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杨花

清代张惠言

尽飘零尽了,何人解,当花看。正风避重帘,雨回深幕,云护轻幡。寻他一春伴侣,只断红、相识夕阳间。未忍无声委地,将低重又飞还。

疏狂情性算凄凉,耐得到春阑。便月地和梅,花天伴雪,合称清寒。收将十分春恨,做一天、愁影绕云山。看取青青池畔,泪痕点点凝斑。

白话译文

任凭那杨花凋落尽,哪一个人懂得,把杨花当花看?正是放下门帘避风的时候,人在帐幕里避着春雨,云雾笼罩着飘荡的旗幡。想寻找那春天的伴侣,只有在夕阳西下时结识了落花。不忍心无声无息地坠落为泥,将要从低处又重新飞还。

放任潇洒的性情,只打算凄凉地忍耐着等到春残。就像和梅花迎着明月照大地,就像伴白雪如花飞满天,都只落得凄清孤寒。满怀无限的春恨,做一天愁影绕云山。看到青青池畔,有点点眼泪凝成的斑痕。

词句注释

  1. 木兰花慢:词牌名。此调为柳永所始创。双调,上片十一句,押五平韵,五十字,下片十二句,押七平韵,五十一宇,共一百零一字。 
  2. 尽:任凭。飘零:调落。
  3. 解:懂得。
  4. 重帘:门帘。
  5. 回:避。深幕:帐幕。
  6. 护:指笼罩。轻幡:飘荡的旗帜。
  7. 他:那。
  8. 断红:指落花。相识:结识。
  9. 未忍:不忍心。委地:坠落于地。委,坠落。
  10. 低:指低处。重:重新。
  11. 疏:放任。狂:指潇洒。情性:即性情。算:打算。
  12. 耐:忍耐着。得到:等到。春阑:春残,春尽。
  13. 合称:都称着,都落得。清寒:凄清孤寒。
  14. 看取:看到。
  15. 斑:斑点。

作品赏析

一开头,作者就写出了自己对杨花的同情。“尽飘零尽了,何人解当花看”,对杨花无人赏识的命运发出了不平的呼声。接下来写杨花的孤独、寂寞;风躲到重帘幕后,雨回曲在深深帷帐里,云被轻幡遮掩,杨花在整个春景中热切地寻找伴侣,但寻来觅去,只相识了斜阳下一片衰败的落花。而这些落花也是转瞬即逝的。这里作者以几种事物的避之不见来突出杨花的孤寂。然而杨花个性倔强,不甘心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永久回归大地,它虽然已徐徐落下,但几番飘转沉浮,一会儿又飞腾起来,表现了杨花不甘沉沦的坚强个性,刻画出它不愿默默消失的内心世界。这两句对漂泊无依的杨花刻画得细致入微。

上片在写实中表达了杨花不甘寂寞的个性,下片更进一步表现了杨花的狂放、傲岸的品格。“疏狂性情,算凄凉耐得到春阑。便月地和梅,花天伴雪,合称清寒”,这里紧承上片最后两句,极写杨花傲岸倔强的个性,这是全词的高峰。“收将十分春恨,做一天、天愁影绕云山”仍是将杨花漂泊不定的状态拟人化,写它满含愁恨、忧伤,绕着云山终日无声飞舞,心中的这种愁恨和忧伤像影子样紧紧缠绕着自己。随着不停地飘飞,这愁恨越聚越重,最后落到“青青池畔”。池畔的斑竹,凝聚着点点泪痕,蕴藏着无数的忧愁,这正吻合了杨花的妻苦心情。最后这两句在意境上,非常凄婉、深沉、含蓄。

这是一首歌咏杨花的词,词中描写了杨花凄凉、清寒的处境,不忍“无声委地”的“疏狂”性格,以及它满腔悲愁的思绪。前人写杨花,或写成无情之物;或写成娇弱无力的轻浮者的形象,而张惠言这首词却写出了新意。此词也赋予它以疏狂傲岸的性格,而且歌咏了它不甘寂寞、傲岸倔强的品格,在立意上是新颖巧妙的。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作者未仕之前。张惠言高才博学,早获时名,十四岁即为童子师。然而科举场中,却不顺利,八次参加会试,直到三十九岁才中进士,四年后就去世了。登第之前,他长期过着四处漂泊的生活,由杨花想到了自己凄凉的身世,便写下了这首词。

名家点评

  •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朱惠国《元明清诗文》:词描写杨花,形神兼到,又寓人的情思,意蕴更为丰厚。

猜你喜欢

南歌子·湖景

宋代 • 苏轼

古岸开青葑,新渠走碧流。会看光满万家楼。记取他年扶路入西州。

佳节连梅雨,馀生寄叶舟。只将菱角与鸡头。更有月明千顷一时留。

答虞中书书

南北朝 • 陶弘景

栖六翮於荆枝,望绮云於青汉者,有日于兹矣;而春华来被,草石开鲜,辞动情端,志交衿曲,信知邻德之谈,无虚往牍。夫子虽迹躔朱ト,而心期岱岭,岂但散发乎高岫,以将飞霜於绝谷,良为钦哉?野人幸得托形崇阜,息影长林,每对月流叹,临风轸慨,徒事累可豁,而发容难待,自非齐生死於一致者,孰不心热者乎?举世悠悠,孰云同此?傥遇知己,相与共忧。朅来虞公,兹焉可迈,何为栖栖,空劳鼓缶,迨及暇日,有事还童,不亦皎洁当年,而无忸前修也。

子产不毁乡校颂

唐代 • 韩愈

我思古人,伊郑之侨。以礼相国,人未安其教;游于乡之校,众口嚣嚣。或谓子产:“毁乡校则止。”曰:“何患焉?可以成美。夫岂多言,亦各其志:善也吾行,不善吾避;维善维否,我于此视。川不可防,言不可弭。下塞上聋,邦其倾矣。”既乡校不毁,而郑国以理。

在周之兴,养老乞言;及其已衰,谤者使监。成败之迹,昭哉可观。

维是子产,执政之式。维其不遇,化止一国。诚率此道,相天下君;交畅旁达,施及无垠,於乎!四海所以不理,有君无臣。谁其嗣之?我思古人!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清代 • 郑板桥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ē páng )宫赋》至四鼓,老吏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suī)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qì)无佳文。

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jù)鹿之战、鸿门之宴、垓(gāi)下之会为最。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zhù)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

王维吴道子画

宋代 • 苏轼

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

开元有东塔,摩诘留手痕。

吾观画品中,莫如二子尊。

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

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亭亭双林间,彩晕扶桑暾。

中有至人谈寂灭,悟者悲涕迷者手自扪。

蛮君鬼伯千万万,相排竞进头如鼋。

摩诘本诗老,佩芷袭芳荪。

今观此壁画,亦若其诗清且敦。

祇园弟子尽鹤骨,心如死灰不复温。

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

交柯乱叶动无数,一一皆可寻其源。

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

摩诘得之以象外,有如仙翮谢笼樊。

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

张惠言
简介描述:

张惠言(1761年-1802年),原名一鸣,字皋文,武进(今江苏常州)人。中国清代词人、散文家、经学家。张惠言为嘉庆四年(1799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尝从金榜问学,精《虞氏易》和《仪礼》。于嘉庆七年(1802年),去世。

张惠言早岁工骈文辞赋,其赋为乾嘉一大家,所辑《七十家赋钞》主张由魏溯汉,以汉赋、《文选》为典则。所作如《游黄山赋》《赁舂赋》《邓石如篆势赋》等,或恢宏绝丽,或温润朴健,气格颇为笃茂。后攻古文,开创了阳湖派。张惠言词名尤盛,是常州词派的开创者。其有感于词坛“淫词”“鄙词”“游词”三弊,在《词选序》中提出了“比兴寄托”的主张,强调作词应该重视内容。张惠言著有《周易虞氏义》《仪礼图》《茗柯文编》等,并辑《七十家赋钞》《词选》等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