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过贾谊宅

唐代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白话译文

你被贬于此寂寞地住了三载,万古留下你客居楚地的悲哀。

踏着秋草独自寻觅你的足迹,只有黯淡的斜阳映照着寒林。

为何明君却独对你恩疏情薄,湘水无情怎知后人凭吊之意?

江山已经冷落草木已经凋零,可怜你究竟何故被贬到此地!

词句注释

  1. 贾谊:西汉文帝时政治家、文学家。后被贬为长沙王太傅,长沙有其故址。
  2. 谪宦:贬官。栖迟:淹留。像鸟儿那样的敛翅歇息,飞不起来。
  3. 楚客:流落在楚地的客居,指贾谊。长沙旧属楚地,故有此称。一作“楚国”。
  4. 独:一作“渐”。
  5. 汉文:指汉文帝。
  6. 摇落处:一作“正摇落”。

作品赏析

这是一篇堪称唐诗精品的怀古七律。它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还是着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间处处有诗人的自我在,但这些又写得不那么显露,而是很讲究含蓄蕴藉的,诗人善于把自己的身世际遇、悲愁感兴,巧妙地结合到诗歌的形象中去,于曲折处微露讽世之意,给人以警醒的感觉。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三年谪宦”,只落得“万古”留悲,上下句意钩连相生,呼应紧凑,给人以抑郁沉重的悲凉之感。“此”字,点出了“贾谊宅”。“栖迟”,这种生活本就是惊惶不安的,用以暗喻贾谊的侘傺失意,是恰切的。“楚客”,标举贾谊的身份。一个“悲”字,直贯篇末,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刘长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颔联是围绕题中的“过”字展开描写的。“秋草”,“寒林”,“人去”,“日斜”,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而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一种景仰向慕、寂寞兴叹的心情,油然而生。寒林日斜,不仅是眼前所见,也是贾谊当时的实际处境,也正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势的写照。益以“空见”,更进一层地把哲人其萎,回天乏术、无可奈何的痛苦和怅惘,抒写得沁人心脾。这两句诗还化用了贾谊《鵩鸟赋》的句子。贾谊在长沙时,看到古人以为不祥的鵩鸟,深感自己的不幸,因而在赋中发出了“庚子日斜兮,鵩集余舍”“野鸟入室兮,主人将去”的感喟。刘长卿借用其字面,创造了“人去后”“日斜时”的倍觉黯然的气氛。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颈联从贾谊的见疏,隐隐联系到自己。号称“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犹”这样薄恩,那么,当时昏聩无能的唐代宗,对刘长卿当然更谈不上什么恩遇了;刘长卿的一贬再贬,沉沦坎坷,也就是必然的了。这就是所谓“言外之意”。诗人将暗讽的笔触曲折地指向当今皇上,手法是相当高妙的。接着,笔锋一转,写出了这一联的对句“湘水无情吊岂知”。这也是颇得含蓄之妙的。湘水无情,流去了多少年光。楚国的屈原哪能知道上百年后,贾谊会来到湘水之滨吊念自己;西汉的贾谊更想不到近千年后的刘长卿又会迎着萧瑟的秋风来凭吊自己的遗址。后来者的心曲,恨不起古人于地下来倾听,当世更没有人能理解。诗人由衷地在寻求知音,那种抑郁无诉、徒呼无门的心境,刻画得十分动情,十分真切。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尾联出句刻画了作者独立风中的形象。仿佛他在宅前徘徊,暮色更浓了,江山更趋寂静。一阵秋风掠过,黄叶纷纷飘落,在枯草上乱舞。这幅荒村日暮图,正是刘长卿活动的典型环境。它象征着当时国家的衰败局势,与第四句的“日斜时”映衬照应,加重了诗篇的时代气息和感情色彩。“君”,既指代贾谊,也指代刘长卿自己;“怜君”,不仅是怜人,更是怜己。“何事到天涯”,可见二人原本不应该放逐到天涯。这里的弦外音是:刘长卿和贾谊都是无罪的,不应该受到这样严厉的惩罚。这是对强加在他们身上的不合理现实的强烈控诉。这故为设问的结尾,暗含着诗人抑制不住的悲伤和伤心哀惋的叹喟。诗人联系与贾谊遭贬的共同的遭遇,心理上更使眼中的景色充满凄凉寥落之情。满腹牢骚,对历来有才人多遭不幸感慨系之,更是将自己和贾谊融为一体。

创作背景

此诗的内容,与作者的迁谪生涯有关。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第一次迁谪在唐肃宗至德三年(758年)春天,由苏州长洲县尉被贬为潘州南巴县尉;第二次在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至大历十二年(777年)间的一个深秋,因被诬陷,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为睦州司马。从诗中所描写的深秋景象来看,此诗当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那时正是秋冬之交,与诗中节令恰相符合。

在一个深秋的傍晚,诗人只身来到长沙贾谊的故居。贾谊,是汉文帝时著名的政论家,因被权贵中伤,出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虽被召回京城,但不得大用,抑郁而死。类似的遭遇,使刘长卿伤今怀古,感慨万千,而吟咏出这首律诗。

名家点评

  • 明·高棅《唐诗品汇》:刘云:怨甚(“汉文有道”二句下)。
  •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初读之似海语,不知其最确切也,谊《鵩赋》云:“四月孟夏,庚子日斜,野鸟入室,主人将去。”“日斜”“人去”,即用谊语,略无痕迹。
  •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哀怨之甚,《鵩赋》中语,自然妙合。周珽曰:以风雅之神,行感忾之思,正如《鵩鸟》一赋,直欲悲吊千古。吴山民云;三、四无限凄伤,一结黯然。
  • 明·邢昉《唐风定》:深悲极怨,乃复妍秀温和,妙绝千古。
  • 清·胡以梅《唐诗贯珠》:松秀轻圆,中唐风致。
  • 清·朱之荆《增订唐诗摘钞》:黄生曰:后四句语语打到自家身上,怜贾正所以自怜也。三、四“人去”“日斜”,皆《鵩赋》中字,妙在用事无痕。
  • 清·赵臣瑗《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笔法顿挫,言外有无穷感慨,不愧中唐高调。
  • 清·吴瑞荣《唐诗笺要》:怨语难工,难在澹宕婉深耳。“秋草”“湘水”二语,尤当隽绝千古。
  •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谊之迁谪,本因被谗,今云何事而来,含情不尽。
  • 清·乔亿《大历诗略》:极沉挚以澹缓出之,结乃深悲而反咎之也。读此诗须得其言外自伤意,苟非迁客,何以低回如此?
  •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首二句叙贾谊宅,三四“过”字,五六入议,收以自己托意,亦全是言外有作诗人在,过宅人在。
  • 清·梅成栋《精选七律耐吟集》:“一唱三叹息,慷慨有余哀”,此种是也。
  • 清·施补华《岘佣说诗》:“汉文有道”一联可谓工矣。上联“芳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疑为空写,不知“人去”句即用《鵩赋》“主人将去”,“日斜”句即用“庚子日斜”。可悟运典之妙,水中着盐,如是如是。
  • 清·王闿运《湘绮楼说诗》:运典无痕迹。

猜你喜欢

南乡子·咏瑞香

清代 • 顾太清

花气霭芳芬,翠幕重帘不染尘。梦里真香通鼻观,氤氲。不是婷婷倩女魂。

细蕊缀纷纷,淡粉轻脂最可人。懒与凡葩争艳冶,清新。赢得嘉名自冠群。

满庭芳·红蓼花繁

宋代 • 秦观

红蓼花繁,黄芦叶乱,夜深玉露初零。霁天空阔,云淡楚江清。独棹孤篷小艇,悠悠过、烟渚沙汀。金钩细,丝纶慢卷,牵动一潭星。

时时横短笛,清风皓月,相与忘形。任人笑生涯,泛梗飘萍。饮罢不妨醉卧,尘劳事、有耳谁听?江风静,日高未起,枕上酒微醒。

三衢道中

宋代 • 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六月十四日宿东林寺

宋代 • 陆游

看尽江湖千万峰,不嫌云梦芥吾胸。

戏招西塞山前月,来听东林寺里锺。

远客岂知今再到,老僧能记昔相逢。

虚窗熟睡谁惊觉,野碓无人夜自舂。

汴河曲

唐代 •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刘长卿
简介描述:

刘长(zhǎng )卿(约726年-789或790年),字文房,世称刘随州,宣城(今属安徽)人,一说河间(今属河北)人,中国唐代诗人。

刘长卿年少时居嵩山读书,积学以备举业,然屡试不中。玄宗天宝八载(749年)登进士第,释褐任陈留浚仪县尉。安史之乱起,南奔流落江南,至德元载(756年)被采访使李希言任为长洲县尉。至德二载(757年)冬被谤陷狱,十二月遇赦,摄海盐令。因冤情未雪,被贬南巴尉。约大历三年(768年),前后任鄂岳转运判官。大历九年(774年),因拒绝观察使吴仲孺截留财赋,反被诬为贪赃,罢官后居义兴。后贬任睦州长史,其间与当时寓居浙江的诗人李嘉祐、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唱酬。建中元年(780年),任随州(今属湖北)刺史,世称刘随州。两年后因李希烈叛乱,弃官避地淮南、吴越,几年后去世。

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中年以后阅世日深,创作技巧也日益圆熟。五律简练浑括,于深密中见清秀,如《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新年作》等,都是精工锤炼之作。七律也多秀句,如“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历来传诵人口。《登余干古县城》等篇,情调安详,视野开阔,景象鲜明而浑融,语言洗练而流畅,在盛唐的精工高华之外另创一种清空流畅的风格。五绝《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送灵澈上人》《江中对月》则以白描取胜,饶有韵致。但刘长卿诗中也存在内容单薄、字句雷同、缺少变化的缺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