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松赋

唐代李绅

松之生也,于岩之侧。流俗不顾,匠人未识。无地势以炫容,有天机而作色。徒观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据幽涧则蓄雾藏烟。穹石盘薄而埋根,凡经几载;古藤联缘而抱节,莫记何年。

于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彼众尽于玄黄,斯独茂于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叶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节。

若乃确乎不拔,物莫与隆,阴阳不能变其性,雨露所以资其丰。擢影后凋,一千年而作盖;流形入梦,十八载而为公。不学春开之桃李、秋落之梧桐。

乱曰:负栋梁兮时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谅可用而不用,固斯焉而取斯。

白话译文

松树生长在岩石的侧面,俗人看不到它,木匠无缘结识它。它没有宽阔的地势来炫耀自己的外形,只有大自然赋予的本色。它枝干伟岸挺拔肃穆茂盛,或高踞于层岩之上,直插云霄;或藏身于幽涧之中,蓄雾藏云。坚固的穹石埋下它的根系,历经数载;古老的藤蔓缠络它的躯体,不知哪年。

等到白露飘落,凉风吹来,树林田野凄惨颤栗,高山平原愁容憔悴。其他树木都黄叶凋零,只有它苍翠繁茂。然后人们知道它高峻挺拔,特立独行。它不改变自己的外形,也不改变自己的内心,甘愿经受霜雪的洗礼。它和隐士的志趣相合,与君子的气节相投。

它坚定不拔,超乎万物。日月不能改变其本性,雨露使它更丰茂。它身影高耸,千年茂盛。它把自己流动的身影编织成梦,相信十八年后定能成材为公。它不学春天的桃李,也不学秋天的梧桐。

尾声:身为栋梁之材却不为人知,顶风冒雪,却没人为它称奇叫绝。实在是空为有用之才,有人鄙视它,却也有人取法它。

词句注释

  1. 流俗:世俗。顾:看见。
  2. 炫容:夸耀外形。炫,夸耀。
  3. 贞枝:正枝。肃矗:肃然直立。
  4. 芊(qiān)眠:茂密状。
  5. 穹:高。盘薄:牢牢地。埋根:扎根。
  6. 联缘:缠绕。
  7. 栗:颤抖。
  8. 悴:憔悴。
  9. 玄黄:天地,指大自然的变化。
  10. 落落:高超不凡。高劲:高大峻拔。
  11. 孤绝:高耸突出。
  12. 停雪:使雪停止。
  13. 叶(xié):通“协”,附和。
  14. 隆:盛,高。
  15. 资:帮助。丰:繁荣茂盛。
  16. 擢(zhuó)影:耸起的影子。
  17. 乱:辞赋篇末总括全篇要旨的一段,相当于尾声。
  18. 负栋梁:身负栋梁之材。
  19. 谅:诚,确实。
  20. 固:本来。斯焉而取斯:化用《论语·公冶长》“斯焉取斯”句。取,取法。

作品赏析

这是一篇寒松的礼赞,作者在赋中热情赞美了松树美好的本质。题目不叫松而叫“寒松”,说明它所处地势的冷僻。由此可以联想到左思的《咏史·郁郁涧底松》和王勃的《涧底寒松赋》,都是以寒松寄怀的咏物杰作。由寒松联想到寒士,从寒松的“负栋梁”而不为时所知为世所用,隐喻寒士的虽怀瑾握瑜而沉沦下僚的遭遇,从而抒发深沉的感慨。这是作者创作此赋的基本思路。

全赋可以分为四段。第一段写松树默默地生长在偏僻的山崖旁边,世俗之人不屑一顾,匠人未予赏识。它所处的地势是那样偏僻卑下,无法炫耀自己的姿容,但天性造成它的苍翠之色。它的主干笔直高耸,倚着层叠的山峦直指蓝天,拂掠云彩,遮蔽日光。这一段是静态描写,而且运用了烘托的手法,把松树的高耸挺拔的气势和葱茏茂盛的身姿作了生动的描绘。“贞枝肃矗”“直干芊眠”是正面描写,“捎云蔽景”“蓄雾藏烟”“穹石埋根”“古藤抱节”是侧面烘托。第二段是说,当秋风萧瑟,白露降临,天气寒冷,“林野惨栗,山原愁悴”之时,其他树木都已枯萎,唯独有寒松依然苍翠欲滴,巍然挺立,不肯易叶改柯,敢于冒霜停雪,显示了君子的奇节,附和了隐士的雅趣。第三段写松树坚固不拔,万物不能与之比隆。岁月不能改变它的天性,雨露滋润了它的繁荣。它耸起的身影,张开的树冠犹如偃盖,使人想起孔子的名言和丁固梦松的典故。不学迎春开花的桃李,也不学逢秋落叶的梧桐。这一段可以看作是对上段的补充,进一步赞美松树的四季常青和“确乎”不拔。和上段一样,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最后一段是尾声,说寒松身禀栋梁之才而不为时所知,敢于冒霜停雪而徒然绝俗自奇。实可施大厦而不为人所用,本因绝俗自奇而不为世所用。这一段实际上是对以上三段内容的总括。

这是一篇咏物抒情的小赋。作者身处逆境,一方面发泄怨愤,决心“驱雷击电除奸邪”(《涉沅潇》),另方面也表明要砥砺志节,像寒松那样披风雨,傲霜雪,抗严寒,亭亭耸立,不改变其忠贞本性。作者对生于幽涧的松树“负栋梁兮时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的遭遇深感愤懑,看似句句写松,实则处处喻人。全赋篇幅短小,但也摹仿汉赋形式,文末有总括全篇要旨的“乱曰”。赋文中,多用骈俪句,但不都是四六句式,而富于变化。语言通俗平淡,极少使用典故。可谓一代绝赋。

创作背景

此赋虽没能确定具体写作年代,但从作者的生活经历考察,很可能写于长庆四年(824年)。是年李绅被李逢吉、王守澄一伙诬陷,说他曾劝唐穆宗立深王。这事不利于唐敬宗。而即位不久的唐敬宗不辨此事,于是将李绅贬为端州司马。这对李绅是一次最严重的政治打击。他怀有远大的抱负,一直想以自己的文才厕身朝廷,辅佐帝业,匡济天下,没想到却遭此横祸,无辜被害。大概在这种心境下,李绅创作了这篇《寒松赋》。

名家点评

  • 甘肃省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李宇林《浅论唐代咏物赋》:赋篇将寒松与作者融为一体,句句写松,实处处写人,寒松“落落高劲,亭亭孤绝”的形象,正是作者的写照。

猜你喜欢

入直召对选德殿赐茶而退

宋代 • 周必大

绿槐夹道集昏鸦,敕使传宣坐赐茶。

归到玉堂清不寐,月钩初照紫薇花。

菩萨蛮·小庭花落无人扫

五代 • 孙光宪

小庭花落无人扫,疏香满地东风老。春晚信沉沉,天涯何处寻?

晓堂屏六扇,眉共湘山远。怎奈别离心,近来尤不禁。

浣溪沙·赋清虚

宋代 • 辛弃疾

强欲加餐竟未佳。只宜长伴病僧斋。心似风吹香篆过,也无灰。

山上朝来云出岫,随风一去未曾回。次第前村行雨了,合归来。

代结客少年场行

南北朝 • 鲍照

骢马金络头,锦带佩吴钩。

失意杯酒间,白刃起相雠。

追兵一旦至,负剑远行游。

去乡三十载,复得还旧丘。

升高临四关,表里望皇州。

九衢平若水,双阙似云浮。

扶宫罗将相,夹道列王侯。

日中市朝满,车马若川流。

击钟陈鼎食,方驾自相求。

今我独何为,坎壈怀百忧?

庄辛论幸臣

先秦 • 佚名

“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

“王独不见夫蜻蛉乎?六足四翼,飞翔乎天地之间,俛啄蚊虻而食之,仰承甘露而饮之,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五尺童子,方将调饴胶丝,加己乎四仞之上,而下为蝼蚁食也。

夫蜻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俯噣白粒,仰栖茂树,鼓翅奋翼。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类为招。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咸,倏忽之间,坠于公子之手。

“夫雀其小者也,黄鹄因是以。游于江海,淹乎大沼,府噣(鱼卷)鲤,仰啮陵衡,奋其六翮,而凌清风,飘摇乎高翔,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射者,方将修其碆卢,治其矰缴,将加己乎百仞之上。被礛磻,引微缴,折清风而抎矣。故昼游乎江河,夕调乎鼎鼐。

“夫黄鹄其小者也,蔡灵侯之事因是以。南游乎高陂,北陵乎巫山,饮茹溪流,食湘波之鱼,左抱幼妾,右拥嬖女,与之驰骋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国家为事。不知夫子发方受命乎宣王,系己以朱丝而见之也。

“蔡圣侯之事其小者也,君王之事因是以。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饭封禄之粟,而戴方府之金,与之驰骋乎云梦之中,而不以天下国家为事。不知夫穣侯方受命乎秦王,填黾塞之内,而投己乎黾塞之外。”

李绅
简介描述: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后徙家润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乌程令李晤之子。唐朝时期宰相、诗人。

元和元年(806年),考中进士。后南归润州,被浙西观察使李锜辟为掌书记。次年,李锜谋逆,李绅劝阻,遂遭其囚禁,后被释放。历官校书郎、国子助教。唐穆宗时为翰林学士承旨,与李德裕、元稹号为“三俊”。唐敬宗即位后,遭李逢吉陷害,贬端州司马。量移江州长史。大和元年(827年),历任滁州、改寿州刺史。其后任浙东观察使、河南尹、宣武节度使等职。会昌二年(842年),入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两年后,罢为淮南节度使。后逝世,终年七十五岁,朝廷追赠太尉,谥文肃。

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参与者。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佚。其著有《悯农二首》,写农民生计之艰难,铸为格言,传诵不衰。也著有诗集《追昔游诗》3卷,《全唐诗》收其为四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