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

宋代李师中

子规啼破城楼月,画船晓载笙歌发。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

佳人相对泣,泪下罗衣湿。从此信音稀,岭南无雁飞。

白话译文

在梦中被子规鸟的啼叫唤醒,抬头向窗外望去,城楼上挂着一弯残月,仿佛被子规鸟啼破了似的。我乘着华丽的船就要出发,江水清澈,两岸的荔枝,娇红欲滴;蒙蒙的细雨,笼罩万家。

在别离之时,佳人与我相对而泣,热泪滚滚,打湿了锦衣。此去一别,天各一方,不知何日重逢。岭南偏远,鸿雁难以飞到,想必书信稀少。

词句注释

  1. 菩萨蛮: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花间意”“重叠金”等。双调四十四字,前后片各两仄韵,两平韵,平仄递转。
  2. 罗衣: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
  3. 岭南:在五岭以南的广大地区,包括现在的广东、广西全境,以及湖南、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区。

作品赏析

全词景色清丽,感情深挚,意境深远。词为“题别”而作,通篇围绕一个“别”字做文章。上片起句写临别前情景。词人将要离开广西了,黎明之前子规鸟就不住地啼呜,把他从梦中唤醒。他举头看看窗外,一弯残月高挂西天,好像是被子规啼破了似的。这一句至少有四层意思:第一写出了早起之景;第二点明临别之时(子规鸣于农历三月);第三写归去之思(相传子规鸣声似“不如归去”);第四抒写离别之情(古代以月圆状团聚,以月破状分离)。看似出语自然,细味含意无穷,洵为人工天籁。第二句写词人乘着华丽的官船将要出发,虽为写实,但实中带虚,所谓“晓载笙歌”者,乃是以“笙歌”兼指吹奏笙歌的乐妓,用语甚美,耐人寻味。三、四两句尤为入妙。画船在清澈的江中从容而行,只见两岸荔枝,娇红欲滴;蒙蒙烟雨,笼罩万家。这完全是画境,同时也是诗境。像这样色彩艳丽、意境阔大而又迷蒙的名句,在唐宋词中似不可多得。

过片二句写别情。佳人,谓画船中乐妓。这里不仅补足“笙歌”一词之意,而且进一步发抒离思。一位清正的地方官将要离任了,佳人也无法挽留,与词人相对而泣,滚滚热泪,湿透罗衣。这里让佳人把惜别的泪水倾泻出来,虽不够含蓄,但热烈真诚。结尾二句,系预想别后情景,对不可能继续通信表示耽心。“岭南无雁飞”,据陆佃《埤雅》云,雁飞不过衡阳,因南地极燠。广西岭南,故鸿雁更难飞到。此处运用鸿雁传书的典故,符合当地特点,显得十分妥贴。在古代诗歌中,一般是未曾言别,先盼书来;这里恰恰相反,未曾言别,先说无书,在写法上可算是个创新。但就意境而言,这个结尾则不如上阕那样优美,其失在于直,于曲则可,次似不宜。

此词妙选词炼字、首句“子规啼破城楼月”中的“破”字便是范例。子规、城楼、月,本是三个互不相干的概念,然着一“破”字,遂连成一体,形成浑一的境界。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词人岭南卸任之时。宋仁宗嘉祐三年至七年(1058年—1062年),李师中提点广西刑狱,权经略事。《宋史》本传言:“边人化其德,多画像立祠以事,称为桂州大夫,不敢名。还,知济、兖二州。”据此词结拍,乃别桂林时作,时为嘉祐七年(1062年)。

名家点评

  • 宋·范公偁《过庭录》:李师中诚之,帅桂罢归,一词题别云:“子规啼破城楼月,画船晓载笙歌发。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佳人相对泣,泪下罗衣湿。从此信音稀,岭南无雁飞。”荔枝烟雨,盖桂实景也。

猜你喜欢

过杨村

宋代 • 杨万里

石桥两畔好人烟,匹似诸村别一川。

杨柳荫中新酒店,蒲萄架下小渔船。

红红白白花临水,碧碧黄黄麦际天。

政尔清和还在道,为谁辛苦不归田?

醒心亭记

宋代 • 曾巩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材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

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少年游·并刀如水

宋代 • 周邦彦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风入松·寄柯敬仲

元代 • 虞集

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书诏许传宫烛,轻罗初试朝衫。

御沟冰泮水挼蓝。飞燕语呢喃。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银字泥缄。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水龙吟·寿梅津

宋代 • 吴文英

杜陵折柳狂吟,砚波尚湿红衣露。仙桃宴早,江梅春近,还催客句。宫漏传鸡,禁门嘶骑,宦情熟处。正黄编夜展,天香字暖,春葱剪、红蜜炬。

宫帽鸾枝醉舞。思飘扬、臞仙风举。星罗万卷,云驱千阵,飞毫海雨。长寿杯深,探春腔稳,江湖同赋。又看看便系,金狨莺晓,傍西湖路。

李师中
简介描述:

李师中(1013年-1078年),字诚之。楚丘(今山东曹县)人。中国宋代词人、大臣。

李师中于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中进士,授并州推官。知洛川、敷政县,改管干鄜延路经略机宜事。嘉祐三年(1058年),提点广西刑狱、权经略事。嘉祐七年(1062年),知济州。历知兖州、凤翔府。神宗熙宁初,擢天章阁待制、河东都转运使。熙宁二年(1069年),西夏入侵,改秦凤璐经略安抚使、知秦州。坐与王韶意见不和,降知舒州。

熙宁四年(1071年),徙知洪州。历知登州、齐州。熙宁七年(1074年),知瀛洲。以上书言事忤执政,贬和州团练副使安置。稍徙单州。复右司郎中,分司南京。元丰元年(1078)卒,年六十六。著有今《珠溪集》一卷等。《全宋词》据《过庭录》录存其词1首。

李师中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