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道中赋水车

宋代苏轼

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

分畴翠浪走云阵,刺水绿针抽稻芽。

洞庭五月欲飞沙,鼍鸣窟中如打衙。

天公不见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

白话译文

一节节的车斗像联翩衔尾的乌鸦,坚硬的车架像骨节突出的龙蛇。

车水入田如云滚波浪,早稻抽芽出土嫩如针尖。

洞庭山五月天旱沙尘飞扬,穴中的鳄鱼鸣叫如同击鼓。

上天没有看到天旱带给农民的困苦,应当早早唤取女神推雷车降雨。

词句注释

  1. 无锡:今江苏省无锡市。赋:赋诗。以直陈其事的方法创作诗歌叫“赋”。水车:即龙骨水车,又叫翻车,三国时马钧创制。宋代农民种水稻多用水车引水灌溉。
  2. “翻翻”句:写水车转动时每一节戽水器前后衔接之状。翻翻联联,乌鸦衔尾而飞的样子。
  3. “荦荦”(luò)句:形容水车停止转动时的样子。荦荦确确,形容骨节坚硬突出。蜕骨蛇,水车又叫龙骨车,因此说水车停下来时就像蜕了皮剩下骨架的蛇。
  4. “分畴”二句:写清水流进田畦,早稻抽芽出土的情景。畴(chóu),田垄。走云阵,形容水入田中的流动势态。绿针,破水而出的稻芽。
  5. 洞庭:指苏州太湖的洞庭山。欲飞沙:形容久旱不雨,尘土飞扬。
  6. 鼍(tuó):一种脊椎类大型爬行动物,俗称猪婆龙,穴居江岸边,传说大旱则鸣,声如击鼓。打衙(yá):击鼓。古代衙门击鼓报时,称为打衙。
  7. 天公:犹称天老爷。老农:一作“老翁”。
  8. 阿香:古代传说中推雷车的女神。据《搜神后记》卷五《临贺太守》载,晋永和时,周某夜宿一女子家,“向一更中,闻外有小儿唤阿香声,女应诺。寻云:‘官唤汝推雷车。’女乃辞行,云:‘今有事当去。’夜遂大雷雨。”此谓盼望天公降雨。

作品赏析

这是宋诗中继梅尧臣的《水车》后又一咏水车的诗作,却是一首悯农诗。诗人因咏水车而写到旱灾给农民带来的痛苦,表现了他对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关心。

开头两句先写水车行走和静止时的形状,据说蛇为小龙,这是一部龙骨车。三四句接着写水车的功用,田畴里绿色的秧苗像翠浪翻走在云影荡漾的水中,农人在水中插着如绿针的秧苗。诗中描写农民踏水车引水灌田插秧,由飞转写到静止,连用乌鸦衔尾、长蛇蜕骨、浪走云飞、绿针刺水等新奇活泼的形象比喻形容,又精心锤炼生动准确的叠字描状。

五六句写太湖的洞庭山一带干旱不雨,沙尘飞扬,因天旱水干鼍鸣窟中发出衙门击鼓般的声音,形象地揭示出干旱的严重。最后两句写诗人希望老天爷能体恤老农,让雷神阿香推动雷车洒下甘霖。后半篇驰骋想象和幻想,既表现了当时旱情的严重、农民的忧伤,又传达出盼望天降甘霖解脱农民困苦的心愿。诗人既称赞大旱之年水车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使老农少受干旱之苦,却又惋惜它的作用不大,不能消除干旱带来的威胁。他深深同情在旱荒中呼天而泣的老农,这无力抵抗自然灾害的老农,正象征着中国古代勤劳而苦难的农民。在水利事业不发达的古代,遇到旱涝年景,农民只能靠水车排灌,向天而泣是没有用的。诗人发出“天公不见老农泣”的感慨,其意不仅仅指“天公”,而是包括一切不恤民苦的大大小小的统治者。此诗直指王安石变法中的许多流弊,反映了一个正直官僚的社会责任感。

在这首诗中,诗人充分运用比喻,而且形象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诗人的用笔灵活,思绪升天入地,状物抒怀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一个很容易写得枯燥乏味的题材,在苏轼的笔下,却写成了情趣横溢、诗意盎然的佳作。

创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苏轼在杭州通判任上。适逢岁旱民饥,他便赶赴常州、润州、苏州、秀州赈济灾民。五月返杭途中经过无锡,他看到龙骨车这种新型的农具,产生了兴趣,写下了这首诗。

名家点评

  • 南宋葛立方《韵语阳秋》:言水车之利不及雷车所沾者广也。
  • 明代萧奇中评《东坡先生诗集注》:(“翻翻”二句)二语肖甚。
  • 清代查慎行《初白庵诗评》:(“翻翻”二句)二语略尽形制。
  • 清代何焯《义门读书记》:每赋一首,当庸人难下手处,必刻其骨,直从古乐府得来。
  • 清代纪昀评《苏文忠公诗集》:节短势险,句句奇矫。结句四平,未谐调,然义山《韩碑》已有此句法。
  •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敕编《唐宋诗醇》:只是体物着题,触处灵通,别成奇光异彩。“想当施手时,巨刃摩天扬”,此之谓也。赋物得此,神力罕匹。
  • 清代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此诗与《瓶笙》同一手法。
  • 清代何绍基批点《注东坡先生诗》:(“鼍鸣”句)见水车之无济也。
  • 清代施补华《岘佣说诗》:东坡《秧马歌》《水车诗》,皆形容尽致之作,虽少陵不能也。
  • 清代赵克宜《角山楼苏诗评注汇钞》:言天公岂不见老农泣乎,宜雷雨以救其旱也。“雷车”字点染本题。突然而起,戛然而止,笔力惊绝。此等诗不可逐句论工拙。

猜你喜欢

赠程处士

唐代 • 王绩

百年长扰扰,万事悉悠悠。

日光随意落,河水任情流。

礼乐囚姬旦,诗书缚孔丘。

不如高枕枕,时取醉消愁。

长门怨二首

唐代 • 李白

其一

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

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

其二

桂殿长愁不记春,黄金四屋起秋尘。

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

咏二疏

魏晋 • 陶渊明

大象转四时,功成者自去。

借问衰周来,几人得其趣?

游目汉廷中,二疏复此举。

高啸返旧居,长揖储君傅。

饯送倾皇朝,华轩盈道路。

离别情所悲,余荣何足顾!

事胜感行人,贤哉岂常誉!

厌厌阎里欢,所营非近务。

促席延故老,挥筋道平素。

间金终寄心,清言晓未悟。

放意乐余年,逞恤身后虑!

谁云其人亡,久而道弥著。

赠陈商

唐代 • 李贺

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

楞伽堆案前,楚辞系肘后。

人生有穷拙,日暮聊饮酒。

只今道已塞,何必须白首?

凄凄陈述圣,披褐鉏俎豆。

学为尧舜文,时人责衰偶。

柴门车辙冻,日下榆影瘦。

黄昏访我来,苦节青阳皱。

太华五千仞,劈地抽森秀。

旁古无寸寻,一上戛牛斗。

公卿纵不怜,宁能锁吾口?

李生师太华,大坐看白昼。

逢霜作朴樕,得气为春柳。

礼节乃相去,憔悴如刍狗。

风雪直斋坛,墨组贯铜绶。

臣妾气态间,唯欲承箕帚。

天眼何时开,古剑庸一吼。

尉迟杯·离恨

宋代 • 周邦彦

隋堤路。渐日晚、密霭生深树。阴阴淡月笼沙,还宿河桥深处。无情画舸,都不管、烟波隔前浦。等行人、醉拥重衾,载将离恨归去。

因思旧客京华,长偎傍疏林,小槛欢聚。冶叶倡条俱相识,仍惯见、珠歌翠舞。如今向、渔村水驿,夜如岁、焚香独自语。有何人、念我无聊,梦魂凝想鸳侣。

苏轼
简介描述: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

嘉祐二年(1057年),参加殿试中乙科,赐进士及第(一说赐进士出身)。嘉祐六年(1061年),参加制科考试,授大理评事、佥书凤翔府判官。宋神宗时,曾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出任兵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外放治理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随着新党执政,又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赦北还,病逝于常州。南宋时期,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纵横恣肆,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寒食帖》《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