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莲

宋代周敦颐

陆上百花竞芬芳,碧水潭泮默默香。

不与桃李争春风,七月流火送清凉。

白话译文

生长在陆地上的百花竞相开放,莲花则独自在湖边散发着淡淡清香。

莲花并没有与桃花李花同争春色,而是在炎热的七月给人们带来一丝清凉。

词句注释

  1. 陆上:生长在陆地上。

作品赏析

《赞莲》是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通过对比陆上百花争艳与水中荷花默默散发幽香,突出荷花不张扬、高洁脱俗的特点;后两句则进一步强调荷花不与春花争时,反而在炎炎夏日带来清凉,赞颂了其甘于寂寞、适时奉献的品格。整首诗意蕴深远,画面清新,以清雅之笔描绘了荷花的独特风姿与品格。

猜你喜欢

画工弃市

魏晋 • 葛洪

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付,举止优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画工皆弃市,籍其家,资皆巨万。画工有杜陵毛延寿,为人形,丑好老少,必得其真;安陵陈敞、新丰刘白、龚宽,并工为牛马飞鸟众势,人形好丑,不逮延寿、下杜阳望亦善画,尤善布色,樊育亦善布色:同日弃市。京师画工于是差稀。

梦中作

宋代 •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望海楼

宋代 • 米芾

云间铁瓮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

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

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州起白烟。

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

与于襄阳书

唐代 • 韩愈

七月三日,将仕郎、守国子四门博士韩愈,谨奉书尚书阁下:

士之能享大名、显当世者,莫不有先达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前焉。士之能垂休光、照后世者,亦莫不有后进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后焉。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是二人者,未始不相须也。

然而千百载乃一相遇焉。岂上之人无可援、下之人无可推欤?何其相须之殷而相遇之疏也?其故在下之人负其能不肯谄其上,上之人负其位不肯顾其下。故高材多戚戚之穷,盛位无赫赫之光。是二人者之所为皆过也。未尝干之,不可谓上无其人;未尝求之,不可谓下无其人。愈之诵此言久矣,未尝敢以闻于人。

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抑未闻后进之士,有遇知于左右、获礼于门下者,岂求之而未得邪?将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邪?何其宜闻而久不闻也?愈虽不才,其自处不敢后于恒人,阁下将求之而未得欤?古人有言:“请自隗始。”愈今者惟朝夕刍米、仆赁之资是急,不过费阁下一朝之享而足也。如曰:“吾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焉。”则非愈之所敢知也。世之龊龊者,既不足以语之;磊落奇伟之人,又不能听焉。则信乎命之穷也!

谨献旧所为文一十八首,如赐览观,亦足知其志之所存。愈恐惧再拜。

骄儿诗

唐代 • 李商隐

衮师我骄儿,美秀乃无匹。

文葆未周晬,固已知六七。

四岁知姓名,眼不视梨栗。

交朋颇窥观,谓是丹穴物。

前朝尚器貌,流品方第一。

不然神仙姿,不尔燕鹤骨。

安得此相谓?欲慰衰朽质。

青春妍和月,朋戏浑甥侄。

绕堂复穿林,沸若金鼎溢。

门有长者来,造次请先出。

客前问所须,含意不吐实。

归来学客面,闱败秉爷笏。

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

豪鹰毛崱屴,猛马气佶傈。

截得青篔筜,骑走恣唐突。

忽复学参军,按声唤苍鹘。

又复纱灯旁,稽首礼夜佛。

仰鞭罥蛛网,俯首饮花蜜。

欲争蛱蝶轻,未谢柳絮疾。

阶前逢阿姊,六甲颇输失。

凝走弄香奁,拔脱金屈戍。

抱持多反侧,威怒不可律。

曲躬牵窗网,衉唾拭琴漆。

有时看临书,挺立不动膝。

古锦请裁衣,玉轴亦欲乞。

请爷书春胜,春胜宜春日。

芭蕉斜卷笺,辛夷低过笔。

爷昔好读书,恳苦自著述。

憔悴欲四十,无肉畏蚤虱。

儿慎勿学爷,读书求甲乙。

穰苴司马法,张良黄石术。

便为帝王师,不假更纤悉。

况今西与北,羌戎正狂悖。

诛赦两末成,将养如痼疾。

儿当速长大,探雏入虎窟。

当为万户侯,勿守一经帙!

周敦颐
简介描述:

周敦颐(1017年6月1日-1073年7月14日),原名敦实,字茂叔,因避宋英宗名讳而改名为敦颐,号濂溪,世称濂溪先生,道州营道楼田堡(今湖南道县)人。与邵雍、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中国北宋时期官员、文学家、理学家。

周敦颐出身官宦世家,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化教养。他的舅舅郑向是龙图阁大学士,对周敦颐影响颇多,使他得到了荫补入仕的机会。在为母服丧期满后,周敦颐开始了他的地方仕宦生涯,历任郴县县令、合州判官、永州通判、邵州知州等职。他恪尽职守,清正廉洁,造福百姓,凭借自己的才能受到赏识和举荐,最后升职为广南东路提点刑狱。作为学者型官僚,周敦颐延续了自汉代以来的官教合一的传统,在理政之余,还讲学授课,并有多部著作传世。他的文学造诣也很高,被誉为“文以载道”的典范。熙宁六年(1073年),周敦颐去世,宋神宗赐谥“元”,人称“元公”。

周敦颐自24岁步入仕途至57岁逝世,为官共30余年,《宋史》以“洗冤泽物”作为对他的评价。周敦颐从《周易》和《中庸》悟入,以《中庸》之“诚”形容《周易》“乾道变化”,创立了乾元、太极、诚道创生的宇宙论体系与“主静立人极”的修身模式,把自然观、认识论、思想方法以及伦理道德等组织成为一个有机的哲学体系,相较于以前的儒家学说更为精细且富有理论特色。其为学方向与义理架构对宋明理学不同派别均有重要影响,就此而称其为“道学宗主”亦不为过。其主要著作有《太极图说》《通书》《爱莲说》等。

周敦颐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