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

唐代王维

暮持筇竹杖,相待虎溪头。

催客闻山响,归房逐水流。

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

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 

白话译文

傍晚拿着筇竹手杖,在虎溪头等人。

催促游客快点走,听到了山的回响,借住的山房傍着水流。

野花一丛丛地开得灿烂,谷鸟偶尔在一片幽寂中鸣叫一声。

夜晚在空旷寂寥的林子里坐着,吹着那寒凉似秋风的松风。

词句注释

  1. 过:过访。感化寺:在陕西西安市辖县蓝田。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曰:“辄便独往山中,憩感配寺。”按,严挺之《大智禅师碑铭》云:“邀至京师,游于终南化感寺。”《旧唐书·方伎传》:“义福……初止蓝田化感寺。”《宋高僧传》卷九《义福传》同。疑此诗原作化感寺,误倒而为感化寺,化、配草书形近,因又误而为感配寺。
  2. 筇竹杖:用筇竹所制的手杖。因筇竹竹节美观,被视为做手杖的优良材料。上人:和尚之别称。
  3. 虎溪头:相传东晋慧远法师居庐山东林寺,送客不过溪,过此,虎辄号鸣,故名虎溪。
  4. 山响:山谷的回声。
  5. 林:一作“村”。

作品赏析

此诗前四句描写爬山的行迹:拿什么登山装备,在哪里会合,山中行进、住宿地点。诗歌前四句大体内容如此,但若如此翻译,则恰恰把诗句的精妙处完全错过了。前四句平平敷写中传达出一种游兴。诗人兴致浓厚,“相待”表现出诗人游兴大发,远远将同伴甩在后面。“催客闻山响”一句,仿佛让读者看到一个兴奋的游人,对着山峰玩着回声游戏,顺带嘲弄一下朋友。住宿的山房伴着清幽的小溪,虽然第四句仍然描写动态的流水,但已经为下文对幽静山景的描写作了铺垫。诗歌第六句“谷鸟一声幽”,以一声鸟鸣突出山谷幽静,笔法巧妙。南北朝时期的诗人已经巧用“一声”,以此为诗歌增加诗趣。“望枝疑数处,寻空定一声”(沈君攸《同陆廷尉惊早蝉诗》)、“雷叹一声响,雨泪忽成行”(萧统《有所思》)都写得颇有趣味。王维长于以动衬静,“谷鸟一声幽”“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的手法颇为相近,而各自贴合各自诗境。中晚唐的诗人常常学习前人这种写法,如卢仝《掩关铭》“不如掩关坐,幽鸟时一声”。可见王维作诗既善于学习前人,又启发了后人的诗思。

创作背景

此诗是王维隐居蓝田辋川时与裴迪同游之作。诗题中“感化寺”之名尚存争议,宋蜀本作“感配寺”,清赵殿成《王右丞诗集笺注》作“感化寺”,宁蜀本、明十卷本、《文苑英华》作“化感寺”。在唐代其他人的著作中记载,终南山有感化寺:“邀至京师,游于终南化感寺”(严挺之),《旧唐书》也记载有“蓝田化感寺”之名。王维与裴迪一起到感化寺游玩并且拜访昙兴上人,作此诗。

名家点评

  •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钟云:“催客”字妙(“催客”句下)。钟云:好路径(“归房”句下)。钟云:了不相干,写我幽情(“谷鸟”句下)。

清·吴煊、黄培芳《唐贤三昧集笺注》:“待”“催”二字相应。顾云:此景此意,只在目前,人不道著,幽邃可想。后半幽邃之景,宛然清雅。

猜你喜欢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代 •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侧犯·咏芍药

宋代 • 姜夔

恨春易去,甚春却向扬州住。微雨,正茧栗梢头弄诗句。红桥二十四,总是行云处。无语,渐半脱宫衣笑相顾。

金壶细叶,千朵围歌舞。谁念我、鬓成丝,来此共尊俎。后日西园,绿阴无数。寂寞刘郎,自修花谱。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代 •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绿水词

唐代 • 李贺

今宵好风月,阿侯在何处?

为有倾人色,翻成足愁苦。

东湖采莲叶,南湖拔蒲根。

未持寄小姑,且持感愁魂。

河传·燕飏

五代 • 顾敻

燕飏。晴景。小窗屏暖,鸳鸯交颈。菱花掩却翠鬟欹,慵整。海棠帘外影。

绣帏香断金鸂鶒。无消息。心事空相忆。倚东风。春正浓。愁红。泪痕衣上重。

王维
简介描述:

王维(693年或694年或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省运城市)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

出身太原王氏分支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王维被责授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上元二年(761年)七月去世,享年六十一岁。

王维不仅参禅悟理,学庄信道,还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年间,尤长五言。其诗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其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之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