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儿媚·平沙芳草渡头村

宋代洪咨夔

平沙芳草渡头村,绿遍去年痕。游丝上下,流莺来往,无限销魂。

绮窗深静人归晚,金鸭水沉温。海棠影下,子规声里,立尽黄昏。

白话译文

平坦的沙滩下,小河的渡口旁,有一个芳草鲜美的村庄,春天的绿色早已覆盖了冬季曾经带来的荒凉。游丝在微风中上下飘拂,流莺在天上飞来飞去,一派大好风光,却让人无限惆怅。

雕花窗外已是深深的夜晚,可心上的人儿还不见归还。鸭形铜香炉上袅袅青烟,炉中的沉香已快燃完,你可知道,在斜阳拉长的海棠树的影子里,耳听着杜鹃声声悲啼,整个黄昏我都站在那里等你。

词句注释

  1. 游丝:春日里,一些虫子所吐的细丝飘拂在空中。
  2. 绮窗:雕刻有花纹的窗户。
  3. 金鸭:金属制鸭形香炉。水沉:即沉水香,一种名贵的香料。古代用以熏衣和去秽气。
  4. 子规:即杜鹃鸟。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死后化为杜鹃鸟,叫声凄切,昼夜悲鸣。

作品赏析

这首词构思了一位黄昏日暮伫立渡津跷首企盼意中人归来的闺中痴情少妇形象。

词首二句“平沙芳草渡头村。绿遍去年痕”。交待了这位女主人公所处的地点和时令。她住在一个靠近沙滩渡口的小村子上,时间已是芳草萋萋的盛春。“去年”二字,表明时序的更替,那村边渡口,芳草再绿,暗示意中人分手离去已是去年之事。此二句写主人公移步来到村外所见渡头春景“依然去年时”。入笔即已情在景中,宛曲流露闺中人的思怨之情。三四句“游丝上下,流莺来往”仍是景语。游丝,指蜘蛛类昆虫结的网。这里是说蜘蛛儿正在林间上下结网,黄莺儿往来穿梭于树梢之间。这一切皆昭示着春天到来,万物复苏,昆虫、小鸟皆自由自在地活动于大自然中,到处一派勃勃生机。然而,独有这位思妇触景伤情,感到“无限销魂”。这魂离魄散的无限惘怅,正来自对意中人一别经年的刻骨相思。以乐景写哀,倍增哀怨,看来洪氏亦深明此道。过片“绮窗深静人归晚”直写思妇企盼归人的情感。绮窗,表明所居之华,侧面交待思妇显贵的身份。“深静”二字渲染了闺中独处的孤寂氛围。“人归晚”表明对意中人的思念。接着“金鸭水沉温”再次交待这位思妇显非普通人家。鸭形香炉中水沉香带着温和的香气冉冉上升。这句回应上句“深静”二句所设置的空寂和无聊的氛围。煞尾三句“海棠影下,子规声里,立尽黄昏”为闺中思妇安排了特定的环境:一是婆娑摇曳的海棠树影之下;二是哀啭啼血的杜鹃声里;三是晚霞落照的黄昏暮色。“立尽”二字表明思妇渡头盼归人伫立之久,从早至晚,直至黄昏逝去,夜幕降临。可见思妇期盼归人心情之切。全词至此,一个独立黄昏渡头翘首企盼的闺中少妇形象已十分丰满地再现出来。

猜你喜欢

芳丛翳湘竹,零露凝清华。

复此雪山客,晨朝掇灵芽。

蒸烟俯石濑,咫尺凌丹崖。

圆方丽奇色,圭璧无纤瑕。

呼儿爨金鼎,馀馥延幽遐。

涤虑发真照,还源荡昏邪。

犹同甘露饭,佛事薰毗耶。

咄此蓬瀛侣,无乃贵流霞。

金字经·樵隐

元代 • 马致远

担挑山头月,斧磨石上苔。且做樵夫隐去来。柴,买臣安在哉?空岩外,老了栋梁材。

阆山歌

唐代 • 杜甫

阆州城东灵山白,阆州城北玉台碧。

松浮欲尽不尽云,江动将崩未崩石。

那知根无鬼神会?已觉气与嵩华敌。

中原格斗且未归,应结茅斋著青壁。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麄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悲士不遇赋

两汉 • 司马迁

悲夫!士生之不辰,愧顾影而独存。恒克己而复礼,惧志行而无闻。谅才韪而世戾,将逮死而长勤。虽有形而不彰,徒有能而不陈。何穷达之易惑,信美恶之难分。时悠悠而荡荡,将遂屈而不伸,使公于公者,彼我同兮;私于私者,自相悲兮。天道微哉,吁嗟阔兮;人理显然,相倾夺兮。好生恶死,才之鄙也;好贵夷贱,哲之乱也。炤炤洞达,胸中豁也;昏昏罔觉,内生毒也。

我之心矣,哲已能忖;我之言矣,哲已能选。没世无闻,古人唯耻;朝闻夕死,孰云其否!逆顺还周,乍没乍起。理不可据,智不可恃。无造福先,无触祸始。委之自然⒇,终归一矣!

洪咨夔
简介描述:

洪咨夔(1176年—1236年),字舜俞,号平斋,临安府於潜(今浙江临安)人,中国南宋文学家、诗人。

洪咨夔于宁宗嘉泰二年(1202年)举进士,授如皋簿。开禧元年(1205年),调饶州教授。嘉定七年(1214年),应博学宏词科,虽未得中,然有司奇其文。遂入淮东崔与之幕府,拜入门下。嘉定十三年(1220年),崔与之荐举其为成都府通判。理宗即位,洪咨夔召为秘书郎。宝庆元年(1225年),迁金部员外郎,转考功员外郎。后因洪咨夔触犯丞相史弥远,遂罢官九年,读书天目山下。绍定四年(1231年),复起元官,仍监祠里居。绍定六年(1233年),始除礼部郎官,又除监察御史。次年,擢殿中侍御史,再擢为中书舍人,寻兼权吏部侍郎、同修国史。是年,因染口疾而上疏乞祠,理宗勉留之。历任吏部侍郎兼给事中、侍读等职。后因病请求归里,遂任命其为端明殿学士,提举万寿观,不久逝世。

洪咨夔深研经史,驰骛艺文。其长于制诰,典丽该洽,风骨颀秀,被称为南渡后之大手笔。洪咨夔撰有《春秋说》30卷、《两汉诏令》30卷、《两汉诏令擥抄》100卷等。今存《平斋文集》30卷,《平斋词》1卷。

洪咨夔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