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花赠张十一署

唐代韩愈

江陵城西二月尾,花不见桃惟见李。

风揉雨练雪羞比,波涛翻空杳无涘。

君知此处花何似?

白花倒烛天夜明,群鸡惊鸣官吏起。

金乌海底初飞来,朱辉散射青霞开。

迷魂乱眼看不得,照耀万树繁如堆。

念昔少年著游燕,对花岂省曾辞杯。

自从流落忧感集,欲去未到先思回。

只今四十已如此,后日更老谁论哉。

力携一尊独就醉,不忍虚掷委黄埃。

白话译文

在江陵城西郊在二月底,白色的李花到处开遍,几乎看不出红色的桃花。

在春风的抚摸与春雨的洗炼下,李花的洁白连雪也难与相比,花林象波涛在空中翻滚一样杳无边际。

您知道这里的花到底象什么呢?

白色的花儿反照着天空,把夜色中的天空也照亮了,以致于群鸡也惊觉而啼鸣,官吏都起床了。

那承载着金鸟的太阳从海底升起,红光照射,青霞披开。

李花在阳光的照射下繁密成堆,令人魂迷眼花,不敢直视。

我想起少年时候,喜爱游赏宴乐,对着美丽的花儿哪里肯推辞美酒。

自从流离贬逐以来,百忧交集,即使去赏花,人还没到赏花之处就已经盘算着回来了。

现在我才四十岁就已经是这样了,以后年纪更大又不知将与谁说起。

还是让我独自喝得酩酊大醉,我实在不忍心将美丽的光阴抛弃而让鲜艳的李花零落在黄土中。

词句注释

  1. 张十一署:即张署,时韩愈与张署同在江陵府任参军。十一,行第。
  2. 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二月尾:二月末。
  3. 风揉雨练:言李花经春天的风雨搓洗出来。雪羞比:言李花洁白,使白雪羞于与之相比。
  4. 波涛翻空:李花繁密,似波涛在空中翻动。杳无涘(sì):无边无际。
  5. 倒烛:倒照,言李花的白光从下往上照,使夜空明亮。
  6. 群鸡惊鸣:群鸡见天空发白,误以为天亮,争相打鸣,此夸张之辞。官吏起:官吏闻鸡鸣,便起床前往官衙,此夸张之辞。
  7. 金乌:太阳,古神话说日有三足乌。
  8. 朱辉:红霞,红光。青霞:青云。
  9. 迷魂乱眼:阳光下的李花,光彩撩人,使人神魂恍惚。
  10. 繁如堆:形容李花之茂盛。
  11. 著:著意,贪恋。游燕:游赏宴饮。燕,通“宴”。
  12. 辞杯:推辞酒杯。
  13. 流落:远流他乡,穷愁潦倒。此指远贬阳山。
  14. “欲去”句:要去看花时,未到就已先想着回家了。意即再无赏花的兴趣。
  15. 只今:如今。
  16. 力:尽力。尊:酒器。独就醉:独自喝醉。
  17. 虚掷:虚度光阴。委黄埃:零落到黄土里。

作品赏析

这首诗可分前后二段。前十一句为前段,极写李林繁花之盛,景象之奇。韩愈大概早就领略过李花明黑夜的奇景,夜游李林不为无因。所游似一处果园,有桃李等果树林,然而夜间因红色反光微弱,洁白之色反光强烈,故“花不见桃惟见李”。接着大笔“等闲平地起波澜”极力挥洒,李林之神光被描摹得气势非凡,压倒一切。凿空乱道得理直气壮,涵盖时空远近动静虚实大小,硬语盘空。“风揉雨练雪羞比,波涛翻空杳无涣”说风雨压李花不倒,其洁白超过白雪,李林耀眼白涛腾空盖地无边无际。“君知此处花何似?”句后有删节,故无下句。“白花倒烛天夜明”至“照耀万树繁如堆”六句,并未回答“花何似”问题,而是接前“波涛翻空”写李林繁花的气势。李花照耀压倒一切,如同天已破晓,群鸡惊鸣,官吏们纷纷起床。太阳升起,霞光万道,使人眼乱魂迷,这里没有说这是阳光还是李花的神光,把所有的树林都照耀得明亮奇异如玉山堆垛。

李花夜明诚属奇景,然而韩愈尽其诗笔夸饰描写,真实目的显然已非在写李花,而是另有感兴寄托。韩愈素来对李花另眼相看,其诗集中另有《李花二首》,其中第二首也写到月李交辉“明月暂入都交加”的奇景,发挥却在诗后半写到了“玉皇家”的席上,皇家酒宴韩未肯一顾,因为李花的神韵盘踞肝肠,“清寒莹骨肝胆醒,一生思虑无由加”。谜底揭开,“君知此处花何似?”写李花即是写自己,自己的灵魂和人生操守就正像“清寒”两句诗所描写的那样。韩愈对照亮黑夜的李花屡动深情原因就在这里。

描摹歌颂夜李,对自己是一种寄托和勉励,更是磨难时期的有力鞭策。诗末八句的后段所写感兴就较直白,要向蔑视黑夜大放异彩的李花汲取精神力量,永葆清醒莹彻的肝胆。

这首诗写得奇丽精妙,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诗歌前段着力描摹李花的情状,刻画从黑夜到清晨之间李花的物色变化,写得绚丽多姿,令人魂迷眼乱;后段借花致慨,百感交集。全诗情寓物中,物因情见,堪称咏物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于元和元年(806年)二月作于江陵。一个夜晚,韩愈约同是在南方量移的贬官张署去江陵城西赏李,张署因病未去,韩愈独往。游概及兴怀寄张署,故有这一诗题。张署为韩愈在京言官同僚,同贬南荒,又同遇大赦量移江陵为参军闲职,思想感情一致,故有此诗。

名家点评

  • 南宋·朱翌《猗觉寮杂记》:退之于李花,赋之甚工。
  •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插入张,复作体物语,势有断续,语有关键(“君知此处”句下)。
  •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其于闲字语助,看似不经意,实则无不坚确老重成炼者。
  • 清·马位《秋窗随笔》:郑谷“月黑见梨花”,佳句也,不及退之“白花倒烛天夜明”为雄浑,读之气象自别。义山《李花》诗:“自明无月夜”,与退之未易轩轾。
  • 清·施山《望云诗话》:昌黎《李花》云:“白花倒烛天夜明,群鸡惊鸣官吏起。”赵云松袭之,作《山茶》诗云:“熊熊日午先绛天,吓得邻家来救火。”同一过火,而赵诗犷悍矣。
  • 清·李黼平《读杜韩笔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古人即物流连,藉以发其情之不容已,未尝拘拘于是物也。退之“江陵城西二月尾”一篇,起数韵状李花之白,可谓工为形似之言,而诗之佳处不在此。后段云:“念昔少年著游燕……不忍虚掷委黄埃。”百折千回,传出不忍虚掷之意,而前之“迷魂乱眼看不得”者,亦不能不携尊而就矣。此刘彦和所谓以情造文,非以文造情者也。
  • 民国·蒋抱玄《评注韩昌黎诗集》:此诗妙在借花写人,始终却不明提,极匣剑帷灯之致。
  • 民国·汪佑南《山泾草堂诗话》:见李花繁盛,弥感身世之易衰。公与署同谪江陵,同悲流落,李花如此盛开,而不赏花饮酒,辜负春光,岂不可惜?惜李花,实自惜也。

猜你喜欢

满江红·小住京华

近现代 •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贝宫夫人

唐代 • 李贺

丁丁海女弄金环,雀钗翘揭双翅关。

六宫不语一生闲,高悬银牓照青山。

长眉凝绿几千年,清凉堪老镜中鸾。

秋肌稍觉玉衣寒,空光贴妥水如天。

醉翁亭记

宋代 •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咏史

唐代 • 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叶公好龙

两汉 • 刘向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韩愈
简介描述: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一说怀州修武(今河南省修武县)人,自称“郡望昌黎(今辽宁省义县)”,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中国唐朝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

韩愈三岁而孤,随兄嫂生活。自幼攻读六经百家之书,于贞元八年(792年)登进士第。最初两任节度推官,后授四门博士,升监察御史。因论宫市之弊而被贬为阳山县令,之后遇赦,调江陵法曹参军。历任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升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819年),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为潮州刺史。唐穆宗即位后被召入朝,拜国子祭酒。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享年五十七岁。获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加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鄙六朝骈体文风,推崇古体散文,其文质朴无华,气势雄健,“文起八代之衰”“集八代之成”,开古文运动之滥觞。后人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亦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又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有《韩昌黎集》传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