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陵遇风献康乐

南北朝谢惠连

我行指孟春,春仲尚未发。

趣途远有期,念离情无歇。

成装候良辰,漾舟陶嘉月。

瞻涂意少悰,还顾情多阙。

哲兄感仳别,相送越坰林。

饮饯野亭馆,分袂澄湖阴。

凄凄留子言,眷眷浮客心。

回塘隐舻栧,远望绝形音。

靡靡即长路,戚戚抱遥悲。

悲遥但自弭,路长当语谁!

行行道转远,去去情弥迟。

昨发浦阳汭,今宿浙江湄。

屯云蔽曾岭,惊风涌飞流。

零雨润坟泽,落雪洒林丘。

浮氛晦崖巘,积素惑原畴。

曲汜薄停旅,通川绝行舟。

临津不得济,伫檝阻风波。

萧条洲渚际,气色少谐和。

西瞻兴游叹,东睇起凄歌。

积愤成疢痗,无萱将如何!

白话译文

原拟孟春即动身,牵延仲春未成行。

奔赴上路远有期,思念不尽离别情。

打点行装待吉日,泛舟前往乐良辰。

展望前程乐观少,回顾往事遗憾深。

仁兄道别感伤多,远送郊野又一程。

饯行效外亭馆里,握别湖南水清静。

挽留对话同悲伤,行客眷念情难分。

池塘弯曲隐舟楫,远望隔断匿身影。

迟缓踏上漫长路,忧惧远悲存于心。

远悲徒然自制止,路长愁思向谁倾?

行走不停路转远,越去越远迟缓增。

昨日起锚浦阳北,今天停泊浙江滨。

云层聚集掩重岭,急风涌起飞流惊。

断续细雨润丘泽,飘飘雪花洒山林。

浮云遮掩峰峦暗,积雪覆盖田野隐。

曲塘深处停行旅,通达大河无船行。

面临渡口不得过,风浪阻隔船下帆。

寂寞冷落沙洲边,景象惨淡心如焚。

西望萌生行游叹,东看兴起凄怆吟。

怨恨郁结成疾患,如何忘忧去病根?

词句注释

  1. 西陵:指钱塘。康乐:指谢灵运,是惠连的从兄,与惠连友善,曾同游始宁墅。
  2. 指:打算,决定。盂春:春季的第一个月。古人常于季节名称前冠以孟、仲、季,以表季节中的月次。
  3. 春仲:即仲春,指春季的第二月。
  4. 趣(qū)途:上路。趣:同“趋”,趋向,奔赴。
  5. 歇:尽,竭。成装:整理好行装。
  6. 良辰:谓好日子。
  7. 陶:乐,喜悦。嘉月:嘉美的月份,指春月。汉·王褒《九怀·危俊》:“陶嘉月兮总驾,搴玉英兮自修。”
  8. 瞻(zhān):向前望。悰(cóng):乐。
  9. 阙(quē):缺憾。
  10. 哲兄:对兄长的敬称,此指谢灵运。仳(pǐ)别:分别。仳:别离。
  11. 坰(jiōng)林:野外的树林。
  12. 饮饯:设宴饮酒饯别。亭馆:供人游憩歇宿的亭台馆舍。
  13. 分袂(mèi):分手。袂:衣袖。澄湖:明净的湖水。阴:水之南曰阴,此谓湖水的南面。
  14. 凄凄:悲伤貌。留子:留下的人,指灵运。
  15. 眷眷:依恋向往貌。浮客:犹言“游子”,指诗人自己。
  16. 回塘:曲折的堤岸。舻栧:船头和船桨。
  17. 形音:形影和声音。
  18. 靡靡:迟迟,缓慢貌。《诗经·王风·黍离》:“行迈靡靡,中心摇摇。”即:就,往。
  19. 戚戚:忧伤貌。抱:怀着。遥悲:远途之悲。
  20. 弭:终止。
  21. 转:更。
  22. 去去:意谓离去愈来愈远。弥:更。迟:长久。
  23. 浦阳:浦阳江,又称浦江。钱塘江支流。汭(ruì):河流转弯处。
  24. 浙江:水名。古渐水,又名之江,以其多曲折,故称浙江。湄:水边。
  25. 屯云:聚集的云层。曾岭:高山。曾:通“层”,重叠。
  26. 零:落。坟:高地。泽:沼泽,聚水的洼地。
  27. 洒:洒落,散落。林丘:树木和土丘,泛指山林。丘:丘陵,低矮小山。
  28. 浮氛:飘动的云雾。晦:暗。崖巘(yǎn):高崖险峰。巘:山峰。
  29. 积素:积雪。素:白色,用以指代白雪。惑:迷惑。意谓分辨不清。原畴(chóu):平畴原野。原:原野。
  30. 曲汜(sì):曲折的水流处。汜:由干流分出又汇合到干流的水。薄:通“泊”,停泊。停旅:驻留的旅人。
  31. 津:渡口。济:渡。
  32. 伫(zhù)楫:停船。伫:停止。楫:船桨,此代指船。
  33. 萧条:寂寞,冷落,凋零。洲渚(zhǔ):水中陆地,大的曰洲,小的曰渚。
  34. 气色:景象。谐和:即和谐,协调,意谓赏心悦目。
  35. 兴:起。 游叹:离家在外的感叹。
  36. 东睇(dì):向东望。睇:小看,泛指看。凄歌:悲歌。
  37. 积愤:久积之愤。愤:怨恨。疢(chèn)痗(mèi):忧伤,疾病。
  38. 无萱:没有忘忧草。萱:忘忧草,意为不能忘忧。

作品赏析

一至四句叙述了诗人临行前那一缕淡淡的哀愁。“我行指孟春,春仲尚未发。趣途远有期,念离情无歇。成装候良辰,漾舟陶嘉月。”指明了启程的季节不是孟春正月,而是仲春二月。谢灵运有答诗云“暮春虽未交,仲春善游邀”,也可以证明俩人的分手是在二月。念路途遥远,离情即迫。行装业已打点完毕,行前再与族兄泛舟赏月。这时,闲适恬淡的心情早已不复存在,遥望着伸延不尽的路途,难免又生悲慨。“瞻涂意少悰,还顾情多阙”则暗示了此次出仕的矛盾心情。本来,步人仕途,为日后一展宏愿已奠定了良好的基石,这应当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但诗人却流露出一种难言的伤感。

五至八句描绘了诗人与族兄分别时那一幕伤感的场面。“哲兄感仳别,相送越垌林。饮饯野亭馆,分袂澄湖阴。”族兄送了一程又一程,越城郭,穿林间,饯饮之后,终于在湖畔长揖作别了。依依惜别之情跃然纸上。史载,灵运无所推重,惟与惠连结忘年交。景平元年(423年)灵运由永嘉郡去职移居会稽,过视了年仅十七岁的谢惠连,便大相知赏。元嘉五年(428年)灵运表陈东归,复与惠连等共为山泽之游。《谢氏家录》载:灵运每对惠连辄有佳句。其在永嘉供职时,竟日思诗不得,忽梦见惠连,即成“池塘生春草”这一名句。灵运颇以为得意,常说:“此语有神助,非我语也。”可见两人之一往情深。这次分手是难舍难分的。更何况,这一年春正月,与谢灵运深构仇隙的会稽太守孟颛颉告发灵运谋反,灵运只好诣阙上表以自解,被命为临川内史。这就意味着,这次离别非同以往,两人都要远离会稽,各奔东西了。这更加剧了久结于怀的离愁别绪。“凄凄留子言,眷眷浮客心。回塘隐舻栧,远望绝形音。”执手话别,意绪绵绵。一叶轻舟渐渐的隐去了,身影渐小,别音渐消。

九至十二句刻画了诗人拭泪启程后的戚戚怀抱。“靡靡即长路,戚戚抱遥悲。悲遥但自弭,路长当语谁!”行迈靡靡,中心遥遥,长路漫漫,前程难料。这些,诗人以为自己尚可排解,但内心的忧思又向谁来倾述呢。“行行道转远,去去行弥迟。昨发浦阳汭,今宿浙江湄。”离愁是绵长的,像一条路,走到哪里,它就伸延到哪里。正如李后主所感悟到的“离情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古往今来的离愁,凝结成了这些感人肺腑的诗句。后两句用“昨发”“今宿”等字眼,将时光推移,隐含着诗人别情的凄苦悠长。

十三至十六句渲染诗人在西陵行舟受阻的场景。“屯云蔽曾岭,惊风涌飞流。零雨润坟泽,落雪洒林丘。浮氛晦崖巘,积素惑原畴。”浓云滚滚,覆盖着层峦起伏的群岭,惊风阵阵,掀起了无数的浪花。霎时间,雨雪纷飞,润泽了大地,笼罩了林丘。“曲汜薄停旅,通川绝行舟。”则与诗题相映照。在这种恶劣的气候里,诗人被迫在岸边停泊下来。

十七至二十句以悲慨的语调总括全诗。“临津不得济,伫楫阻风波。萧条洲渚际。气色少谐和。”此借用《孔丛子》记载的“临津不济”的语句,既是凭古伤今,也是写的眼中实景。茫茫原野,万物萧条,自然逼出最后四句:“西瞻兴游叹,东睇起凄歌。积愤成疢痗,无萱将如何!”不管西瞻也好,东睇也好,叹前程凶险,念知己已去,留下的只有悲慨,只有凄歌。积愤成疾,何以消忧。

这首诗结构十分严整。它以倒叙的手法,通过景物的细致描写与时间的缓慢推移,将那淡淡的愁绪渐渐推向忧思难忘的极致,因而把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读其诗,回环往复,丝丝入扣,给人以“渐入佳境”之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当作于元嘉七年(430年)夏历的仲春二月,年已二十四岁的谢惠连告别了他所熟悉的会稽(今绍兴),沿水路北上,向着当时的京城建康(今南京)进发,首次踏上了仕宦之途。行至西陵,气候骤变,云飞风卷,雨雪交加。继续行舟已不可能,诗人被迫滞留下来。羁旅他乡,已使诗人幽寂难遣;偏又风雪无情,更加深了他那孤孓郁结的愁绪。他不禁深情地怀念起了为他饯行的族兄谢灵运,依稀又回到了与族兄执手话别的那令人伤神的时刻。早在数年前,诗人因爱幸会稽郡吏杜德灵,并在守丧期间赠以五言诗十余首,受讥于世,时人目为轻薄。其结果“被徙废塞,不豫荣伍”。这一年,由于尚书仆射殷景仁的荐举,诗人才有机会出仕,年届二十四岁才混得个司徒彭城王刘义康的法曹参军。这对于才思富捷的谢惠连来说,与其说是春风得意,倒不如说是老大伤悲。在这种烦乱的心境下,一股不可遏止的情思终于浓聚成了这首凄婉要眇的诗篇。

名家点评

  • 山东大学中文系主任萧涤非《汉魏晋南北朝隋诗鉴赏词典》:诗中写离别的时间虽然只有两天,却给人以历尽沧桑之感,这也是诗人手段高明处。其奥秘就在于,他把短短的行程写成了漫长的心理历程。历程的每一阶段又都自具首尾。由“情阙”而“浮心’’,而“遥悲”,而“积愤”,感情的每一变化,都经过艰苦的拼搏,几乎把生离写成了死别。同时又衬之以景物的变迁,从澄湖柳岸到浙江的西陵,良辰美景变成了狂风雨雪,也给人以恍如隔世之感。这种情境交融,诉说复杂内心活动的手法,是从曹植《赠白马王彪》那里学来的,只是缺乏曹植的激愤昂扬和奇高的气骨。但诗人能突破谢灵运的“叙事——写景——说理’’程式,汰除诗歌里那些无用的玄言理障,代之以清便婉转的情感抒发,却也是他的一种积极尝试。因此,此篇才能与他那些全力雕章琢句的作品不同,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猜你喜欢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

宋代 • 姜夔

细草穿沙雪半销,吴宫烟冷水迢迢。

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

美人台上昔欢娱,今日空台望五湖。

残雪未融青草死,苦无麋鹿过姑苏。

黄帽传呼睡不成,投篙细细激流冰。

分明旧泊江南岸,舟尾春风飐客灯。

千门列炬散林鸦,儿女相思未到家。

应是不眠非守岁,小窗春色入灯花。

三生定是陆天随,只向吴松作客归。

已拚新年舟上过,倩人和雪洗征衣。

沙尾风回一棹寒,椒花今日不登盘。

百年草草都如此,自琢春词剪烛看。

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

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

桑间簧火却宜蚕,风土相传我未谙。

但得明年少行役,只裁白纻作春衫。

少小知名翰墨场,十年心事只凄凉。

旧时曾作梅花赋,研墨于今亦自香。

环玦随波冷未销,古苔留雪卧墙腰。

谁家玉笛吹春怨,看见鹅黄上柳条。

鹧鸪天·重九席上再赋

宋代 • 辛弃疾

有甚闲愁可皱眉。老怀无绪自伤悲。百年旋逐花阴转,万事长看鬓发知。

溪上枕,竹间棋。怕寻酒伴懒吟诗。十分筋力夸强健,只比年时病起时。

临江之麋

唐代 • 柳宗元

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早过大通驿

清代 • 查慎行

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

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

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

虞美人·述怀

宋代 • 苏轼

归心正似三春草。试著莱衣小。橘怀几日向翁开。怀祖已瞋文度、不归来。

禅心已断人间爱。只有平交在。笑论瓜葛一枰同。看取灵光新赋、有家风。

谢惠连
简介描述:

谢惠连(407年-433年),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出生于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南朝宋文学家。

他十岁能文,深得谢灵运的赏识,谢灵运每见其新文,常感慨“张华重生,不能易也”。本州辟主簿,不就。谢惠连行止轻薄不检,原先爱幸会稽郡吏杜德灵,居父丧期间还向杜德灵赠诗,大为时论所非,因此不得仕进,官位不显,仕宦失意。为谢灵运“四友”之一。

谢惠连的《雪赋》与谢庄的《月赋》并为六朝抒情咏物类小赋的代表作,展现了素净而奇丽的画面。他的《祭古冢文》,写得也很有感情,关于古冢形制的描写,可看作是中国最早的考古发掘简报。他的诗作,虽不如谢灵运精警,但遣词构句却不相上下,运调轻灵,用词清艳。如《秋怀》:“皎皎天月明,奕奕河宿烂。萧瑟含风蝉,寥唳度云雁。寒商动清闺,孤灯暖幽幔。”《捣衣》中有“栏高砧响发,楹长杵声哀。微芳起两袖,轻汗染双题。”《诗品》评他这两首诗说:“《捣衣》《秋怀》之作,虽复灵运锐思,亦何以加焉。”他的一些乐府诗,则颇有牢骚不平之气。《诗品》将其诗定为中品。后人把他和谢灵运、谢脁合称“三谢”。《隋书·经籍志》载有《谢惠连集》6卷,明代张溥辑有《谢法曹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后世学习和模仿谢氏家族文学的人很多,以至于还出现了“谢康乐体”、“谢惠连体”这种专门的称谓,可见他们的影响之深远。

谢惠连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