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居湘岸四无邻,世网难婴每自珍。
莳药闲庭延国老,开樽虚室值贤人。
泉回浅石依高柳,迳转垂藤间绿筠。
闻道偏为五禽戏,出门鸥鸟更相亲。
郊居的地方在湘江岸边,四周没有邻居,世间的罗网不能束缚到这里,总是让人非常珍惜。
空闲的庭院里栽满了草药,里面有名贵的国老;虚静的居室内酒樽开启,又遇上贤士来访。
清泉萦回在浅浅的石滩上,高高的柳树也种植在周围;小路弯曲在青藤之间,时时有绿竹相衬。
听说你还善于作五禽之戏,难怪出门时鸥鸟都与你亲密无间。
“寓居湘岸四无邻,世网难婴每自珍”,言卢遵在湘江畔的居所十分清静,四周没有邻居,而世俗社会中的种种罗网,无法干扰其修身养性的心灵,这种洁身自好的幽闲生活是弥足珍贵的。
“莳药闲庭延国老,开樽虚室值贤人”,诗人通过巧妙的比喻,给崔敏以高度评价,赞其为国老、贤人。此联对偶精工,国老、贤人两语尤为绝妙。
“泉回浅石依高柳,径转垂藤间绿筠”,写一路上的景色,泉、径、石、藤、高柳、绿筠,诸种景致都显示出一种田园雅趣,身处其中的诗人一行自然也觉得心清神爽,飘然尘外。这两句也有提起下文的作用:在如此环境中归隐田园、忘却尘世,也应该是必然的选择。
“闻道偏为五禽戏,出门鸥鸟更相亲”,这里是指胸中没有机心的自然无为状态。领悟了某种道理后,就可以锻炼形体、修身养性为已任,忘却机心,胸中坦荡,这样就真正地融入大自然。
该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表面形式与五言的陶诗迥异,但其中的韵味却有一脉相承之处。诗中极力描摹卢遵摆脱尘网后的欣悦生活,虽然其居所清冷寂寥,但可以心无挂碍、悠然自得。诗中表现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然而柳宗元始终不能彻底放弃仕途的追求,最终既未能东山再起,也没有归隐田园,只能在远谪的边地独自品味着忧怨与苦闷,直至终老。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柳宗元大舅之子卢遵(卢少尹)陪伴柳宗元扶老母卢氏来永州贬居之处。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崔敏任永州刺史,他的后娶夫人卢氏是卢遵的姑妈,也即柳宗元的姨妈。因此,崔敏既是卢遵的姑父,又是柳宗元的姨父。崔敏与柳宗元相处较好,应该也与这种姻亲关系有关。这首诗是诗人随从刺史崔敏访问卢遵有感而作。
无官何患,无钱何惮?休教无德人轻慢。你便列朝班,铸铜山,止不过只为衣和饭,腹内不饥身上暖。官,君莫想;钱,君莫想。
壶山居士,未老心先懒。爱学道人家,办竹几、蒲团茗碗。青山可买,小结屋三间,开一径,俯清溪,修竹栽教满。
客来便请,随分家常饭。若肯小留连,更薄酒,三杯两盏,吟诗度曲,风月任招呼。身外事,不关心,自有天公管。
凤凰寿,百鸟朝贺,唯蝙蝠不至。凤责之曰:“汝居吾下,何倨傲乎?”蝠曰:“吾有足,属于兽, 贺汝何以?”一日,麒麟诞,蝠亦不至,麟亦责之。蝠曰:“吾有翼,属于禽,何以贺与?”麟凤相会,语及蝙蝠之事,互相慨叹曰:“如今世上恶薄,偏生此等不禽不兽之徒,真乃无奈他何!”
昔人怀井邑,为有挂冠期。
顾我飘蓬者,长随泛梗移。
越吟因病感,潘鬓入愁悲。
北指邯郸道,应无归去期。
拾翠归迟,踏春期近,香笺小迭邻姬讯。樱桃花谢已清明, 何事绿鬟斜亸、宝钗横。
浅黛双弯,柔肠几寸,不堪更惹其他恨。 晓窗窥梦有流莺,也觉个侬憔悴、可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