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柳烟中闻晓乌,风吹玉漏尽铜壶。
内官先向蓬莱殿,金合开香泻御炉。
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
月殿影开闻夜漏,水精帘卷近银河。
玉阶容卫宿千官,风猎青旂晓仗寒。
侍女先来荐琼蕊,露浆新下九霄盘。
九重天乐降神仙,步舞分行踏锦筵。
嘈囋一声钟鼓歇,万人楼下拾金钱。
金吾持戟护新檐,天乐声传万姓瞻。
楼上美人相倚看,红妆透出水精帘。
烟雾缭绕在宫禁的柳树间,隐约传来乌鸟的啼鸣。微风吹拂下玉漏声渐渐停歇,铜壶中的水也已滴尽。
宫中的内官们早已先行前往蓬莱殿。金色的香炉盒被打开,香气四溢,她们为御炉添上新的香料。
耸入云霄的金屋玉楼,响起了阵阵悦耳的笙歌。秋风一缕送来凉意,听到宫女们在戏谑挑逗。
在朦胧月光下殿门半开,静听更深夜阑铜壶滴漏。她把水晶帘高高卷挂,只有银河陪伴度深秋。
玉石砌成的台阶上,宿卫的官员们整夜守候。清晨的寒风中,青色的旗帜猎猎作响,显得庄严而寒冷。
侍女们早早地前来,献上珍贵的琼花玉蕊。那是从九天之上新采摘下来的,摆放在九霄盘中,露珠晶莹。
天宫中传来九重天上的仙乐,仿佛是神仙降临人间。舞者们踏着锦绣铺设的筵席,分行步舞,美轮美奂。
钟鼓之声嘈杂响起,随后又戛然而止,引得万人楼下的百姓纷纷俯身拾取从天上洒落的金钱,场面热闹非凡。
金吾卫手持长戟,威严地守护着新修的屋檐,天宫中的乐曲声远远传来,引得万民仰望。
楼上的美人相互依偎,透过水晶帘,红妆更显得娇艳欲滴,仿佛能穿透帘幕,映入每个人的眼帘。
唐人宫词,以写宫女愁怨、寂寞为多。顾况《宫词五首》专写宫中豪奢排场和弦歌不辍的情景,以另一侧面揭示出宫中艺妓的浪漫生活内容。第一首诗,描写清晨内官至蓬莱殿,打开金盒,将香料倒人香炉中。第二首诗,追写华清宫旧事,风吹玉漏声,帘卷银河近,而《霓裳羽衣曲》的歌舞,自在清虚想象中。第三首诗,写清晓侍女送来刚从承露盘上取下的露浆。第四首诗,描写万人争睹宫廷乐舞演奏的场景。第五首诗,承上首,描写宫妃倚栏观看乐舞。综观这五首诗,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它们不以宫中失宠女子为描写对象,也不单纯地抒写她们的怨愁心情,却将诗笔投向为香炉投放香料的内官,送露浆的宫女,描写万人争睹乐舞演奏,人物增多了,题材内容扩大了,表现功能提升了。这些艺术特质,都与王建《宫词一百首》相仿佛。他虽说只写了五首,却开启了《官词》独特风貌的先河。
其中第二首诗为五首中最为精致的一首。这首诗意境清复俊逸,意旨含蓄隐约。有关它的主题,众说纷纭。有人说是追忆华清宫的旧事,有人说是为了抒写宫娥的怨愁。两种说法都有道理。因为就全组诗来看,确是在追忆往事。但是拈出这一首来,写的又实在就是一位失意的官嫔。其实宫中诸种情事,都不妨作为追忆的对象,既然如此,不妨这样折衷地理解:顾况追忆的,本就是华清宫殿里宫人们的生活状态。
首句“玉楼天半起笙歌”,有人就据此认定,这首诗写的是位于骊山上的华清宫殿。半山上的宫殿,固然可以说是天半笙歌,但却不可拘泥地这样理解。因为“天半”本来就是人的心理感觉,如卢照邻《长安古意》也写道“梁家画阁天中起,汉帝金茎云外直”。其实梁王的画楼和汉武帝的金铜仙人都未必高人云天,但在普通人看来,那确是高不可及,遥遥在上的。这里的“天半"也是同样的意思。在遭受冷落的宫人看来,玉楼上皇帝举行的欢宴,离自己是那么的遥远。仿佛是天上的楼台,永远无法到达。虽然如此,那欢宴的声音还是清晰地传入了女主人公的耳中。不仅有吹笙唱曲的声音,连宫嫔们的调笑声也听得清清楚楚,她们是欢笑是那样喜悦。更反衬出女主人公心情的黯淡忧伤。只是在诗人写来,却全然不落行迹。
后面两句写女主人公这边的状态。月亮照着殿堂,在地上留下了淡淡的影子。铜壶滴漏的声音也漓滴答答地一声声响起,敲在女主人公的心头。这一切都在提醒她,夜已经深了。因为漏声都能听见,说明玉楼中暄闹的宴会也已经结束,皇帝和宠妃都回去休息了。可是,女主人公睡不着。她卷起帘子,仰望夜空,觉得那天上的银问,离自己却非常近。这一句非常切合人物心理。当一个人遭到他人疏远的时侯,往往会对另一件事物产生莫名的亲近感。这里写她觉得银河近,是从反面写君恩的遥远,与首句的“玉楼天半”相对应。同时,后半首的冷清寂寞与前半首的热闹喧哗也形成了握烈的对比,在对比中,传达了失意者深深的哀怨。
这首诗造语风雅,言外见意,哀而不伤,深得风人之旨。通过欢乐与冷寂的对比,从侧面展示了失宠宫女的痛苦心理。诗中以他人得宠的欢乐反衬女主人公失宠的凄寂,别殿里笙歌阵阵笑语声欢,自己则独听更漏,遥望星河,长夜不寐。一闹一静,一荣一枯,对比鲜明,也从中道出了盛唐时期统治阶级的腐败以及堕落。
顾况与柳浑、李泌友善,贞元三年(787年),柳浑辅政,征顾况为校书郎。后李泌入朝,顾况又迁为著作佐郎。贞元五年(789年),李泌卒,顾况作《海鸥咏》,嘲讽权贵,被贬为饶州司户,出京。顾况写作《宫词五首》,当在京任校书郎、著作佐郎这段时间内,约在贞元三至五年间。安史之乱后,政局动荡,由帝王召集的宫廷诗会或命题作诗就大为减少了。这时,以描摹宫廷生活为特色的“宫词”一体慢慢生发了出来。这组《宫词五首》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黄州定惠院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今年复与参寥禅师及二三子访焉,则园已易主。主虽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花白而圆,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此木不为人所喜,稍稍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既饮,往憩于尚氏之第。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处修洁,如吴越间人,竹林花圃皆可喜。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崔成老弹雷氏琴,作悲风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晚乃步出城东,鬻大木盆,意者谓可以注清泉,瀹瓜李,遂夤缘小沟,入何氏、韩氏竹园。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既辟地矣,遂置酒竹阴下。有刘唐年主簿者,馈油煎饵,其名为甚酥,味极美。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乃径归。道过何氏小圃,乞其藂橘,移种雪堂之西。坐客徐君得之将适闽中,以后会未可期,请予记之,为异日拊掌。时参寥独不饮,以枣汤代之。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
楞伽堆案前,楚辞系肘后。
人生有穷拙,日暮聊饮酒。
只今道已塞,何必须白首?
凄凄陈述圣,披褐鉏俎豆。
学为尧舜文,时人责衰偶。
柴门车辙冻,日下榆影瘦。
黄昏访我来,苦节青阳皱。
太华五千仞,劈地抽森秀。
旁古无寸寻,一上戛牛斗。
公卿纵不怜,宁能锁吾口?
李生师太华,大坐看白昼。
逢霜作朴樕,得气为春柳。
礼节乃相去,憔悴如刍狗。
风雪直斋坛,墨组贯铜绶。
臣妾气态间,唯欲承箕帚。
天眼何时开,古剑庸一吼。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娇软不胜垂,瘦怯那禁舞。多事年年二月风,翦出鹅黄缕。
一种可怜生,落日和烟雨。苏小门前长短条,即渐迷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