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
分畴翠浪走云阵,刺水绿针抽稻芽。
洞庭五月欲飞沙,鼍鸣窟中如打衙。
天公不见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
一节节的车斗像联翩衔尾的乌鸦,坚硬的车架像骨节突出的龙蛇。
车水入田如云滚波浪,早稻抽芽出土嫩如针尖。
洞庭山五月天旱沙尘飞扬,穴中的鳄鱼鸣叫如同击鼓。
上天没有看到天旱带给农民的困苦,应当早早唤取女神推雷车降雨。
这是宋诗中继梅尧臣的《水车》后又一咏水车的诗作,却是一首悯农诗。诗人因咏水车而写到旱灾给农民带来的痛苦,表现了他对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关心。
开头两句先写水车行走和静止时的形状,据说蛇为小龙,这是一部龙骨车。三四句接着写水车的功用,田畴里绿色的秧苗像翠浪翻走在云影荡漾的水中,农人在水中插着如绿针的秧苗。诗中描写农民踏水车引水灌田插秧,由飞转写到静止,连用乌鸦衔尾、长蛇蜕骨、浪走云飞、绿针刺水等新奇活泼的形象比喻形容,又精心锤炼生动准确的叠字描状。
五六句写太湖的洞庭山一带干旱不雨,沙尘飞扬,因天旱水干鼍鸣窟中发出衙门击鼓般的声音,形象地揭示出干旱的严重。最后两句写诗人希望老天爷能体恤老农,让雷神阿香推动雷车洒下甘霖。后半篇驰骋想象和幻想,既表现了当时旱情的严重、农民的忧伤,又传达出盼望天降甘霖解脱农民困苦的心愿。诗人既称赞大旱之年水车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使老农少受干旱之苦,却又惋惜它的作用不大,不能消除干旱带来的威胁。他深深同情在旱荒中呼天而泣的老农,这无力抵抗自然灾害的老农,正象征着中国古代勤劳而苦难的农民。在水利事业不发达的古代,遇到旱涝年景,农民只能靠水车排灌,向天而泣是没有用的。诗人发出“天公不见老农泣”的感慨,其意不仅仅指“天公”,而是包括一切不恤民苦的大大小小的统治者。此诗直指王安石变法中的许多流弊,反映了一个正直官僚的社会责任感。
在这首诗中,诗人充分运用比喻,而且形象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诗人的用笔灵活,思绪升天入地,状物抒怀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一个很容易写得枯燥乏味的题材,在苏轼的笔下,却写成了情趣横溢、诗意盎然的佳作。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苏轼在杭州通判任上。适逢岁旱民饥,他便赶赴常州、润州、苏州、秀州赈济灾民。五月返杭途中经过无锡,他看到龙骨车这种新型的农具,产生了兴趣,写下了这首诗。
百年长扰扰,万事悉悠悠。
日光随意落,河水任情流。
礼乐囚姬旦,诗书缚孔丘。
不如高枕枕,时取醉消愁。
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
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
桂殿长愁不记春,黄金四屋起秋尘。
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
大象转四时,功成者自去。
借问衰周来,几人得其趣?
游目汉廷中,二疏复此举。
高啸返旧居,长揖储君傅。
饯送倾皇朝,华轩盈道路。
离别情所悲,余荣何足顾!
事胜感行人,贤哉岂常誉!
厌厌阎里欢,所营非近务。
促席延故老,挥筋道平素。
间金终寄心,清言晓未悟。
放意乐余年,逞恤身后虑!
谁云其人亡,久而道弥著。
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
楞伽堆案前,楚辞系肘后。
人生有穷拙,日暮聊饮酒。
只今道已塞,何必须白首?
凄凄陈述圣,披褐鉏俎豆。
学为尧舜文,时人责衰偶。
柴门车辙冻,日下榆影瘦。
黄昏访我来,苦节青阳皱。
太华五千仞,劈地抽森秀。
旁古无寸寻,一上戛牛斗。
公卿纵不怜,宁能锁吾口?
李生师太华,大坐看白昼。
逢霜作朴樕,得气为春柳。
礼节乃相去,憔悴如刍狗。
风雪直斋坛,墨组贯铜绶。
臣妾气态间,唯欲承箕帚。
天眼何时开,古剑庸一吼。
隋堤路。渐日晚、密霭生深树。阴阴淡月笼沙,还宿河桥深处。无情画舸,都不管、烟波隔前浦。等行人、醉拥重衾,载将离恨归去。
因思旧客京华,长偎傍疏林,小槛欢聚。冶叶倡条俱相识,仍惯见、珠歌翠舞。如今向、渔村水驿,夜如岁、焚香独自语。有何人、念我无聊,梦魂凝想鸳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