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杏花村馆酒旗风

宋代谢逸

杏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飏残红。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

夕阳楼外晚烟笼。粉香融,淡眉峰。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

白话译文

杏花村馆酒旗迎风。村外流水潺潺,春风抛洒着残红。荒野渡口孤舟自横,两岸杨柳绿荫浓浓。极目远望江南山色连绵无际,所思之人望而不见,惟有萋萋芳草远接天空。

楼外夕阳斜照晚烟笼。美人晚装初了脂粉香气融融,淡描娥眉犹如那含情春日山峰。记得两人当年相识的时候,就是在这小楼的画屏中。只有今夜普照关山的明月,千里之外,我俩共同沐浴在同样的月光中。

词语注释

  1. 江城子:词牌名,一作《江神子》。
  2. 杏花村馆:即杏花村驿馆。据说位于湖北麻城岐亭镇。
  3. 溶溶:指河水荡漾、缓缓流动的样子。
  4. 飏:意为飞扬,此指飘散的样子。
  5. 残红:喻指凋残的花。
  6. 野渡舟横:化自韦应物《滁州西涧》之“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野渡,指村野渡口。
  7. 望断:指一直望到看不见。
  8. 草连空:青草一直绵延到天边,借以表示人渐渐远去,在天际处消失。
  9. 晚烟笼:指黄昏时烟气笼罩的景象。
  10. 融:融合,匀融,匀合。
  11. 淡眉峰:指女子淡妆。
  12. 年时:指当年那个时候。
  13. 画屏中:指像画一般的景象,而不是指绘有诗词的屏风。
  14. 关山:据《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引《复斋漫录》所云,应指黄州关山。
  15. 素光:此指皎洁清素的月光。

作品赏析

词的主题是怀人,于忆旧中抒写相思之情。首先从空间着笔,展开一个立体空间境界。杏花村馆的酒旗在微风中轻轻飘动,清清的流水,静静地淌着。花,已经谢了,春风吹过,卷起阵阵残红。这是暮春村野,也是作者所处的具体环境。这一切都显示出“流水落花春去也”,在作者的心态上抹上了一层淡淡的惆怅色彩。

“野渡”句用韦应物《滁州西涧》诗“野渡无人舟自横”,“野渡舟横”显出了环境的凄幽荒凉。而一见到“杨柳绿阴浓”,又不免给词人增添了一丝丝离愁。“绿阴浓”,也含有绿暗之意。清幽荒寂的野渡,象征离愁别恨的杨柳,与上文所形成的淡淡的惆怅色彩是和谐一致的。这一切又为下文“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的怀人怅别作了铺垫,渲染了环境氛围。经过上文渲染、铺垫之后,“人不见”的“人”就不是凭空出现的了。“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谢逸是江西临川人,也是江南人了。他一生虽工诗能文,却科场不利,屡试不第,以布衣终老。这样一位落拓文人,身在异乡,心情凄苦,自不待言,远望江南,青山隐隐,连绵无际,相思离别之情,油然而生。意中人远在江南,可望而不可见,可见的惟有无穷无尽的春草,与天相接,延伸到无限遥远的远方。而春草又是容易引起离别相思的物象。词人用了一个远镜头,远望春草连天,伊人却不知在何处,心驰神往,离恨倍增。

过片紧接上片,由望断江南而人不见的相思之苦,自然转入到回忆往事。“夕阳……画屏中”五句全是回忆往事,由上片的从空间着笔转入到下片的时间追忆。五句都是“记得”的内容,都应由“记得”领起。但“文似看山不喜平,”词尤忌全用平铺直叙,所以作者从回忆开始,马上描绘形象,而不从叙事入手。在一个夕阳西下的美好时刻,楼外晚烟轻笼,在这漫馨旖旎的环境里,一位绝色佳人出现了。融融脂粉,香气宜人,淡淡眉峰,远山凝翠。词人不多作铺叙笔法写她的面容、体态,而采用以部分代整体的借代修辞法,让读者通过审美联想去想象她的美丽,只写她的眉峰、粉香,其他就可想而知了。较之尽情铺叙,一览无余,更令人神往。这是很鲜明的形象,在词人记忆的荧光屏上永远不会消失。然后再用补写办法,补叙往事:“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至于相见以后,是很快就离别了呢,还是共同生活了一段时间,作者却不再作任何说明。填词也如绘画,绘画不能把整个纸面全部画满,什么都画尽,而应该留下适当的空白,笔尽而意不尽。填词也要留有空白,留有让读者想象的余地。

回忆至此,一笔顿住,将时间拉回到眼前,“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回忆的风帆驶过之后,词人不得不面对现实。关山迢递,春草连天,远望佳人,无由再见。词人心想:只有今夜天上的一轮明月照着他乡作客的我,也照着远隔千里的她,我们只有共同向明月倾诉相思,让我们通过明月交流心曲吧。“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南朝宋谢庄《月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词人此时的心境也许与此相似。

创作背景

一年的暮春时节,在黄州属地一个叫杏花村的驿馆中,词人谢逸独自一人在驿馆外闲游散步。这里位于江边,景色清幽典雅。面对着美丽的江南风景,词人不禁想起昔日相恋的情人,一种无法压抑的情感充溢在作者心中。于是词人回到驿馆,向负责杂役的人要来笔墨,在墙壁上挥毫题写了这首词。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名家点评

  • 明末清初韵学家沈谦:“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故是销魂之语。(《填词杂说》)
  • 清代诗人先著、程洪:调亦易工,但欲动荡合拍。(《词洁辑评》)
  • 晚清词家陈廷焯:情深文明。(《词则·别调集》卷一)
  • 中国当代词学家唐圭璋:此词极清婉。(《读词札记》)

猜你喜欢

满江红·送李御带珙

宋代 • 吴潜

红玉阶前,问何事、翩然引去?湖海上、一汀欧鹭,半帆烟雨。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过垂虹、亭下系扁舟,鲈堪煮。

拚一醉,留君住。歌一曲,送君路。遍江南江北,欲归何处?世事悠悠浑未了,年光冉冉今如许!试举头、一笑问青天,天无语。

减字木兰花·盈盈泪眼

宋代 • 辛弃疾

长沙道中,壁上有妇人题字,若有恨者,用其意为赋。

盈盈泪眼。往日青楼天样远。秋月春花,输与寻常姊妹家。

水村山驿。日暮行云无气力。锦字偷裁,立尽西风雁不来。

骊山有感

唐代 • 李商隐

骊岫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

平明每幸长生殿,不从金舆惟寿王。

石灰吟

明代 •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秋声赋

宋代 • 欧阳修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予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

“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夫!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谢逸
简介描述:

谢逸(1068年-1112年),字无逸,号溪堂先生,临川(江西抚州)人。宋代诗人,词人。

少孤贫,屡试不第,以布衣终老。谢逸人品很高,谢逸工诗善文,与弟谢薖齐名,并称“二谢”。他又曾作蝴蝶诗300首,中多佳句,人称“谢蝴蝶”。 1112年,谢逸卒,时年四十五岁。

他的诗文很受黄庭坚赏识,他的诗风格寒瘦劲健,隽拔之中,时露清新,稍逊于黄庭坚、陈师道。谢逸不仅以诗著名,他的词也见重于一时。《复斋漫录》载他经过黄州杏花村馆题于馆壁,经过的人必定要向驿卒借笔抄写,驿卒感到很苦,就用泥涂掉了。他的词,长于写景,风格清丽,极锻炼之工。著有《溪堂集》10卷,原本久佚,今本是清人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又有《溪堂词》1卷。

谢逸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