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赏心亭

宋代陆游

蜀栈秦关岁月遒,今年乘兴却东游。

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

黯黯江云瓜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

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泪已流。

白话译文

八年陕川生涯匆匆过了,顺流而东我的兴致特好。

穿过急流滚滚黄牛峡谷,乘着酒兴来游白鹭洲岛。

远眺瓜步雨云黯黯,回看金陵落叶萧萧。

心中无限忧时意,欲语迁都不觉涕泪先掉。

词句注释

  1. 赏心亭:故址在建康(南京)西秦淮河边。
  2. 蜀栈(shǔ zhàn):蜀中的栈道。一名阁道, 三国 蜀汉 时所建,故称。
  3. 秦关:指秦地关塞。
  4. 黄牛峡:在湖北宜昌,此峡水流湍急。
  5. 白鹭(lù)洲:在今南京西南江中。
  6. 黯黯(àn):黑暗沉沉。
  7. 瓜步:瓜步山,在长江北岸六合境内,与南京隔江相望。
  8. 石城:石头城,在今南京市西。指南京。
  9. 孤臣:孤立无助或不受重用的远臣。
  10. 迁都:南宋主战派一贯主张迁都建康(南京),便于随时出师收复汴京。

作品赏析

全诗的感情脉络,前半由一“兴”字点出,后半为一“忧”字包孕。“兴”乃因一线希望而引起——赴阙召对,将面陈恢复大计,或蒙采用,则宿愿得偿。“忧”,则是希望渺茫的表现——面对现实,他深知孝宗的软弱,国家前途如满目衰败之秋景。首句“蜀栈秦关岁月遒”,恰与《泊公安县》诗中的“秦关蜀道何辽哉”呼应,一说空间之远,一说时间之长。一写“蜀道”,突出“难”,一写“蜀栈”,突出“险”。“何辽哉”,以感叹语气状其偏远。“岁月遒”,则以兴奋语气言其东还。朱彝尊等人曾批评陆游诗的复句多,实际上如这两句,貌似“复句”,但各有意趣,故不能仅以形式的重复轻下断语。诗人被外放四川、陕南,一去八年,备尝艰辛,度过了不平常的岁月。“岁月道”之“道”本作强劲解,这句是指在南郑的一段戎马生活,故用“岁月遒”来形容,犹“岁月峥嵘”之意。回忆起来,按捺不住心头的喜悦之情,伏下句之“乘兴”。但“乘兴东游”之“兴”,却不是从“游”中来,而是从“东”中来的。诗人东行的目的是奉诏见孝宗,将有再进忠言的机会,这也是兴奋的重要原因。至于“游”,不过是乘着兴致高和顺路之便,沿途观赏罢了。于是,“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一个“稳”,一个“醉”,呈现出诗人经险如夷,平安归来的心境。“黄牛峡”在今湖北宜昌西,长江流经此峡,水势湍急,而作者全家乘舟安然渡过,故着“稳下”二字表其幸运,上承“乘兴”,下启“半醉”。陆游既然要“乘兴东游”,此景岂能不观。于是,酒酣气张,登亭遥望,想一抒怀抱。

然而,映入诗人眼帘的,却是“黯黯江云瓜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一派肃杀凄凉的秋景。“瓜步”“石城”这两处都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450年),魏太武帝拓跋焘率军攻宋,曾至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辛弃疾《永遇乐》词中所谓“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即指此。此地此景,不由使诗人忧从中来。回想十五年前,自己曾向朝廷提出迁都建康的建议,被置之不理。这次赴阙,固将再陈迁都之策,但孤忠忧时,而朝廷避战,又能有何结果。如今登上建康城头,念及迁都之事,不禁涕泪交流,不能自已。——这便是“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涕已流”两句的意蕴。

建都建康,是主战派的一贯主张。他们认为从建康渡江,通过皖北,可以随时收复东京,这正是由“忧时”而求“光复”的一项重大决策。而主和派主张建都临安,一为避金人的猜忌,二则当金兵南攻时,可以更方便地逃命,必要时还可以出海。故建都问题是和战两派斗争的一个焦点。在已经建都临安之后,陆游还念念不忘迁都建康,正是他“忧时”的表现。

读陆游这首诗,很容易使人联想起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登亭是在陆游前四年,他在赏心亭上“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因此,“英雄泪”夺眶而出。陆诗的“忧时意”正是辛词的“登临意”。二人心心相印,千载以下,仍令人感叹不已。

创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奉召从四川回临安,是年二月,他离开成都,沿长江东下,于秋天路过建康。这首诗就是他登赏心亭眺望四周景色,回首生活历程,忧国感怀而作。

名家点评

  • 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刘扬忠《陆游诗词选评》:“从章法上看,前四句的‘兴’与后四句的‘忧’形成对比,有抑扬顿挫之致;而无论是‘兴’是‘忧’,都由作者系心国事的思想感情贯穿,所以全篇能浑然一体,令人读了不由赞叹。”

猜你喜欢

指南录后序

宋代 • 文天祥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初至北营,抗词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中兴机会,庶几在此。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已而得舟,避渚州,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彷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抄录。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发北关外,历吴门。毘陵,渡瓜洲,复还京口,为一卷;脱京口,趋真州。扬州。高邮。泰州。通州,为一卷;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

是年夏五,改元景炎。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咏史

南北朝 • 鲍照

五都矜财雄,三川养声利。

百金不市死,明经有高位。

京城十二衢,飞甍各鳞次。

仕子彯华缨,游客竦轻辔。

明星晨未晞,轩盖已云至。

宾御纷飒沓,鞍马光照地。

寒暑在一时,繁华及春媚。

君平独寂寞,身世两相弃。

赤壁

唐代 •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西江月·梅花

宋代 • 苏轼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送范山人归泰山

唐代 • 李白

鲁客抱白鹤,别余往泰山。

初行若片云,杳在青崖间。

高高至天门,日观近可攀。

云山望不及,此去何时还。

陆游
简介描述: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陆游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遭到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陆游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陆游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被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享年八十五岁,留下绝笔诗《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陆游著有《剑南诗稿》传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