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杨花

清代张惠言

尽飘零尽了,何人解,当花看。正风避重帘,雨回深幕,云护轻幡。寻他一春伴侣,只断红、相识夕阳间。未忍无声委地,将低重又飞还。

疏狂情性算凄凉,耐得到春阑。便月地和梅,花天伴雪,合称清寒。收将十分春恨,做一天、愁影绕云山。看取青青池畔,泪痕点点凝斑。

白话译文

任凭那杨花凋落尽,哪一个人懂得,把杨花当花看?正是放下门帘避风的时候,人在帐幕里避着春雨,云雾笼罩着飘荡的旗幡。想寻找那春天的伴侣,只有在夕阳西下时结识了落花。不忍心无声无息地坠落为泥,将要从低处又重新飞还。

放任潇洒的性情,只打算凄凉地忍耐着等到春残。就像和梅花迎着明月照大地,就像伴白雪如花飞满天,都只落得凄清孤寒。满怀无限的春恨,做一天愁影绕云山。看到青青池畔,有点点眼泪凝成的斑痕。

词句注释

  1. 木兰花慢:词牌名。此调为柳永所始创。双调,上片十一句,押五平韵,五十字,下片十二句,押七平韵,五十一宇,共一百零一字。 
  2. 尽:任凭。飘零:调落。
  3. 解:懂得。
  4. 重帘:门帘。
  5. 回:避。深幕:帐幕。
  6. 护:指笼罩。轻幡:飘荡的旗帜。
  7. 他:那。
  8. 断红:指落花。相识:结识。
  9. 未忍:不忍心。委地:坠落于地。委,坠落。
  10. 低:指低处。重:重新。
  11. 疏:放任。狂:指潇洒。情性:即性情。算:打算。
  12. 耐:忍耐着。得到:等到。春阑:春残,春尽。
  13. 合称:都称着,都落得。清寒:凄清孤寒。
  14. 看取:看到。
  15. 斑:斑点。

作品赏析

一开头,作者就写出了自己对杨花的同情。“尽飘零尽了,何人解当花看”,对杨花无人赏识的命运发出了不平的呼声。接下来写杨花的孤独、寂寞;风躲到重帘幕后,雨回曲在深深帷帐里,云被轻幡遮掩,杨花在整个春景中热切地寻找伴侣,但寻来觅去,只相识了斜阳下一片衰败的落花。而这些落花也是转瞬即逝的。这里作者以几种事物的避之不见来突出杨花的孤寂。然而杨花个性倔强,不甘心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永久回归大地,它虽然已徐徐落下,但几番飘转沉浮,一会儿又飞腾起来,表现了杨花不甘沉沦的坚强个性,刻画出它不愿默默消失的内心世界。这两句对漂泊无依的杨花刻画得细致入微。

上片在写实中表达了杨花不甘寂寞的个性,下片更进一步表现了杨花的狂放、傲岸的品格。“疏狂性情,算凄凉耐得到春阑。便月地和梅,花天伴雪,合称清寒”,这里紧承上片最后两句,极写杨花傲岸倔强的个性,这是全词的高峰。“收将十分春恨,做一天、天愁影绕云山”仍是将杨花漂泊不定的状态拟人化,写它满含愁恨、忧伤,绕着云山终日无声飞舞,心中的这种愁恨和忧伤像影子样紧紧缠绕着自己。随着不停地飘飞,这愁恨越聚越重,最后落到“青青池畔”。池畔的斑竹,凝聚着点点泪痕,蕴藏着无数的忧愁,这正吻合了杨花的妻苦心情。最后这两句在意境上,非常凄婉、深沉、含蓄。

这是一首歌咏杨花的词,词中描写了杨花凄凉、清寒的处境,不忍“无声委地”的“疏狂”性格,以及它满腔悲愁的思绪。前人写杨花,或写成无情之物;或写成娇弱无力的轻浮者的形象,而张惠言这首词却写出了新意。此词也赋予它以疏狂傲岸的性格,而且歌咏了它不甘寂寞、傲岸倔强的品格,在立意上是新颖巧妙的。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作者未仕之前。张惠言高才博学,早获时名,十四岁即为童子师。然而科举场中,却不顺利,八次参加会试,直到三十九岁才中进士,四年后就去世了。登第之前,他长期过着四处漂泊的生活,由杨花想到了自己凄凉的身世,便写下了这首词。

名家点评

  •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朱惠国《元明清诗文》:词描写杨花,形神兼到,又寓人的情思,意蕴更为丰厚。

猜你喜欢

茂陵

唐代 • 李商隐

汉家天马出蒲梢,苜蓿榴花遍近郊。

内苑只知含凤嘴,属车无复插鸡翘。

玉桃偷得怜方朔,金屋修成贮阿娇。

谁料苏卿老归国,茂陵松柏雨萧萧。

浣溪沙·伏雨朝寒愁不胜

清代 • 纳兰性德

伏雨朝寒愁不胜,那能还傍杏花行,去年高摘斗轻盈。

漫惹炉烟双袖紫,空将酒晕一衫青,人间何处问多情。

冬夜闻虫

唐代 • 白居易

虫声冬思苦于秋,不解愁人闻亦愁。

我是老翁听不畏,少年莫听白君头。

玉门关盖将军歌

唐代 • 岑参

盖将军,真丈夫。

行年三十执金吾,身长七尺颇有须。

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

南邻犬戎北接胡,将军到来备不虞。

五千甲兵胆力粗,军中无事但欢娱。

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

灯前侍婢泻玉壶,金铛乱点野酡酥。

紫绂金章左右趋,问著只是苍头奴。

美人一双闲且都,朱唇翠眉映明眸。

清歌一曲世所无,今日喜闻凤将雏。

可怜绝胜秦罗敷,使君五马谩踟蹰。

野草绣窠紫罗襦,红牙缕马对樗蒱。

玉盘纤手撒作卢,众中夸道不曾输。

枥上昂昂皆骏驹,桃花叱拨价最殊。

骑将猎向城南隅,腊日射杀千年狐。

我来塞外按边储,为君取醉酒剩沽。

醉争酒盏相喧呼,忽忆咸阳旧酒徒。

登高丘而望远

唐代 • 李白

登高丘,望远海。

六鳌骨已霜,三山流安在?

扶桑半摧折,白日沈光彩。

银台金阙如梦中,秦皇汉武空相待。

精卫费木石,鼋鼍无所凭。

君不见骊山茂陵尽灰灭,牧羊之子来攀登。

盗贼劫宝玉,精灵竟何能?

穷兵黩武今如此,鼎湖飞龙安可乘?

张惠言
简介描述:

张惠言(1761年-1802年),原名一鸣,字皋文,武进(今江苏常州)人。中国清代词人、散文家、经学家。张惠言为嘉庆四年(1799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尝从金榜问学,精《虞氏易》和《仪礼》。于嘉庆七年(1802年),去世。

张惠言早岁工骈文辞赋,其赋为乾嘉一大家,所辑《七十家赋钞》主张由魏溯汉,以汉赋、《文选》为典则。所作如《游黄山赋》《赁舂赋》《邓石如篆势赋》等,或恢宏绝丽,或温润朴健,气格颇为笃茂。后攻古文,开创了阳湖派。张惠言词名尤盛,是常州词派的开创者。其有感于词坛“淫词”“鄙词”“游词”三弊,在《词选序》中提出了“比兴寄托”的主张,强调作词应该重视内容。张惠言著有《周易虞氏义》《仪礼图》《茗柯文编》等,并辑《七十家赋钞》《词选》等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