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词五首

唐代顾况

其一

禁柳烟中闻晓乌,风吹玉漏尽铜壶。

内官先向蓬莱殿,金合开香泻御炉。

其二

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

月殿影开闻夜漏,水精帘卷近银河。

其三

玉阶容卫宿千官,风猎青旂晓仗寒。

侍女先来荐琼蕊,露浆新下九霄盘。

其四

九重天乐降神仙,步舞分行踏锦筵。

嘈囋一声钟鼓歇,万人楼下拾金钱。

其五

金吾持戟护新檐,天乐声传万姓瞻。

楼上美人相倚看,红妆透出水精帘。

白话译文

其一

烟雾缭绕在宫禁的柳树间,隐约传来乌鸟的啼鸣。微风吹拂下玉漏声渐渐停歇,铜壶中的水也已滴尽。

宫中的内官们早已先行前往蓬莱殿。金色的香炉盒被打开,香气四溢,她们为御炉添上新的香料。

其二

耸入云霄的金屋玉楼,响起了阵阵悦耳的笙歌。秋风一缕送来凉意,听到宫女们在戏谑挑逗。

在朦胧月光下殿门半开,静听更深夜阑铜壶滴漏。她把水晶帘高高卷挂,只有银河陪伴度深秋。

其三

玉石砌成的台阶上,宿卫的官员们整夜守候。清晨的寒风中,青色的旗帜猎猎作响,显得庄严而寒冷。

侍女们早早地前来,献上珍贵的琼花玉蕊。那是从九天之上新采摘下来的,摆放在九霄盘中,露珠晶莹。

其四

天宫中传来九重天上的仙乐,仿佛是神仙降临人间。舞者们踏着锦绣铺设的筵席,分行步舞,美轮美奂。

钟鼓之声嘈杂响起,随后又戛然而止,引得万人楼下的百姓纷纷俯身拾取从天上洒落的金钱,场面热闹非凡。

其五

金吾卫手持长戟,威严地守护着新修的屋檐,天宫中的乐曲声远远传来,引得万民仰望。

楼上的美人相互依偎,透过水晶帘,红妆更显得娇艳欲滴,仿佛能穿透帘幕,映入每个人的眼帘。

词句注释

  1. 宫词:古代的一种诗体,多写宫廷生活琐事。
  2. 禁柳:禁宫的柳树。
  3. 玉漏:古计时器。铜壶:亦为计时器。与玉漏一起称为“玉漏铜壶”或“铜壶滴漏”。以铜壶盛水,壶底穿有一小孔,壶中立箭,上刻度数,壶中之水以漏渐减,箭上度数亦渐次显露,即可依度计时,击鼓报更,击钟报点(每夜分为五更,每更分为五点)。玉漏指漏箭,铜壶指漏壶。
  4. 内官:宦官。蓬莱殿: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年),改大明宫为蓬莱宫,蓬莱殿在此宫中。
  5. 玉楼:装饰精美的高楼,或谓被月光普照的高楼。这里指帝王居住的华丽楼阁。天半:即半天,形容高耸云霄。笙歌:伴着乐声的歌。笙,管乐器,此处泛指乐器。
  6. 宫嫔:唐制,皇后以下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四夫人,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九嫔。这里泛指宫中妃嫔。和:宫嫔的欢笑声与笙歌声融汇成一片。
  7. 月殿:即月宫,传说月中有广寒宫,嫦娥所居。影开:指云散月出。漏:指计时漏壶滴水声。
  8. 水精帘:即水晶帘,形容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银河:一作“银河”。
  9. 容卫:仪卫。
  10. 风猎:风声。
  11. 九霄盘:即金人捧露盘。《三辅黄图》卷五引《汉武故事》载,汉武帝时祭太乙,升通天台以俟神灵。上有承露盘,仙人掌擎玉杯,以承云表之露。
  12. 嘈囋:声音喧闹、杂乱。
  13. 金吾:掌京城防务的官。

作品赏析

唐人宫词,以写宫女愁怨、寂寞为多。顾况《宫词五首》专写宫中豪奢排场和弦歌不辍的情景,以另一侧面揭示出宫中艺妓的浪漫生活内容。第一首诗,描写清晨内官至蓬莱殿,打开金盒,将香料倒人香炉中。第二首诗,追写华清宫旧事,风吹玉漏声,帘卷银河近,而《霓裳羽衣曲》的歌舞,自在清虚想象中。第三首诗,写清晓侍女送来刚从承露盘上取下的露浆。第四首诗,描写万人争睹宫廷乐舞演奏的场景。第五首诗,承上首,描写宫妃倚栏观看乐舞。综观这五首诗,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它们不以宫中失宠女子为描写对象,也不单纯地抒写她们的怨愁心情,却将诗笔投向为香炉投放香料的内官,送露浆的宫女,描写万人争睹乐舞演奏,人物增多了,题材内容扩大了,表现功能提升了。这些艺术特质,都与王建《宫词一百首》相仿佛。他虽说只写了五首,却开启了《官词》独特风貌的先河。

其中第二首诗为五首中最为精致的一首。这首诗意境清复俊逸,意旨含蓄隐约。有关它的主题,众说纷纭。有人说是追忆华清宫的旧事,有人说是为了抒写宫娥的怨愁。两种说法都有道理。因为就全组诗来看,确是在追忆往事。但是拈出这一首来,写的又实在就是一位失意的官嫔。其实宫中诸种情事,都不妨作为追忆的对象,既然如此,不妨这样折衷地理解:顾况追忆的,本就是华清宫殿里宫人们的生活状态。

首句“玉楼天半起笙歌”,有人就据此认定,这首诗写的是位于骊山上的华清宫殿。半山上的宫殿,固然可以说是天半笙歌,但却不可拘泥地这样理解。因为“天半”本来就是人的心理感觉,如卢照邻《长安古意》也写道“梁家画阁天中起,汉帝金茎云外直”。其实梁王的画楼和汉武帝的金铜仙人都未必高人云天,但在普通人看来,那确是高不可及,遥遥在上的。这里的“天半"也是同样的意思。在遭受冷落的宫人看来,玉楼上皇帝举行的欢宴,离自己是那么的遥远。仿佛是天上的楼台,永远无法到达。虽然如此,那欢宴的声音还是清晰地传入了女主人公的耳中。不仅有吹笙唱曲的声音,连宫嫔们的调笑声也听得清清楚楚,她们是欢笑是那样喜悦。更反衬出女主人公心情的黯淡忧伤。只是在诗人写来,却全然不落行迹。

后面两句写女主人公这边的状态。月亮照着殿堂,在地上留下了淡淡的影子。铜壶滴漏的声音也漓滴答答地一声声响起,敲在女主人公的心头。这一切都在提醒她,夜已经深了。因为漏声都能听见,说明玉楼中暄闹的宴会也已经结束,皇帝和宠妃都回去休息了。可是,女主人公睡不着。她卷起帘子,仰望夜空,觉得那天上的银问,离自己却非常近。这一句非常切合人物心理。当一个人遭到他人疏远的时侯,往往会对另一件事物产生莫名的亲近感。这里写她觉得银河近,是从反面写君恩的遥远,与首句的“玉楼天半”相对应。同时,后半首的冷清寂寞与前半首的热闹喧哗也形成了握烈的对比,在对比中,传达了失意者深深的哀怨。

这首诗造语风雅,言外见意,哀而不伤,深得风人之旨。通过欢乐与冷寂的对比,从侧面展示了失宠宫女的痛苦心理。诗中以他人得宠的欢乐反衬女主人公失宠的凄寂,别殿里笙歌阵阵笑语声欢,自己则独听更漏,遥望星河,长夜不寐。一闹一静,一荣一枯,对比鲜明,也从中道出了盛唐时期统治阶级的腐败以及堕落。

创作背景

顾况与柳浑、李泌友善,贞元三年(787年),柳浑辅政,征顾况为校书郎。后李泌入朝,顾况又迁为著作佐郎。贞元五年(789年),李泌卒,顾况作《海鸥咏》,嘲讽权贵,被贬为饶州司户,出京。顾况写作《宫词五首》,当在京任校书郎、著作佐郎这段时间内,约在贞元三至五年间。安史之乱后,政局动荡,由帝王召集的宫廷诗会或命题作诗就大为减少了。这时,以描摹宫廷生活为特色的“宫词”一体慢慢生发了出来。这组《宫词五首》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名家点评

其二

  • 明代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引明代吴山民:前二句可欣可羡,后两句但写景而情具妙备。引明代徐用吾:只用一“秋”字,便含多少言外意。
  • 清代吴瑞荣《唐诗笺要》:宫词多作怨望,此独不然,当是逋翁特地出脱处。
  • 清代乔亿《大历诗略》:此亦追忆华清旧事
  • 清代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在宫词中,此首恰当行。
  • 清代孙洙《唐诗三百首》:此诗不言怨情,而怨情显露言外。若无心人,安得于夜深时犹在此间一一闻之,悉而见之明耶?
  •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首二句言笑语笙歌。传从空际,当是咏骊山宫殿,故远处皆闻之。后二句但言风传玉漏,帘卷银河,而《霓裳》歌舞,自在清虚想象之中。

猜你喜欢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宗臣事有征,庙算在休兵。

天与三台座,人当万里城。

朔南方偃革,河右暂扬旌。

宠锡从仙禁,光华出汉京。

山川勤远略,原隰轸皇情。

为奏薰琴唱,仍题宝剑名。

闻风六郡伏,计日五戎平。

山甫归应疾,留侯功复成。

歌钟旋可望,衽席岂难行。

四牡何时入,吾君忆履声。

楮亭记

明代 • 袁中道

金粟园后,有莲池二十余亩,临水有园,楮树丛生焉。予欲置一亭纳凉,或劝予:“此不材木也,宜伐之,而种松柏。”予曰:“松柏成阴最迟,予安能待。”或曰:“种桃李。”予曰:“桃李成荫,亦须四五年,道人之迹如游云。安可枳之一处?予期目前可作庇阴者耳。楮虽不材,不同商丘之木,嗅之狂醒三日不已者,盖亦界于材与不材之间者也。以为材,则不中梁栋枅栌之用;以为不材,则皮可为纸,子可为药,可以染绘,可以颒面,其用亦甚夥。昔子瞻作《宥老楮诗》,盖亦有取于此。”

今年夏,酷暑,前堂如炙,至此地则水风泠泠袭人,而楮叶皆如掌大,其阴甚浓,遮樾一台。植竹为亭,盖以箬,即曦色不至,并可避雨。日西,骄阳隐蔽层林,啼鸟沸叶中,沉沉有若深山。数日以来,此树遂如饮食衣服,不可暂废,深有当于予心。自念设有他树,犹当改植此,而况已森森如是,岂惟宥之哉?且将九锡之矣,遂取之以名吾亭。

剑客

唐代 • 齐己

拔剑绕残尊,歌终便出门。

西风满天雪,何处报人恩?

勇死寻常事,轻雠不足论。

翻嫌易水上,细碎动离魂。

牧童词

唐代 • 李涉

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顾况
简介描述:

顾况(?-820年),字逋翁,祖籍云阳(今江苏丹阳),迁家海盐(今属浙江)横山。唐朝大臣、诗人、画家、鉴赏家。

顾况于至德二载(757年)进士及第。建中二年(781年)至贞元二年(786年)为韩滉幕府判官。贞元三年(787年),李泌为其荐引,入朝任著作佐郎,五年(789年),其贬饶州司户参军,贞元八年(792年),其去官归隐,于茅山受道箓,自号“华阳真逸”。后常在茅山、海盐间往返,并游于江浙皖南一带。晚年行实不详,传云仙去,不知所终。

顾况在诗歌创作上,注重其社会功能。曾以《诗经》四言体作《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并仿效《诗经》小序,七古如《露青竹杖歌》《李供奉弹箜篌歌》等,以奇纵之气,化俚俗为奇险,于开合排宕中,极尽其意。观其《文论》篇,立论与中唐时期的一些古文家相似,亦可看出盛唐之后文学思想转变的动向。原集30卷,久佚。传世作品有《江南春图》。著有《逋翁集》,内多论画诗。

顾况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