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自新传

明代归有光

张自新,初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性方简,无文饰。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髫龀丧父,家计不能支,母曰:“吾见人家读书,如捕风影,期望青紫,万不得一。且命已至此,何以书为?”自新涕泣长跪,曰:“亡父以此命鸿,且死,未闻有他语,鸿何敢忘?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与其兄耕田度日,带笠荷锄,面色黧黑。夜归,则正襟危坐,啸歌古人,飘飘然若在世外,不知贫贱之为戚也。

兄为里长,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每岁终,官府催科,搒掠无完肤。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县吏怪其意气,方授杖,辄止之,曰:“而何人者?”自新曰:“里长,实书生也。”试之文,立就,慰而免之。弱冠,授徒他所。岁归省三四,敝衣草履,徒步往返,为其母具酒食,兄弟酣笑,以为大乐。

自新视豪势,眇然不为意。吴中子弟多轻儇,冶鲜好衣服,相聚集,以亵语戏笑,自新一切不省。与之语,不答;议论古今,意气慷慨。酒酣,大声曰:“宰天下竟何如?”目直上视,气勃勃若怒,群儿至欲殴之。补学官弟子员,学官索贽金甚急,自新实无所出,数召笞辱,意忽忽不乐,欲弃去,俄得疾卒。

自新为文,博雅而有奇气,人无知之者。予尝以示吴纯甫,纯甫好奖士类,然其中所许可者,不过一二人,顾独称自新。自新之卒也,纯甫买棺葬焉。

归子曰:余与自新游最久,见其面斥人过,使人无所容。俦人广坐间,出一语,未尝视人颜色。笑骂纷集,殊不为意。其自信如此。以自新之才,使之有所用,必有以自见者。沦没至此,天可问耶?世之乘时得势、意气扬扬、自谓己能者,亦可以省矣。语曰:“丛兰欲茂,秋风败之。”余悲自新之死,为之叙列其事。自新家在新洋江口,风雨之夜,江涛有声,震动数里。野老相语,以为自新不亡云。

白话译文

张自新,原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自新年少读书,聪明绝伦。古经中有疑惑难解之处,学友们茫然呆立而无所获,自新随口而答,仿佛很平常很熟识的一样。他性格方正诚实,没有丝毫的矫饰。看见他的人没有不讥笑的,把他看作是乡下人。同舍的书生晚间读书,疲倦而睡去,自新用灯架扔他以提醒他,油污满桌子,他严肃恳切地提出批评,仿佛老师一样。幼年丧父,家计不能支撑,母亲说:“我看见人家读书,宛如捕风捉影,期望做大官,万人中不过一个。况且我们家命运已经到了这种地步,还为什么读书呢?”自新哭泣、长跪,说:“亡父用这来嘱咐我,将离人世时,没有听说别的话,我怎么敢忘却呢?况且我难道因为衣食的缘故而使母亲忧劳吗?”他和他的兄长耕田度日,戴着斗笠扛着锄头,脸色黧黑。晚间归来,就正襟危坐,吟咏古人的诗文,飘飘然仿佛在尘世之外,不知道贫贱是一种悲戚了。

他的兄长是里长,乡里多有逃亡之人,租税没地方来。每到年终,官府催交租税,把他拷打得体无完肤。自新就到县衙代哥哥受刑,而把哥哥藏匿到别的地方去。县吏为其意气而感到奇怪,刚要施与杖刑,他就阻止了,问:“你是什么人?”自新说:“我是里长,本是一名书生。”县官让他试写一篇文章,他马上就写成了,县官安慰他,并免去了对他的刑罚。二十岁的时候,他就在别的地方教授学生。每年回乡探亲三四次,穿着破衣草鞋,徒步往返,为他的母亲准备酒菜饭食,兄弟俩酣笑,把它视为最高兴的事。

自新看那些权豪势要之人,淡然不放在心上。吴中子弟大多轻薄浮滑,穿着光鲜华丽的衣服,聚集到一处,用猥亵的语言玩笑,自新一切都不理会。人们和他谈话,他也不回答。谈论古今之事,意气慷慨。酒喝到酣畅时,他大声说:“主宰天下终究怎么样呢?”眼睛往上看,神气勃勃仿佛发怒一样,那些年轻人想要殴打他。他被补授为秀才,学官向他索要礼金很是急迫。自新确实拿不出礼金,屡次遭受鞭笞的侮辱,心里怏怏不乐,想弃秀才而去,不久得病而死。

自新写文章,渊博高雅而有奇伟气概,却没有真正赏识他的人。我曾把这些文章拿给吴纯甫看,吴纯甫喜欢奖掖士人,然而其中所赞许的人,不过一两个,而仅称许自新。自新死了,纯甫买来棺材为之安葬。

归子说:我和自新交游最久,看见他当面斥责别人过错,使人无容身之处。大庭广众之下,他讲一句话,不曾看人家的脸色。即便笑骂纷纷扬扬,他也很不放在心上。他是这样的自信。凭借自新的才华,如果让他有所举用,一定有自己的主见。他沉沦埋没到这种地步,天意可探问吗?世间的乘时得势者,意气扬扬,自认为自己有才能的人,也可以醒悟了。古语说:“丛兰欲茂,秋风败之。”我悲悼自新的死,为此叙述他的事迹。自新家在新洋江口,风雨之夜,江涛声声,声响几里远。野老村民相互议论,认为自新没有死。

词句注释

  1. 苏州昆山:今江苏昆山。
  2. 绝出:非常突出。
  3. 古经:古代经书。
  4. 群子弟:许多同学。屹(yì)屹:直立,指呆呆地站着。
  5. 若素了者:想一想就明白似的。了,明白。
  6. 方简:方正,质直。
  7. 文饰:指做作。
  8. 讪(shàn)笑:讥笑。
  9. 同舍生:同一学舍中的同学。
  10. 灯檠(qíng):油灯的架子。
  11. 几:指书桌。
  12. 正色:严肃的样子。切责:严厉的责备。
  13. 若老师然:像老师一样。
  14. 髫(tiáo)龀(chèn):指代童年时期。髫,小孩头上扎起来下垂的短发。龀,儿童掉下乳齿长出恒齿。
  15. 如捕风影:即捕风捉影,比喻不见成效。
  16. 期望青紫:希望当上大官。青和紫是汉代规定的高级官员的服装颜色,后以喻大官。
  17. 何以书为:读书干什么呢。
  18. 长跪:直起上身跪着,这是一种庄重的表示。
  19. 且死:将死。
  20. 宁:难道。忧吾母:要你母亲操心。耶:疑问词。
  21. 笠:斗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荷:负着。
  22. 黧(lí):黑黄色。
  23. 正襟危坐:理好衣服,端正地坐着。
  24. 啸歌古人:指吟咏古人的诗文。
  25. 戚:悲伤。
  26. 里长:明代以一百一十户为一“里”,以交丁粮多者十户为长,每年轮值一户。
  27. 输纳无所出:交不出钱粮。
  28. 科:法令条例,这里指按官府规定征收钱粮。
  29. 搒(péng)掠:鞭打。
  30. 诣(yì):往,去。自代:自己代替哥哥。
  31. 匿:藏。他所:别的地方。
  32. 意气:意志与气概。
  33. 方:正要。授杖:指发出用刑的命令。杖:古代的一种刑罚,用竹板或棍棒抽打。
  34. 而:同“尔”,你。
  35. 立就:立即写成。
  36. 弱冠:二十岁。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后用“弱冠”作为二十岁的代称。
  37. 岁归省三四:每年回家探望母亲三四次。省,探望父母。
  38. 敝衣草履:穿着破旧衣服和草鞋。履,鞋。
  39. 具:备办。
  40. 以为:把它当作。
  41. 视:看待。豪势:指有权势的人。
  42. 眇(miǎo)然:蔑视。
  43. 吴中:泛指今江苏省南部地区。轻儇(xuān):轻薄浮滑。
  44. 冶鲜好衣服:穿着新美艳丽的服装。冶:艳丽。
  45. 亵(xiè)语:粗俗下流的语言。
  46. 省:理会。
  47. 意气慷慨:情绪激昂,精神振奋。
  48. 宰:主管。这句意思说:让我来主持天下大事怎么样?
  49. 勃勃:激动的样子。
  50. 群儿:指上文的“子弟”。至:至于。殴:打。
  51. 补学官弟子员:进学,即成为县学里的生员,俗称当上秀才。学官,这里的学官是学校的意思,即“官学”。
  52. 索:要。贽(zhì)金:这里指生员进学时向学官缴纳的礼金。
  53. 数:屡次。笞(chī):鞭打。
  54. 忽忽:精神恍惚。
  55. 弃去:即不当秀才。
  56. 俄:不久。得疾卒:得病而死。
  57. 博雅:渊博而有文采。
  58. 吴纯甫:昆山人,举人,作者友人。
  59. 好奖士类:喜欢鼓励读书人。
  60. 许可:称赞。
  61. 顾:却。
  62. 归子:作者自称。
  63. 游:交游,交往。
  64. 无所容:没有容身的处所。
  65. 俦(chóu)人广坐:同辈们聚会的处所。俦:同辈。
  66. 未尝:不曾。
  67. 殊:完全。
  68. 有所用:有发挥才能的机会。
  69. 有以自见者:能够表现自己的成绩的。
  70. 沦没:沦落不得志。
  71. 省:清醒。
  72. 语:谚语,俗话。
  73. 野老:村中老人。
  74. 云:句末助词。

作品赏析

此文是人物传记,但作者并没有滴水不漏地一一记叙张自新的生平,而是选取最能表现人物个性特征的几件事来加以描述,使得人物性格非常鲜明突出。

一是说他对于“古经中疑义”,能“随口而应,若素了者”,表明他的确“敏慧绝出”;二是说少年夜读时,同舍生睡着了,张自新竟气得“以灯檠投之”,并将他训斥一顿,表明他的性格直率刚正;三是写家贫,母亲劝他辍学,他牢记父亲的遗嘱,坚持白天种田,夜晚自学,显示他性格刚强,学习勤奋,对母亲体贴孝顺;四是写他代哥哥去县衙受杖责,表明他富于自我牺牲精神,对兄长很悌爱,也说明他很有主张,聪明过人;五是写他到外地授徒,每年都“敝衣草履,徒步往返”来探望母亲和哥哥,并为母亲准备酒食,表明他生活克勤克俭,对母亲和哥哥的感情都很真挚;六是说他对吴中子弟穿着华丽、举动轻浮很不以为然,而对谈古论今却很有兴趣,表明他抱负远大,与世不俗,“视豪势,眇然不为意”;七是写他不肯给学官送贽金,被“笞辱”,郁郁而死,再一次表明他的刚正不阿。这七件事都与文章开头对他性格的概述:“敏慧绝出”“性方简,无文饰”紧密相关,这说明作者在选材的时候是紧紧围绕着一个中心的,这样才使得人物的性格显得鲜明突出。在记叙了上述七件事之后,作者又说张自新曾经得到吴纯甫的赏识。而吴纯甫这个人尽管“好奖士类”,但真正被他看中的也只有一两个而已。这么一个眼光很高的人却“独称自新”,亲自买棺为张自新殓葬,更可见他实在是个奇才。

最后作者说明写记的原因是“悲自新之死”,并补叙了自己与张自新交往时的所见所闻。作者说他曾经亲眼看到张自新“面斥人过”,说话时从不看别人的脸色,有时竟至“笑骂纷集”,从不考虑后果。这段补叙更进一步突出了张自新刚正不阿、直率坦荡的个性。篇末以野老听到“震动数里”的江涛声便认为张自新没有死作结,声情并茂,感人肺腑。那震天动地的涛声正像是刚强正直的他高傲地呼唤、不平地呐喊。其中蕴含了乡亲们及作者本人对张自新的深切哀悼之情,也引人深思,启发联想,使读者对这被秋风吹败的欲茂丛兰充满同情和崇敬。

创作背景

这篇传记结尾有“野老相语,以为自新不亡云”之语,则此文当撰写于张自新卒后不久。文中又提到吴纯甫“买棺葬焉”一事,吴纯甫卒于嘉靖十七年(1538年)四月,见归有光《吴纯甫行状》,则此文之作必在此前,即嘉靖十六年(1537年)或更先于此。传记中的主人张自新是一位慷慨任气、耕读自励、孝母敬兄、贫贱不移的读书人,可惜怀才不遇,淹蹇一生,郁郁以终。写此文时,归有光正值三十岁左右,尚未中举,尽管来日方长,但对于这位友人之死,不能不有所感触、无动于衷。正是因为有如此情愫,这篇传记才饱含兔死狐悲、同病相怜之情,将人物形象立体化地呈现于读者面前。

名家点评

  • 暨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谢光辉:“本文写张自新一生的经历,注意选取几个典型事件,又用同情的笔调加以描述,使张自新的形象栩栩如生。结尾的评论,抒发了作者的愤慨之情;而‘江涛有声’的虚构之笔,更增添了人物的悲壮气氛。”(《中国古代十大散文家作品选》)

猜你喜欢

南流夜郎寄内

唐代 • 李白

夜郎天外怨离居,明月楼中音信疏。

北雁春归看欲尽,南来不得豫章书。

点绛唇·春闺

明代 • 陈子龙

满眼韶华,东风惯是吹红去。几番烟雾,只有花难护。

梦里相思,芳草王孙路。春无语。杜鹃啼处,泪染胭脂雨。

与施从事书

南北朝 • 吴均

故鄣县东三十五里 ,有青山,绝壁千尺,孤峰入汉 ;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 ,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被径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信足荡累颐物 ,悟衷散赏 。

南乡子·洞口谁家

五代 • 欧阳炯

洞口谁家?木兰船系木兰花。红袖女郎相引去,游南浦,笑倚春风相对语。

春日登楼怀归

宋代 •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归有光
简介描述:

归有光(1507年1月6日-1571年2月7日),字熙甫、开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苏州府昆山县(今江苏省昆山市)宣化里人。中国明朝中期散文家、官员。

嘉靖十九年(1540年),归有光中举人,次年会试落第南归,遂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二十余年,生徒常达数百人,海内称“震川先生”。后又七赴春闱,皆不第。他关心家乡水利,曾考察三江古迹,著书《三吴水利录》。后来,海瑞巡抚应天十府,兴修水利,主持疏通吴淞江时,采用了归有光的许多建议。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倭寇作乱,归有光入城筹备守御,作《御倭议》。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年近六十岁的归有光得中进士,授长兴知县。任内重视教化,治政廉明,因得罪上司被迁为顺德府通判。隆庆四年(1570年),经大学士高拱、赵贞吉举荐,任南京太仆寺丞,后留掌内阁制敕房,参与编修《世宗实录》。人称“归太仆”。隆庆五年(1571年),归有光病逝,享年六十六岁。

归有光崇尚唐宋古文,以老儒身份与当时的文坛盟主王世贞相抗,斥其为“庸妄巨子”。其文上承唐宋八大家,清人将其与王慎中、唐顺之、茅坤相提并论,近人则径称他们为“唐宋派”。所作散文朴素简洁,善于叙事,能以情动人,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又与唐顺之、王慎中并称为“嘉靖三大家”。亦能作诗。著有《震川先生集》《易图论》《尚书叙录》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