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中赠邹容

近现代章太炎

邹容吾小弟,被发下瀛州。

快剪刀除辫,干牛肉作糇。

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

临命须掺手,乾坤只两头!

白话译文

我敬爱的小弟邹容,年纪青青就远渡东瀛。

把反动学监的辫子剪下示众,你为反清救国,废寝忘食奔忙不停。

万恶的反动派把你捕入牢笼,顿时秋风萧瑟,天地也悲愤难平。

不要紧!至死我与你携手并肩,顶住它!咱俩是气冲霄汉的英雄!

词句注释

  1. 邹容:字蔚丹,四川巴县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留学日本,次年回上海,出版《革命军》一书,鼓吹革命,提出建立“自由独立”的“中华共和国”的理想。1905年病逝狱中,年仅二十一岁。
  2. 小弟:章炳麟比邹容大十八岁,故以小弟称之。
  3. 被发:即披发。古时男子二十岁束发加冠。邹容留学日本方十八岁,尚未束发。瀛洲:传说为渤海中一座仙山。此指日本。
  4. 除辫:剪掉辫子,指邹容在日本毅然剪辫。一说指邹容将清政府派去的留日陆军学生监督姚文甫的辫子强行剪掉。满族男子有留辫习俗,清统治者也强迫汉族人民蓄辫。当时视剪辫为一种革命举动。
  5. 糇:干粮。
  6. 悲秋:对秋景而哀伤。此指悲哀。
  7. 临命:临死。掺:同“搀”。
  8. 乾坤:天地。

作品赏析

此诗首联开头就用“邹容吾小弟”,只这一句,就把自己对邹容的那种亲切、喜爱之情活脱脱地表现出来。“被发下瀛州”,指邹容还不到成年,就已“下瀛州”了。

颔联“快剪刀除辫,干牛肉作糇”,赞扬了邹容的革命精神。诗中主要是根据生活中的两件具体事情来进行刻画的,一件是邹容在日本留学时,为了抗议清政府镇压学生的爱国运动,不仅自己率先剪断辫子,而且还联合同学剪掉了留日学生监督姚文甫的辫子,挂在留学生会馆屋梁上示众。第二件是顾不上吃饭,把牛肉当饭吃,通过这两件事的描写表现出诗人为革命已经到了出生入死,为革命奔波忙碌到了忘我的境界。

颈联“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写出人们为英雄不幸入狱而感到无限伤悲。“英雄”表示对邹容的敬仰,“悲秋”说明了邹容入狱,天地同悲。

尾联“ 革命须掺手,乾坤只两头” ,是说自己和邹容为了革命事业,同仇敌忾,并肩作战,甚至不怕牺牲的革命气概。

这首诗气概昂扬,激情振奋,语言朴实自然,读来朗朗上口,全诗都具有一种亲和、赞扬和共进的乐观精神,这一切都与他主张的革命宣传要激扬通俗的风格相一致,诗中所含的战斗精神也成为诗人革命性的真实写照。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七月。此年六月三十日,作者因在上海《苏报》上发表为邹容《革命军》写的序文和《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遭清廷逮捕。邹容第二天获知消息后,挺身自投狱中,承担责任。二人在狱中互相赠诗勉励,这是作者为邹容所写的一首诗。

名家点评

  • 现代文学家鲁迅《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狱中所作诗并不难懂,这使我感动,也至今没有忘记。
  •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杨早:章太炎这首诗写得明快简洁,全不似他日后的古奥晦涩。他抱了必死的决心,与邹容互勉,自然不屑再寻章摘句,刻意雕琢。全诗意气豪迈,不作儿女伤感态,既表现民不畏死的勇气,又传达着与邹容惺惺相惜的情谊,寥寥数语,革命家的气魄跃然纸上,不亚于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20世纪中国文学名作典藏》)

猜你喜欢

送人游岭南

唐代 • 戴叔伦

少别华阳万里游,近南风景不曾秋。

红芳绿笋是行路,纵有啼猿听却幽。

茶瓶儿·杨花糁径樱桃落

清代 • 纳兰性德

杨花糁径樱桃落。绿阴下、晴波燕掠,好景成担阁。秋千背倚, 风态宛如昨。

可惜春来总萧索。人瘦损、纸鸢风恶。多少芳笺约,青鸾去也,谁与劝孤酌?

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层楼。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风雨佛狸愁。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

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

石灰吟

明代 •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桂林路中作

唐代 • 李商隐

地暖无秋色,江晴有暮晖。

空馀蝉嘒嘒,犹向客依依。

村小犬相护,沙平僧独归。

欲成西北望,又见鹧鸪飞。

章太炎
简介描述:

章太炎(1869年1月12日—1936年6月14日),浙江余杭人,原名学乘,字枚叔,后易名为炳麟。因反清意识浓厚,慕顾绛(顾炎武)的为人行事而改名为绛,号太炎。世人常称之为“太炎先生”。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后自认“民国遗民”。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朴学大师,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朴学等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著述甚丰。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任《时务报》撰述,因参加维新运动被通缉,流亡日本。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因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并为邹容《革命军》作序,即《革命军》序,触怒清廷,被捕入狱。光绪三十年(1904年)与蔡元培等合作,发起光复会。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出狱后,孙中山等迎其至日本,参加同盟会,主编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与改良派展开论战。宣统三年(1911年)上海光复后回国,主编《大共和日报》,并任孙中山总统府枢密顾问。曾参加张謇统一党,散布“革命军兴,革命党消”言论。民国二年(1913年)宋教仁被刺后,前往北京,为袁世凯禁锢,袁世凯死后被释放。民国六年(1917年)脱离孙中山改组的国民党,在苏州设章氏国学讲习会,以讲学为业。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在苏州主持章氏国学讲习会,主编《制言》杂志。晚年愤恨日本侵略中国,积极赞助抗日救亡运动。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6月14日,章太炎病逝。

章太炎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