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怨·送别

清代万树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愁云青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

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白话译文

春天的江面浩渺无边,我目送着扁舟驶向远方,直到被江岸的树梢遮断。无边的愁云聚拢上来,风帆渐行渐远,像小小的沙鸥飞向天边。

可恨那红红的夕阳还有一竿高,为什么要早早地催行呢?我不由得心生埋怨。

语句注释

  1. 渺:同“淼”,有浩淼意,更有邈远意。释皎然《奉送袁高使君诏征赴行在》云:“遐路渺天末”。
  2. 断送:一般作消磨、弃绝、打发等义解,在这里均不甚妥切,实际是目送而至于尽(“断”),极言所望之远。
  3. 杪(miǎo):树木的末梢。孙觌《西山超然亭》诗:“孤亭坐林杪,俯见飞鸟背。”
  4. 布帆:布质的帆。李白《秋下荆门》:“霜落荆州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作品赏析

这首四十个字的小词,题曰《送别》,此刻行人已去,但仍可见其行舟,词大半从“舟”字着笔。春江水暖,一望绵远,不见端际。词人伫立江边,目送行舟,水长天远,似都没有尽头。次句紧承上句,仍是江边人注目之所见:望呵,望呵,一直望到远去的小舟过了树木的梢头。船已行远,故所望之人似觉船已越过树梢在前进。首二句十个字,将送者神情专注和船行渐远的情状,描绘极为精细。下二句说,船越行越远,船体已不可见,惟见点点白帆,比沙鸥还小。这里“青未了”从文义说接下句,指“布帆”,正“孤帆远影碧空尽”时,惟有点点白帆可以望见。而愁如云积,是此时词人的惑受。“布帆遥比沙鸥小”,可看乍写实,但亦寓有对行者的祝愿。

最后说:“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残照”,夕阳、落日。孟浩然《同独孤使君东斋作》:“竹间残照人,池上夕阳浮。”残照尚有一竿高,送者心中生“恨”,偏又有人“催去早”,呼唤早点回去,又怎能不“怪”!怪者,埋怨、责备,见怪也。

名家点评

  • 现代艾治平:这首小词,除去首句三个字作为“送别’’的背景(季节、地点)外,似句句都在描绘景物,但从送者注目远望的诸种景物中,凝聚成对行者的无限深情。词中有人,呼之欲出,请看他用全副精神望行舟,似乎都有点呆了。最后既“恨”又“怪”,如不是残照只余“一竿”高,怕还会相叙一番吧。万树写情的小词,多疏隽澹荡,情隐景中,读后有有余不尽之妙。

猜你喜欢

巴陵赠贾舍人

唐代 • 李白

贾生西望忆京华,湘浦南迁莫怨嗟。

圣主恩深汉文帝,怜君不遣到长沙。

浣溪沙·方响

宋代 • 苏轼

花满银塘水漫流。犀槌玉板奏凉州。顺风环佩过秦楼。

远汉碧云轻漠漠,今宵人在鹊桥头。一声敲彻绛河秋。

红毛毡

清代 • 蒲松龄

红毛国,旧许与中国相贸易。边帅见其众,不许登岸。红毛人固请赐一毡地足矣。边帅思一毡所容无几,许之。其人置毡岸上,但容二人,拉之容四五人。且拉且登,顷刻毡大亩许,已数百人矣。短刃并发,出于不意,被掠数里而去。

谒岳王墓

清代 • 袁枚

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

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

减字木兰花·盈盈泪眼

宋代 • 辛弃疾

长沙道中,壁上有妇人题字,若有恨者,用其意为赋。

盈盈泪眼。往日青楼天样远。秋月春花,输与寻常姊妹家。

水村山驿。日暮行云无气力。锦字偷裁,立尽西风雁不来。

万树
简介描述:

万树(1630年—1688年),字红友,一字花农,号山翁、山农,明末清初常州府宜兴(今江苏宜兴县)人,清初著名诗人、词学家、戏曲文学作家。

清顺治年间以监生游学北京,未得官而归;康熙年间入两广总督吴兴祚幕府作幕僚,一切奏议皆由其执笔,闲暇时作剧供吴家伶人演出。作品有戏曲20余种,仅存传奇《风流棒》、《空青石》、《念八翻》3种,合刻为《拥双艳三种曲》;诗文集《堆絮园集》、《花浓集》也已失传,仅存《璇玑碎锦》、《香胆词》传世。

万树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