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蛇添足

两汉刘向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此酒。

白话译文

有个楚国贵族,在祭祀过祖宗后,把一壶祭酒赏给门客们喝。门客们拿着这壶酒,不知如何处理。他们觉得,这么多人喝一壶酒,肯定不够,还不如干脆给一个人喝,喝得痛痛快快还好些。可是到底给谁好呢?于是,门客们商量了一个好主意,就是每个人各自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好了这壶酒就归谁喝。大家都同意这个办法。门客们一人拿一根小棍,开始在地上画蛇。

有一个人画得很快,不一会儿,他就把蛇画好了,于是他把酒壶拿了过来。正待他要喝酒时,他一眼瞅见其他人还没把蛇画完,他便十分得意地又拿起小棍,边自言自语地说:“看我再来给蛇添上几只脚,他们也未必画完。”边说边给画好的蛇画脚。不料,这个人给蛇画脚还没完,手上的酒壶便被旁边一个人一把抢了过去,原来,那个人的蛇画完了。这个给蛇画脚的人不依,说:“我最先画完蛇,酒应归我喝!”那个人笑着说:“你到现在还在画,而我已完工,酒当然是我的!”画蛇脚的人争辩说:“我早就画完了,现在是趁时间还早,不过是给蛇添几只脚而已。”那人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要给它添几只脚那你就添吧,酒反正你是喝不成了!”

那人毫不客气地喝起酒来,那个给蛇画脚的人却眼巴巴看着本属自己而已被别人拿走的酒,后悔不已。

词句注释

  1. 祠(cí):祭祀。周代贵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个季度祭祀都有专门的称呼,春天祭祀叫“祠”。祠者:主管祭祀的官员。
  2. 舍人:门客,手下办事的人。
  3. 卮(zhī):古代的一种盛酒器,类似壶。
  4. 相谓:互相商议。
  5. 请画地为蛇: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画地:在地面上画(画的过程)。为蛇:画蛇(画的结果)。
  6. 引酒且饮之: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引:拿,举。且:将要。
  7. 蛇固无足:蛇本来就没有脚。固:本来,原来。足:脚。
  8. 子:对人的尊称,您。
  9. 安能:怎么能;哪能。
  10. 为:给;替。
  11. 遂:于是;就。
  12. 赐:赏赐,古代上给下,长辈给晚辈送东西叫赐。
  13. 为之足:给它画上脚。足(此句中的足):画脚。
  14. 终:最终、最后。
  15. 引:拿起。
  16. 且:准备。
  17. 成:完成。
  18. 余:剩余。
  19. 足:脚。足:画脚。
  20. 亡:丢失,失去。
  21. 为:给,替。
  22. 乃左手持卮:却,表示转折。
  23. 夺其卮曰:他的,指代先成蛇者。
  24. 遂饮其酒:那,指示代词。
  25. 终亡其酒:那,指示代词。
  26. 谓:对……说。

猜你喜欢

寨儿令·鉴湖上寻梅

元代 • 张可久

贺监宅,放翁斋,梅花老夫亲自栽。路近蓬莱,地远尘埃,清事恼幽怀。雪模糊小树莓苔,月朦胧近水楼台。竹篱边沽酒去,驴背上载来。猜,昨夜一枝开。

山坡羊·述怀

元代 • 张养浩

无官何患,无钱何惮?休教无德人轻慢。你便列朝班,铸铜山,止不过只为衣和饭,腹内不饥身上暖。官,君莫想;钱,君莫想。

柳色春阴重。东风力,快将云雁高送。书檠细雨,吟窗乱雪,井寒笔冻。家林秀桔霜老,笑分得、蟾边桂种。应茂苑、斗转苍龙,唯潮献奇吴凤。

玉眉暗隐华年,凌云气压,千载云梦。名笺淡墨,恩袍翠草,紫骝青鞚。飞香杏园新句,眩醉眼、春游乍纵。弄喜音、鹊绕庭花,红帘影动。

行香子·题罗浮

宋代 • 葛长庚

满洞苔钱。买断风烟。笑桃花流落晴川。石楼高处,夜夜啼猿。看二更云,三更月,四更天。

细草如毡。独枕空拳。与山麋野鹿同眠。残霞未散,淡雾沈绵。是晋时人,唐时洞,汉时仙。

枯树赋

南北朝 • 庾信

殷仲文风流儒雅,海内知名。世异时移,出为东阳太守。常忽忽不乐,顾庭槐而叹曰:“此树婆娑,生意尽矣!”。

至如白鹿贞松,青牛文梓。根柢盘魄,山崖表里。桂何事而销亡,桐何为而半死?

昔之三河徙植,九畹移根。开花建始之殿,落实睢阳之园。声含嶰谷,曲抱《云门》。将雏集凤,比翼巢鸳。临风亭而唳鹤,对月峡而吟猿。

乃有拳曲拥肿,盘坳反覆。熊彪顾盼,鱼龙起伏。节竖山连,文横水蹙。匠石惊视,公输眩目。雕镌始就,剞劂仍加。平鳞铲甲,落角摧牙。重重碎锦,片片真花。纷披草树,散乱烟霞。

若夫松子、古度、平仲、君迁,森梢百顷,槎枿千年。秦则大夫受职,汉则将军坐焉。莫不苔埋菌压,鸟剥虫穿。或低垂于霜露,或撼顿于风烟。东海有白木之庙,西河有枯桑之社,北陆以杨叶为关,南陵以梅根作冶。小山则丛桂留人,扶风则长松系马。岂独城临细柳之上,塞落桃林之下。

若乃山河阻绝,飘零离别。拔本垂泪,伤根沥血。火入空心,膏流断节。横洞口而敧卧,顿山腰而半折,文斜者百围冰碎,理正者千寻瓦裂。载瘿衔瘤,藏穿抱穴,木魅睒睗,山精妖孽。

况复风云不感,羁旅无归。未能采葛,还成食薇。沉沦穷巷,芜没荆扉,既伤摇落,弥嗟变衰。《淮南子》云:“木叶落,长年悲。”斯之谓矣。

乃歌曰:“建章三月火,黄河万里槎。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

桓大司马闻而叹曰:“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刘向
简介描述:

刘向(公元前77年—前6年),原名刘更生,字子政,沛郡丰邑(今江苏省徐州市)人。楚元王刘交(汉高祖刘邦异母弟)之玄孙,阳城侯刘德之子,经学家刘歆之父。汉朝宗室大臣、经学家、文学家,古琴家、中国目录学鼻祖。

刘向十二岁时,以父德任辇郎。二十岁,擢谏议大夫。汉宣帝选贤,与王褒等献赋颂数十篇。二十四岁,习神仙之说,因献神仙方术,言黄金可成,试之不验,下狱。后免死。翌年,待诏受习今文经《谷梁春秋》。前51年,刘向,与诸儒讲《五经》同异于石渠阁。元帝初,擢散骑宗正、给事中。前47年,因为弹劾外戚宦官,被免为庶人。成帝即位,召拜中郎,领护三辅都水,又迁光禄大夫,更名为向。前26年,与步兵校尉任宏、太史令尹咸、侍医李柱国以及班游、杜参等,校书秘阁,并领其事。前23年,任中垒校尉。向数上书言朝政得失,并讥刺王氏及在位诸大臣,成帝欲用作九卿,但终为王莽及群臣所阻。前6年,刘向去世。

刘向确定了一系列的校书原则,堪称后世校雠书籍的典范。其所撰成的《别录》为中国目录学之祖。刘向等人的校书实践与成果,不独是校雠学、目录学的范本,在学术史上也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刘向好古琴,对古琴理论的贡献非常突出。曾著《琴说》一书,是最早的琴学专著之一。《别录》今已佚失,仅存《战国策》《晏子春秋》《荀子》《管子》《邓析子》《说苑》《列子》七书叙录,以及刘歆《上山海经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