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画船捶鼓催君去

宋代舒亶

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去住若为情?西江潮欲平。

江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

白话译文

画船捶着鼓催你启程.高楼上我端着酒想把你留住。是去还是留,真叫人难以抉择,此时西江的潮水将要平患。

江湖时常有。只是我俩从此便南北相隔。今天这酒杯空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与你同饮!

词句注释

  1. 菩萨蛮:词牌名,又名《子夜歌》《重叠金》《花溪碧》,双调四十四字,用韵两句一换,凡四易韵,平仄递转。
  2. 画船:装饰华美的游船。
  3. 捶鼓:擂鼓,击鼓。
  4. 把酒:端着酒
  5. 若为情:何以为情,难为情。
  6. 樽:酒杯。

作品赏析

这首词从送别的场面写起。捶鼓,犹言敲鼓,是开船的信号。船家已击鼓催行,而这一边却在楼上把盏劝酒。“催”,见时间之难以再延。“留”,见送行人之殷勤留恋。这一开头用一“去”一“住”,一“催”一“留”,就把去和住的矛盾突出来了,并且带动全篇。“去住若为情?”即由首二句直接逼出“欲去不忍,欲住不能,何以为情?”这一问题,但这种问题本来谁也回答不了,下文如果接应不好,不仅这一句成为累赘,就连头两句也难免呆相。“西江潮欲平”的好处在于没有直接回答问题.而是由前面击鼓催客、高楼把酒的场面推出一个江潮涨平的空镜头。句中的“欲”字包含了一个时间推进过程,说明话别时间颇长,而江潮已渐渐涨满,到了船家趁潮水开航的时候了。可以想象,正在把酒之际,突然看到江潮已涨,两个朋友在感情上会产生多么复杂的反应,心潮也必然如江潮一样愈加激荡不已。

换头仍就江潮生发,潮水有信,定时起落,所以说“容易得”,然而它能送人去却未必会送人来。一旦南北分离,相见即无定期。“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这最后一结悠然宕开,与上片以景结情,都值得玩味。“此樽空”,遥承上片次句“把酒留君”,“樽空”见情不忍别,共拚一醉。但即使饮至樽空,故人终不可留,所以结尾则由叹见面之难,转思它日再会,发出“知君何日同”的感慨。

词借江潮抒别情,不仅情景交融,同时还显出情景与意念活动相结合的特点。词在“去住若为情”这样的思忖后,接以“江头潮欲平”,看上去是写景,实际上却把思索和情感活动带进了景物描写,在读者的感受中,那茫茫的江潮似乎融汇着词人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浩渺的情思。下片“江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仍不离眼前景象,而更侧重写意念,以传达人物的心境。结尾二句虽然表现为感慨,却又是循上文意念活动继续发展的结果。所循的思路应该是:今日樽空而潮载君去,但未知潮水何日复能送君归来。依然是情景和思忖结合。不过,景由现场转入到想象中而已。词中“君”字三见,“去”、“住”、“江”、“潮”均两见。特别是换头与一般不同,“江”“潮”二字连续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的语言节奏,也有助于表现依依不舍、绵长深厚的情思。

创作背景

宋英宗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舒亶考中进士,舒亶在中进士后初任临海县尉,因擅杀不孝部属而辞官回乡,复起后调任审官院主簿。不久,他接受了一个任务,即出使西夏,划分宋夏疆界。这首词便是他在出使西夏之期所做

名家点评

  • 宋·曾季狸《艇斋诗话》:舒信道亦工小词,如云“画船椎鼓催君去”云云,亦甚有思致。

猜你喜欢

芙蕖

清代 • 李渔

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一岁一生,其性同也。谱云:“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于陆者曰旱莲。”则谓非草本不得矣。予夏季倚此为命者,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者也,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无如酷好一生。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又时病其漏,望天乞水以救之,殆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其命者哉。

凤吹笙曲

唐代 • 李白

仙人十五爱吹笙,学得昆丘彩凤鸣。

始闻炼气餐金液,复道朝天赴玉京。

玉京迢迢几千里,凤笙去去无穷已。

欲叹离声发绛唇,更嗟别调流纤指。

此时惜别讵堪闻,此地相看未忍分。

重吟真曲和清吹,却奏仙歌响绿云。

绿云紫气向函关,访道应寻缑氏山。

莫学吹笙王子晋,一遇浮丘断不还。

相思怨

唐代 • 李冶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

弹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和上官伟长芜城晚眺

宋代 • 严羽

平芜古堞暮萧条,归思凭高黯未消。

京口寒烟鸦外灭,历阳秋色雁边遥。

清江木落长疑雨,暗浦风多欲上潮。

惆怅此时频极目,江南江北路遥遥。

醉花间·休相问

五代 • 毛文锡

休相问,怕相问,相问还添恨。春水满塘生,鸂鶒还相趁。

昨夜雨霏霏,临明寒一阵。偏忆戍楼人,久绝边庭信。

舒亶
简介描述:

舒亶(1042年-1104年),字信道,号懒堂,明州慈溪(今浙江宁波)人,中国北宋词人。

舒亶于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举进士,初官临海县尉。神宗熙宁中,为审官西院主簿。熙宁八年(1075年),召为权监察御史里行,加集贤校理。元丰初(1078年),与李定论奏苏轼作歌诗讥讪时事,并上其诗3卷,酿成乌台诗案,为后世所鄙。元丰五年(1082年),拜给事中,权直学士院。逾月,为御史中丞,举劾多私,气焰熏灼,见者侧目。后坐罪废斥,远近称快。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任湖北都钤辖。崇宁二年(1103年)正月,知荆南,平寇有功。崇宁三年(1104年),舒亶卒,享年六十三岁。

舒亶工诗词,诗歌多为近体,以写景咏物见长,意象生动,清丽俊逸,不亚唐人绝句,王灼称其词“思致妍密,要是波澜小”。原有文集100卷,不传,曾慥《乐府雅词》选录其词48首,今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辑为《舒学士词》1卷。

舒亶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