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植海石榴

唐代柳宗元

弱植不盈尺,远意驻蓬瀛。

月寒空阶曙,幽梦彩云生。

粪壤擢珠树,莓苔插琼英。

芳根閟颜色,徂岁为谁荣。

白话译文

新栽海石榴,身短气弱实堪悯。

想它来前意,青云之志满蓬瀛。

月淡寒风起,空前瑟瑟待天明。

去日依稀梦,犹望醒时彩云生。

宝珠盈枝挂,粪土之壤岂有情。

榴花满庭艳,莓苔之间红霞映。

眼前憔悴形,珠光宝气锁芳根。

种花人不解,试问去岁为谁荣?

词句注释

  1. 海石榴:《太平广记》卷四〇九引《酉阳杂俎》:“新罗多海红并海石榴。唐赞皇李德裕言:花中带海者悉从海东来。”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花》:“石榴花,南中一种,四季常开。”归有光《震川先生集》别集卷七《与王子敬》云:“读柳州《海石榴》诗,疑是今之千叶石榴,今志书亦云。”
  2. 弱植:指小的石榴树苗。
  3. 蓬瀛:蓬莱、瀛洲,皆神话传说中的海中仙山。此名海石榴,故有远从蓬瀛移来之想象。
  4. 曙:至曙,到天亮。
  5. 幽梦彩云生:言睡中梦见石榴花开了。彩云,喻石榴花。
  6. 擢:拔高,谓长大。珠树:神话中的树名。《山海经·海外南经》:“三株树在厌火北,生赤水上。其为树如柏,叶皆为珠。”
  7. 莓苔:苔藓。此指长满苔藓的地方。琼英:喻石榴花。琼,赤玉。英,草木之华。
  8. 閟(bì)颜色:谓不开花。闷,关闭,掩藏。
  9. 徂(cú)岁:岁月消逝。荣:开花。

作品赏析

此诗首句“弱植不盈尺”,这肯定是写石榴了。这一株石榴,因为刚刚种下尚未成活,枝叶萎蔫不振,全无生气。它高不盈尺,弱不堪扶。这便是扑面而映入读者眼前的一株海石榴。

中国石榴的种植,始于汉代。是由出使西域的张骞从西域安国带回来的,所以又称“安石榴”。柳宗元所种必不是此。“海石榴”的称呼,大概行于唐代。是指从古朝鲜(海东)传入的,当是石榴的另一品种,以其来自海外,故名,也因为其来自海外,才让人很容易想起仙山琼阁的蓬菜三岛。这样才有了第二句,“远意驻蓬瀛”。意思是说:别看我现在这副样子,我在故乡蓬瀛时,是有万丈雄心,是有青云之志的。那生机勃勃的样子也是可以想象的。这样看来,首联二句都是这株可怜的海石榴的自述了。这就为把这首诗,作为一首咏物诗来读,奠定了基础。

颔联云:“月寒空阶曙,幽梦彩云生。”时间在悄悄的流逝,月亮在寒夜中静静地运行,那阵阵凉意袭来,直逼这可怜的石榴。赶快天亮吧,太阳升起的时候,才会有生的希望。就在这寒夜中,石榴做了一个梦,这当然是一个美梦,满树的绿叶红花,当然是比彩云更美。但关键的问题是,这梦境是对过去的追忆,还是对未来的憧憬。同时还要知道,做梦的石榴尚挣扎在死亡线上。

颈联不难理解,只是将那彩云般的梦,变得更具体。珍珠般的果,红玉般的花,颇费思考的,是“粪壤”和“莓苔”两个词。由这两个词所构成的环境,人们是难以把它和“琼英”“珠树”联系起来的。那么只有一种解释,就是石榴对这恶劣的生存环境,充满了忧虑,也不乏怨恨。在这样一个环境中,谁也难以指望海石榴会长成玉树琼花。原来在这美好的梦边上潜滋暗长着的,却是死亡的恶梦。它会压倒一切,甚至是希望。

美梦是短暂的,而梦魇一般的却是现实。早已失去了的勃勃生机和凌云壮志,早已失去了的妩媚身姿和绚丽的光彩,都不知到了哪里。如果说它们并未丧失殆尽。那么,也只是残存在那尚有一线生气的根中了。这便是“芳根閟颜色”的全部内涵,是石榴的丝丝哀叹,也是残酷的现实对梦的无情摧残。

“荣”,是繁荣,是开花,是结实,总之是生之辉煌。“徂岁”,是指过去了的岁月。据此看来,该石榴在遭此劫难之前,的确是有过一段玉树琼花,彩云霞霓的辉煌经历,当然,那是在仙山琼阁,而不是眼前的“莓苔”“粪壤”。回过头去,自己的努力,自己的奋斗,自己的成就,竟是这样令人沮丧,令人难以相信,甚至自己也不明白“徂岁为谁荣”了。这一问,含有无限的哀,无限的悔,无限的怨,无限的恨。

诗读到这里,读者一定不会否定,《新植海石榴》是一首咏物诗。只不过所咏的是一株正历遭劫难,前途未卜的海的石榴,是一株从蓬莱仙境降迁到粪土之壤的海石榴。只要读者联系柳公的身世经历,就不难发现,这株气息奄奄,朝不虑夕的石榴,正是柳公的自画像。根本无法区分得开,哪是石榴,哪是柳公。这种物我浑然一体的意境,正是王国维所认为的,非得“豪杰之士能自树立”的“无我之境”。

正因为这株海石榴与柳宗元有着这非同寻常的缘份,诗人对它的钟爱和呵护便非同一般。柳集中另有《始见白发题所植海石榴》一诗中云:“几年封植爱芳丛”,可见这株石榴最终活了下来。这自是题外之话了。

此诗写新种了一棵海石榴,想象它是从海上仙山移植来的,并在梦中梦见它开出彩云般的花朵。但我这里环境简陋(“粪壤”“莓苔”即谓此),委屈了花的高贵品格。最后说石榴始终不肯开花,岁月流逝,你在等谁呢?此诗的企盼之意,自然可作其他的联想。但写得含而不露,故近藤元粹评:“幽婉。”(《柳柳州集》卷四)

王楙:“《高斋诗话》载王昌龄《梅诗》云:‘落落莫莫路不分,梦中唤作梨花云。’坡(苏轼)盖用此事也。‘梦云’又有榴花一事,柳子厚《海石榴》诗曰:‘月寒空阶曙,幽梦彩云生。’”(《野客丛书》卷六)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司马时期,时间范围在元和元年(806年)至元和十年(815年)之间,具体年月不详。

猜你喜欢

栾家濑

唐代 • 王维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题西林壁

宋代 •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文帝议佐百姓诏

两汉 • 刘恒

间者数年比不登,又有水旱疾疫之灾,朕甚忧之。愚而不明,未达其咎。意者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过与?乃天道有不顺、地利或不得、人事多失和、鬼神废不享与?何以致此?将百官之奉养或费、无用之事或多与?何其民食之寡乏也?

夫度田非益寡,而计民未加益,以口量地,其于古犹有余,而食之甚不足者,其咎安在?无乃百姓之从事于末、以害农者蕃、为酒醪以靡谷者多、六畜之食焉者众与?细大之义,吾未能得其中。其与丞相、列侯、吏二千石、博士议之,有可以佐百姓者,率意远思,无有所隐。

粤王台怀古

清代 • 廖燕

粤峤犹存拜汉台,东南半壁望中开。

命归亭长占王业,人起炎方见霸才。

日月行空从地转,蛟龙入海卷潮回。

山川自古雄图在,槛外时闻绕电雷!

秋夜月·当初聚散

宋代 • 柳永

当初聚散,便唤作、无由再逢伊面。近日来、不期而会重欢宴。 向尊前、闲暇里,敛著眉儿长叹。惹起旧愁无限。

盈盈泪眼。漫向我耳边,作万般幽怨。 奈你自家心下,有事难见。待信真个,恁别无萦绊。不免收心,共伊长远。

柳宗元
简介描述:

柳宗元(773年—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祖籍河东郡(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芮城一带)人,出身河东柳氏,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

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章的成就大于诗作。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被推为“游记之祖”。元和十四年(819年),柳宗元去世,享年四十七岁。南宋绍兴年间,宋高宗追谥其为文惠昭灵侯。

柳宗元著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柳宗元遗族所建柳氏民居,现位于山西沁水县文兴村,为国家4A级景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