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用东坡先生韵

金朝赵秉文

秋光一片,问苍苍桂影,其中何物?一叶扁舟波万顷,四顾粘天无壁。叩枻长歌,嫦娥欲下,万里挥冰雪。京尘千丈,可能容此人杰?

回首赤壁矶边,骑鲸人去,几度山花发。澹澹长空今古梦,只有归鸿明灭。我欲从公,乘风归去,散此麒麟发。三山安在,玉箫吹断明月!

白话译文

秋夜月光洒满整片大地,我举起酒杯,对问无际的桂树下的月影:其中是什么东西呢?一叶小船独行在万顷波涛中,四周全是山峰环绕。我拿起船桨击打船舷高唱一曲,嫦娥仿佛要从天而降,挥舞着万里的冰雪。京城尘土千丈,怎能容得下如此人杰?

回首赤壁石旁边,骑鲸的人已经远去,不知过了多少载春秋。长空浩荡,千古之梦,也只得灰飞烟灭。我愿随着东坡,乘着风归去,披头散发。三山在何处?玉箫的乐声吹断了月亮皎洁的光芒。

词句注释

  1. 大江东去:词牌名,即“念奴娇”。该词牌双调一百字,前后阕各四仄韵,一韵到底,不甚拘平仄。上下阕后七句字数平仄相同。
  2. 苍苍:无边无际、空阔辽远的样子。
  3. 扁舟:小船。
  4. 粘天:贴近天,仿佛与天相连。
  5. 枻:船舷。
  6. 矶:石头。
  7. 骑鲸人:本指唐代李白,这里借指苏轼。
  8.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9. 今古:一作“千古”。
  10. 麒麟发:散乱的头发。

作品赏析

词的上片以问月起句。以“桂影”代月,以“秋光”衬托“桂影”,又以“苍苍”形容秋光,一片高洁苍凉之气,横空而降。古诗词以“问月”起笔,以苏轼为例,就有其《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清天”的千古绝唱。该词问月,虽化用苏词,却亦有新意。他的问月,点明了作词的时间:深秋的月明之夜,(当年苏轼游赤壁也恰是秋凉之夜)。他问:“苍苍桂影,其中何物”,其实答案已经巧寓其中:“桂影“之中,桂影而已。”所以,他的问月,不是在于探求,而是在于借问月点明作词的时间:秋季的月明之夜。这也正是东坡游览赤壁的时间。随后,作者笔锋一转,由月及人,此情此景,与当年一叶扁舟夜游赤壁的苏东坡极度相似。

“叩枻长歌,嫦娥欲下,万里挥冰雪”皆是对苏轼《赤壁赋》语意的隐括,虽只寥寥数语,但当年苏轼夜游赤壁的情景却尽观读者眼前,真是于平淡处见功力。“京尘千丈,可形容此人杰?”虽是问句,却表达了词作者的深切感慨。这两句从技法上来看,不仅由写景转入了抒情,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下片由此句的“人杰”不得见容“引发到”骑鲸人去“,由对苏轼一生坎坷际遇的深切同情及愤慨,转入自抒悲感。”几度山花发“写苏轼逝后光阴的流逝,读来不禁让人唏嘘不已,感慨万千。”澹澹长空今古梦,只有归鸿明天“化用杜牧《登乐游原》”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句,表露了作者吊古伤今,消极悲观的人生态度。”我欲从公“三句则语意更加决绝,欲与苏轼仙去,消极出世的思想更加表露无疑。但毕竟仙山难寻,只有徘徊月下,把满腔心事寄于玉箫罢了,故有”三山安在“句结尾。感怀、悲戚、无奈之意萦绕不绝。

该词虽是和韵之作,但作者借景抒情,借古伤今,与苏轼《念奴娇》之壮美相比,却也是别一番氛围和意境。

创作背景

该词创作于金朝衰败的时候。作者赵秉文非常仰慕苏轼,深受苏轼词作的影响。这首词是赵秉文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和韵之作。“用东坡先生韵”就是采用苏轼赤壁词的原韵。词作者因对苏轼被谪黄州际遇的深切同情与不平,且自己忧国忧民,但又无力挽救国之危亡,产生消极出世的的思想,写下了这篇借古讽今的词作。

名家点评

  • 金代文学家元好问《题闲闲书赤壁赋后》:“闲闲公乃以仙语追和之,非特词气放逸,绝去翰墨畦径,其字画亦无愧也。”
  • 清代文学家徐釚《词苑丛谈》:“状伟不羁,视‘大江东去’信在伯仲间。”

猜你喜欢

上湖南崔中丞

唐代 • 戎昱

山上青松陌上尘,云泥岂合得相亲。

举世尽嫌良马瘦,唯君不弃卧龙贫。

千金未必能移性,一诺从来许杀身。

莫道书生无感激,寸心还是报恩人。

下途归石门旧居

唐代 • 李白

吴山高,越水清,握手无言伤别情。

将欲辞君挂帆去,离魂不散烟郊树。

此心郁怅谁能论,有愧叨承国士恩。

云物共倾三月酒,岁时同饯五侯门。

羡君素书尝满案,含丹照白霞色烂。

余尝学道穷冥筌,梦中往往游仙山。

何当脱屣谢时去,壶中别有日月天。

俛仰人间易凋朽,钟峰五云在轩牖。

惜别愁窥玉女窗,归来笑把洪崖手。

隐居寺,隐居山,陶公炼液栖其间。

凝神闭气昔登攀,恬然但觉心绪闲。

数人不知几甲子,昨夜犹带冰霜颜。

我离虽则岁物改,如今了然失所在。

别君莫道不尽欢,悬知乐客遥相待。

石门流水遍桃花,我亦曾到秦人家。

不知何处得鸡豕,就中仍见繁桑麻。

翛然远与世事间,装鸾驾鹤又复远。

何必长从七贵游,劳生徒聚万金产。

挹君去,长相思,云游雨散从此辞。

欲知怅别心易苦,向暮春风杨柳丝。

生查子·烟雨晚晴天

五代 • 魏承班

烟雨晚晴天,零落花无语。难话此时心,梁燕双来去。

琴韵对薰风,有恨和情抚。肠断断弦频,泪滴黄金缕。

思佳客·迷蝶无踪晓梦沉

宋代 • 吴文英

迷蝶无踪晓梦沉,寒香深闭小庭心。欲知湖上春多少,但看楼前柳浅深。

愁自遣,酒孤斟。一帘芳景燕同吟。杏花宜带斜阳看,几阵东风晚又阴。

人日寄杜二拾遗

唐代 • 高适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赵秉文
简介描述:

赵秉文(1159年-1232年),字周臣, 号闲闲居士,别署闲闲老人,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中国金代后期文学家、诗人。

赵秉文自幼读书,17岁即参加乡试,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考中进士。任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上书论宰相胥持国当罢,宗室完颜守贞可大用。金章宗召问,言颇差异,因以讥讪免官。后起为同知岢岚军州事,转北京路转运司支度判官。泰和二年(1202年),召为户部主事,迁翰林修撰,十月,出为宁边州刺史,次年,改平定州刺史,治化清静。大安初为兵部郎中,兼翰林修撰,不久转翰林直学士。贞祐四年(1216年),拜为翰林侍讲学士。兴定元年(1217年),转侍读学士。后拜礼部尚书,兼侍读学士,同修国史,知集贤院事。兴定五年(1221年),复为礼部尚书。金哀宗继位,赵秉文改翰林学士,同修国史,兼益政院说书。正大九年(1232年),赵秉文病卒。

赵秉文一生仕5朝,官六卿,名声闻于朝野,平生以诗、文、书法名于世,为一时文士领袖。赵秉文多才多艺,诗文书画,无不精工。其诗善于师法前代名家,如七言古诗模仿李白、苏轼,五言古诗模仿陶渊明、王维,七言绝句则学习杨万里。在各种艺术成就中,尤其以书法成就最高。刘祁说他“平日字画工夫最深,诗其次,又其次散文也”。由于章宗后期沉湎声色,朝廷上下侈靡成风,浮艳尖新的文风随之而滋长。赵秉文不满于这种文风,力图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和政治影响加以挽救。著作有《资暇录》《易丛说》《道德真经集解》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