗移蝉鬓动,罗裙风惹轻尘。水晶宫殿岂无因。空劳纤手,解佩赠情人。

食粥

宋代 • 陆游

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题木兰庙

唐代 • 杜牧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南乡子·自古帝王州

宋代 • 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楼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孟浩然
简介描述: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孟浩然生于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