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

明代袁宏道

天目幽邃奇古,不可言,由庄至颠,可二十余里。凡山深辟者多荒凉,峭削者鲜迂曲;貌古则鲜妍不足,骨大则玲珑绝少,以至山高水乏,石峻毛枯:凡此皆山之病。天目盈山皆壑,飞流淙淙,若万匹缟,一绝也。石色苍润,石骨奥巧,石径曲折,石壁竦峭,二绝也。虽幽谷县岩,庵宇皆精,三绝也。余耳不喜雷,而天目雷声甚小,听之若婴儿声,四绝也。晓起看云,在绝壑下,白净如绵,奔腾如浪,尽大地作琉璃海,诸山尖出云上若萍,五绝也。然云变态最不常,其观奇甚,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状。山树大者,几四十围,松形如盖,高不逾数尺,一株直万余钱,六绝也。头茶之香者,远胜龙井,笋味类绍兴破塘,而清远过之,七绝也。余谓大江之南,修真栖隐之地,无逾此者,便有出缠结室之想矣。

宿幻住之次日,晨起看云,巳后登绝顶,晚宿高峰死关。次日,由活埋庵寻旧路而下。数日晴霁甚,山僧以为异,下山率相贺。山中僧四百余人,执礼甚恭,争以饭相劝。临行,诸僧进曰: “荒山僻小,不足当巨目,奈何?”余曰:“天目山某等亦有些子分,山僧不劳过谦,某亦不敢面誉。”因大笑而别。

白话译文

天目山曲深奇古难以名状。由双清庄至山顶,约有二十余里。大凡山深就多荒凉,尖峭就少迂曲,形状古朴就乏妩媚,架势粗大就不灵巧,以至于山高而水少,岩石险峻而树枯,这些都是山之缺憾。而天目山到处有沟壑,飞流淙淙,知万丈白练,此堪一绝。石色清亮,形状奇巧,石径曲折,石壁高耸陡峭,此堪二绝。虽山幽崖险,但庵堂庙宇精巧雅致,此堪三绝。我平素不爱听雷鸣,而天目山雷声极小,听来如婴儿之啼,此堪四绝。早起看云,在绝壑下,白云如棉絮,翻飞浪涌,整一个琉璃海,穿出浮云的座座山尖就像水上浮萍,此堪五绝。而变化最大的当数流云,常出奇观,不是久居山中之人不可能看尽它的千姿百态。山上树木,大的将近四十围,松树的形状如同伞盖,高不过数尺,一株值万余钱,此堪为六绝。天目山头遍茶之香远胜过龙井,笋味与绍兴的破塘相似,然清香远远过之,此堪为七绝。我想,大江之南,修炼归隐之地,没有比此地更好的了,便有了些出世的想法。

夜宿幻住,第二日早起看云,上午已时登上绝顶,晚宿高峰、死关。次日自活埋庵寻旧路下山。天多日睛朗,山僧以为好兆头,下山便道贺。山中有僧人四百余,都恭谦殷勤,争着劝饭。临行,几位僧人说:“荒山僻小,实在不值一看,是否?”我说:“天目山与我们都有些缘分,所以诸位不必过谦,我也不敢溢美。”于是大笑着分别。

词句注释

  1. 天目:山名,古称浮玉山,在浙江省西北部,分为东西两支,双峰雄峙,并多怪石密林。相传峰巅各有一池,左右相望,故称“天目”。
  2. 幽邃(suì)奇古:是说天目山处于偏僻深远之地,姿态奇特,神貌古老。
  3. 不可言:无法用言语描述。
  4. 庄:指的是天目山下双清庄。相传梁昭明太子萧统在西天目读书,在东天目参禅,曾双目失明,以东西天目泉水洗眼后复明,故名双清庄。颠:同“巅”,山顶。
  5. 可:大约。
  6. 峭削:像刀削过那样陡峭。鲜(xiǎn):稀少。
  7. 貌古:指山的神气容貌显得古老,地貌古朴。鲜妍(yán):鲜艳美丽。
  8. 骨:指山的骨架。这句是说,高大的山很少能给人精巧灵便的感觉。
  9. 石峻:石头又高又大。毛枯:草木枯败。毛:草,这里指草木。
  10. 病:缺陷。
  11. 盈山:满山。壑:山沟,山谷。
  12. 飞流:山高坡陡,流水直泻而下。淙(cóng)淙:流水声。
  13. 盈:满。
  14. 壑(hè):深沟。
  15. 缟(gǎo):白色丝织品。
  16. 绝:绝妙(之处)。
  17. 苍:青黑色。润:光滑滋润。
  18. 石骨奥巧:是说山石的骨架结构很巧妙,难以形容。奥巧:透漏巧妙。
  19. 竦(sǒng)峭:高耸陡峭。竦,通“耸”,高耸。
  20. “虽幽”二句:是说天目山中小庙虽然在深山狭谷、悬崖峭壁上,但建筑都是精美的。县,同“悬”,悬挂。庵,指小庙。宇,指小庙的房屋建筑。
  21. 晓:天刚亮。
  22. 尽:全部。琉璃:光彩夺目的宝石,上釉彩瓷亦称琉璃。这句是说,整个大地都成了琉璃的海洋。
  23. 萍:即浮萍。这句是说,云里露出的山头,像是浮萍。
  24. “然云”句:意谓云的形状常常变化,各种变化出来的形状都不能持久。
  25. 其观奇甚:他的景象非常奇特。
  26. 悉其形状:明了云的各种各样的形状。
  27. 围:两手的拇指和食指合拢起来的长度。
  28. 盖:华盖。
  29. 直:通“值”,价值。
  30. 头茶:第一次采摘的春茶。
  31. 胜:优于。龙井:一种著名的绿茶,产于浙江杭州附近的龙井一带。
  32. 类:像。破塘:浙江绍兴地名,以产笋著称。袁宏道《食笋时方正月》自注说,他的好友山阴人陶石篑“屡称破塘笋”。
  33. 清:清爽鲜美可口,与肥甘相对。远过之:远远超过破塘笋。
  34. 修真栖隐:隐居深山,修心悟道。修真:修心养性,修炼悟道,即指出家。栖隐:即谓隐居。
  35. 出缠:佛教语,犹出尘,指脱离了人间烦恼的束缚。结室:佛教语,指佛门弟子聚会祈祷吉祥。
  36. 幻住:天目山上的寺名。为中峰道场,周围景观空阔,诸峰奇态,毕供眼前。
  37. 巳:上午九时至十一时。绝顶:山的最高峰。
  38. 高峰:天目山上的地名。死关:天目山地名,地形险恶,故名。
  39. 活埋庵:天目山上的小庙宇,其境幽邃,竹石皆秀。
  40. 霁(jì):雨后转晴。这句是说,一场雨后,连续好几天十分清朗。
  41. 异:反常,山中温润多雨,僧见连日晴朗,故以为异。
  42. 率:全,都。相贺:和尚们认为天晴是好兆头,所以都来庆贺。
  43. 执:行。
  44. 争以饭相劝:意谓争着招待作者。
  45. 临行:将要离开的时候 。指作者即将离开天目山。
  46. “不足”句:意谓跟大人您的眼界很不相称。不足,不值得。当,相称。巨目,巨大高贵的眼睛。这是恭维的话。
  47. 奈何:怎么办呢。
  48. 某等亦有些子分(fèn):我们也有点缘分。某,谦称自己。些子,一点儿。
  49. 过谦:和下句“面誉”,都是指天目山说的,意谓不须替天目山过分谦虚,也不须当面夸奖。
  50. 面誉:当面称赞。
  51. 因:于是。

作品赏析

此游记突出特色是全景着笔,抓住景物主要特征,将天目山的奇丽景色、特产等概括为“七绝”,分类逐一描绘,引读者全面领略天目山优美风光。文章开头对天目山做了总体介绍,“幽邃奇古”四字是总的特点。“可二十余里”写从山脚至山顶的高度。按一般写法,接下来应以行踪为序或按景观分别描述,而此文却以一段议论插入,用了三组对偶句,概述了诸山的缺陷,用以反衬天目山“幽邃奇古”之美,同时也使文章增添了波澜。

下面集中笔墨写天目山的七绝景色。这里不以游踪为序,而是按景物分类描述,文笔清新,富有形象性。写水,山多瀑布,飞流淙淙,如万匹白绢,悬于天际,此一绝也。这里从瀑流之多,色之白,声之响,状之奔泻等几方面来写,决无“山高水乏”之缺陷。写山,山色苍润,郁郁葱葱,山峦深奥奇巧,山径曲折蜿蜒,山壁竦峭斗立,此二绝也。从四个方面写出山的风采神韵,绝不是“石峻毛枯”的山峦。写庙,“庵宇皆精”,掩映于幽谷悬崖之上,此三绝也。故此山为“道教三十四洞天”。写雷,雷声甚小,若婴儿啜,此从侧面烘托天目山空旷高远,此四绝也。写云,白净如绵,奔腾如浪,大地如琉璃海晶莹剔透,众多山峰涌出云层,如水上浮藻游动,此五绝也。这里运用巧妙的比喻,绘出云之色彩、动势,而且还以大地、山峰从侧面表现了云海的动态美、光泽美。写松,是粗“四十围”,高“不逾数尺”,树冠如盖,与他山之松不同,此六绝也。写茶笋等特产,茶味香,远胜杭州龙井; 笋味美,清远过破塘竹笋,此七绝也。作者以排比句式,比喻修辞法为读者展现了天目山胜景。面对如此山水,不能不赞誉此是大江之修行隐逸之胜地,于是产生出资结室于兹的想法,此从侧面进一步烘托了天目山神采。

在分别描述天目山七绝之后,作者才依时间顺序,按游踪轻点几处景物。先写第一天晚上宿幻住庵,幻住庵是中峰道场,离山脚十几里路,其景观空阔、众多,然而此文仅以“晨起看云”一笔带过。然后写“登绝顶”,晚上又宿高峰死关。第二天,“由活埋庵寻旧路而下”,对活埋庵亦是一笔带过。“活埋庵”何以名之,作者未释,留给读者思考。最后记述了山僧执礼甚恭,语“不足当巨目”之谦词及作者对曰“天目山,某等亦有些子分”的诙谐话语,都在点文题“天目”, 至此作结,行文严谨。对话的幽默风趣,言谈笑貌历历在目,体现了作者景中有人的特点。景物描写精练、形象,取得了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文章起首便写“山之病”,忽而笔锋一转却托出天目七绝来:不仅水美、石俊、云奇、树贵、茶香、笋鲜,甚至连雷声也如婴孩呢喃,可见是为扬而先抑了。写尽天目之美又信笔记游:“宿幻住”,又宿“高峰、死关”,又自“活埋庵寻旧路”,虽一字不出山之险,却也令人提心吊胆。及至与山僧对话,非但幽默,而且以天目之子辈论天目,自有一种亲切,也使七绝之赞有了来处。

创作背景

袁宏道于万历二十五年 (1597年) 辞去吴县令后,进行了一次颇具规模的东南之游,曾游天目山,并写了两篇游记。此为第一篇。这篇游记在袁宏道文集吴郡本中题为“天目一”,在袁宏道文集佩兰居本中题为“天目二”。

名家点评

  • 明末陆云龙《翠娱阁评选十六名家小品》:“标出诸‘绝’,天目便可与雁荡诸峰争胜矣。”

猜你喜欢

西江月·红蓼花繁映月

明代 • 吴承恩

红蓼花繁映月,黄芦叶乱摇风。碧天清远楚江空,牵搅一潭星动。

入网大鱼作队,吞钩小鳜成丛。得来烹煮味偏浓,笑傲江湖打哄。

来日大难

唐代 • 李白

来日一身,携粮负薪。

道长食尽,苦口焦唇。

今日醉饱,乐过千春。

仙人相存,诱我远学。

海凌三山,陆憩五岳。

乘龙天飞,目瞻两角。

授以神药,金丹满握。

蟪蛄蒙恩,深愧短促。

思填东海,强衔一木。

道重天地,轩师广成。

蝉翼九五,以求长生。

下士大笑,如苍蝇声。

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

近现代 • 王国维

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暮。

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示张寺丞王校勘

宋代 • 晏殊

元巳清明假未开,小园幽径独徘徊。

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酒难禁滟滟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游梁赋客多风味,莫惜青钱万选才。

霜天晓角·赤壁

宋代 • 辛弃疾

雪堂迁客,不得文章力。赋写曹刘兴废,千古事、泯陈迹。

望中矶岸赤,直下江涛白。半夜一声长啸,悲天地、为予窄。

袁宏道
简介描述:

袁宏道(1568年12月23日─1610年10月20日),字中郎、一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袁宏道以吏部验封司郎中告归。不久患病不起去世,终年四十三岁。

袁宏道是明代文学反对复古运动的主将,既反对前后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袁宏道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史称公安三袁,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世人认为袁宏道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