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城怀古

唐代陈子昂

日落沧江晚,停桡问土风。

城临巴子国,台没汉王宫。

荒服仍周甸,深山尚禹功。

岩悬青壁断,地险碧流通。

古木生云际,归帆出雾中。

川途去无限,客思坐何穷。

白话译文

夕阳隐没苍茫的江水,天色已晚,停船探问当地乡俗土风。

城楼面临着古代的子爵巴国,高台乃是那湮没的蜀汉王宫。

这荒远地区仍属周朝的领域,深山里至今推崇大禹的丰功。

山岩陡峭好像青青墙壁中断,地势险峻下临清碧江水流通。

高大的古树挺立在白云边上,归来的船帆出现在浓浓雾中。

水行的旅途一去便无限遥远,旅客的愁思因此更无尽无穷。

词句注释

  1. 白帝城:遗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为东汉初公孙述所筑。
  2. 沧江:泛指江水。
  3. 土风:乡土歌谣或乐曲。
  4. 巴子国:古国名。
  5. 汉王宫:指永安宫,蜀汉先主(昭烈帝)刘备殂于此。
  6. 周甸:周朝甸服之国,意指周朝的领域。
  7. 禹功:指夏禹治水的功绩。
  8. 青壁:青色的山壁。
  9. 古木:一作“古树”。
  10. 云际:云中。言其高远。
  11. 坐:因为。

作品赏析

根据诗题,此诗应为怀古诗,其实称之以“旅游诗”可能更恰当。此诗描写了这位年轻的西部人第一次进入中国中心区域(虽然仅在南方边缘)的旅程。他不断地回顾“巴”(四川),细心地寻访“周甸”(不包括四川),寻访“禹功”所覆盖的地区。他反复提到那些广泛的地理名称,仿佛这些名称本身就具有某种神奇的意义。他为这些地区的历史和古迹所倾倒。他在白帝城怀古,所缅怀的既不是历史事件,也不是盛衰过程,而是集中于与中国文化的中心区域相联系的古迹本身。

由怀古而产生的忧伤很容易转换成孤独及思乡的情绪。与较老练诗人的修辞练习不同,陈子昂这首诗更多地与情绪的激发有关,而不是与技巧有关。他的旅行诗并不像王勃、卢照邻、骆宾王的同类诗,而更接近李百药的诗。诗中对句的排列比王勃、卢照邻的诗较不板滞。他的风格离开骆宾王的风格更远。骆宾王的怀古旅行诗用了高度矫饰的语言,即使最真诚的感情也会黯然失色,从而彻底破坏诗的情调。

陈子昂描写自然景物的对偶句不似上官仪那样复杂,可是在这首诗中,这些对句也一铺到底,破坏了诗篇的流畅。此外,诗人还隐喻性地运用动词描写直观景象,表现了宫廷诗的一定影响。

创作背景

这首诗当作于唐高宗调露元年(公元679年)陈子昂初次出蜀沿长江泛舟而下的连续行程中。

名家点评

  • 《瀛奎律髓》:陈子昂《感遇》古诗三十八首,极为朱文公所称。天下皆知其能为古诗,一扫南北绮靡,殊不知律诗极精。此一篇置之老杜集中,亦恐难别,乃唐人律诗之袓。
  • 《唐诗直解》:“停桡”五字,包一篇主意。稳妥好诗,然再狼狈不得。
  • 《诗薮》:子昂“古木生云际,归帆出雾中”,即玄晖“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也。子美“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即仲言“内云岩际出,清月波中上”也。四语并极精工,卒难优劣。然何、谢占体,入此渐启唐风;陈、杜近体,出此乃更古意,不可不知。
  • 《唐诗镜》:“古木生云际,孤帆出雾中”,景色写入霏微。
  •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吴国伦曰:通篇语意温厚沉着。周珽曰:模写的是实境,虽画亦不能尽其妙。
  • 《网师园唐诗笺》:“古木”二句,写景雅健。
  •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陈德公曰:力振靡习,中四韵全见浑拔,而七、八、九、十尤警。评:第四“没”字法老。九、十着“云际”、“雾中”,遂觉“古木”、“孤帆”迷离杳霭,成为极隽之联。结即承此。“坐何穷”,盖言坐是故耳。
  • 《瀛奎律髓汇评》:纪昀:“问土风”三字,领下四句。与下《岘山》一首俱以气格压-切。无名氏:气格浑融,而才锋溢出,真奇作也。

猜你喜欢

三江小渡

宋代 • 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出妇赋

魏晋 • 曹丕

念在昔之恩好,似比翼之相亲。惟方今之疏绝,若惊风之吹尘。夫色衰而爱绝,信古今其有之。伤茕独之无恃,恨胤嗣之不滋。甘没身而同穴,终百年之常期。信无子而应出,自典礼之常度。悲谷风之不答,怨昔人之忽故。被入门之初服,出登车而就路。遵长途而南迈,马踌躇而回顾。野鸟翩而高飞,怆哀鸣而相慕。抚騑服而展节,即临沂之旧城。践麋鹿之曲蹊,听百鸟之群鸣。情怅恨而顾望,心郁结其不平。

小石城山记

唐代 • 柳宗元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过文登营

明代 • 戚继光

冉冉双幡度海涯,晓烟低护野人家。

谁将春色来残堞,独有天风送短笳。

水落尚存秦代石,潮来不见汉时槎。

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

送李中丞之襄州

唐代 • 刘长卿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陈子昂
简介描述:

陈子昂(659年或说658/661年-700年或说699/702年),字伯玉,后世称其为“陈拾遗”,唐梓州射洪(今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市)人。初唐文学家、诗人、诗歌理论家、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睿宗文明元年(684年),陈子昂登进士第,官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时武则天当政,宠任酷吏,大兴冤狱。其屡次上书谏诤,反对滥刑,主张任用贤能。在民生问题和安边固防方面,也提出切直谏论,常不被采纳。一度因“逆党”反对武则天的株连而下狱,后免罪复官。垂拱二年(686年),陈子昂曾随左补阙乔知之北征。万岁通天元年(696年),陈子昂又随建安王武攸宜大军出征,平定契丹叛乱。圣历元年(698年),陈子昂辞官归乡侍奉老父,以学道而解忧。次年七月遭父丧,居家守制。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对其加以陷害,陈子昂冤死狱中。

陈子昂提出了在复古中实现革新的诗论主张,极力倡导“风雅兴寄”“汉魏风骨”。其诗歌风格高昂清峻、雄浑苍凉、寓意深远,语言古朴苍劲,内容与表达上贴近社会生活实际,奠定了唐诗的壮阔景象,对盛唐诗人张九龄、李白、杜甫产生了深远影响。陈子昂洞察国事,有远见卓识,其谏疏被《资治通鉴》引用达6处之多。著作有《陈伯玉集》10卷、诗128首、文110余篇,代表作有《感遇》38首,《登幽州台歌》被誉为古典诗歌中的千古绝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