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田横墓文

唐代韩愈

贞元十一年九月,愈如东京,道出田横墓下,感横义高能得士,因取酒以祭,为文而吊之,其辞曰:

事有旷百世而相感者,余不自知其何心。非今世之所稀,孰为使余欷歔而不可禁?余既博观乎天下,曷有庶几乎夫子之所为?死者不复生,嗟余去此其从谁?当秦氏之败乱,得一士而可王,何五百人之扰扰,而不能脱夫子於剑铓?抑所宝之非贤,亦天命之有常。昔阙里之多士,孔圣亦云其遑遑。苟余行之不迷,虽颠沛其何伤?自古死者非一,夫子至今有耿光。跽陈辞而荐酒,魂仿佛而来享

白话译文

贞元十一年九月,我去洛阳,从田横的墓旁经过,感叹田横义气高尚,得到贤士的爱戴,于是就取出酒来祭奠他,做一篇祭文来悼念他。文章是这样的:

事情有经过了上百世而相感应的,我现在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心情。您不是当今之世所崇尚的,是谁让我哽咽唏嘘不停啊?我看遍了全天下。哪有可以很您类似的行为啊?死的人不能再活胡来了,只感叹我离开您可以去跟随谁啊?当年秦朝拜乱的时候,得到一个大贤士就可一称王与天下,可为什么您那五百人跟随您熙熙攘攘,却不能是您远离刀剑的锋芒啊?抑或时代所珍视的并非贤才,或者这是天命有常啊。当年阙里是很多贤才的啊,孔圣人据说不也是匆匆忙忙。只要我所行走的方向不迷失,即使困苦多难又有何损伤呢?自古以来让死法都不一样,您到现在还是光芒万丈的。我恭敬地跪下来诵读祭文向您献酒,您的灵魂仿佛就过来享用了。

词句注释

  1. 田横:秦末群雄之一。曾为齐国宰相,一度自立为齐王,后兵败,逃于海岛(今山东即墨市田横岛)。刘邦建立汉朝后,田横因不肯归汉而自杀。田横墓,在河南偃师。
  2. 十一年:各本或作十九年。“月”下有十一日字。
  3. 如:往;到……去。《管子·太匡》:“公将如齐,与夫人协行。”《史记·封禅书》:“天子亲如五利之第。”如东京,一作“东如京”。
  4. 因:于是,就。
  5. 旷:阻隔,间隔。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诗:“自夏涉玄冬,弥旷是余旬。”世:古代以三十年为一世。百世:形容时代之久远。
  6. 稀:清沈钦韩曰:“稀”当作“希”,言非今世所尚。
  7. 欷歔:叹息,哽咽。
  8. 曷:何。庶几:差不多。表示可能。《庄子·庚桑楚》:“庶几其圣人乎。”夫子:对田横的尊称。
  9. 死者:一作“死而”。
  10. 嗟:慨叹,忧叹。
  11. 铓:刀尖,锋刃。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诗:“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剑铓:宝剑的锋芒。
  12. 宝:器重,珍视。宝之:一作“宝者”。
  13. 天:一作“大”。
  14. 阙里:地名。相传为春秋时孔子授徒之所。故址在今山东曲阜城内。《论衡·幸偶》:“舜尚遭尧受禅,孔子已死于阙里。”
  15. 遑遑:匆匆忙忙的样子。《论衡·定贤》:“是以孔子栖栖,墨子遑遑。”
  16. 苟:如果,只要。
  17. 虽:即使。
  18. 耿光:光明,光辉,光荣。《尚书·立政》:“以觐文王之耿光,以扬武王之大烈。”
  19. 跽:长跪。两膝着地,上身挺直。荐:进献。

作品赏析

这是一篇祭文。全文第一段实际上是文章的小序,属于过渡性文字。但韩愈常常在小地方作大文章,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韩愈单单凭吊田横,事出有因。田横出生于齐国贵族,兄弟三人相继为王。秦汉之际,田横兵败携五百人逃至海岛。汉高祖刘邦以“大则王,小则侯”劝其归附。田横却在未见刘邦之前自杀。刘邦感叹而厚葬田横,随后田横手下两人也自杀。海岛上五百人获悉田横及手下二志士皆死,全部集体自杀。史称田横“高节,宾客慕义而从横死,岂非至贤”。韩愈过田横墓以“能得士”为表象,以“义高”的意蕴,展开文思,借历史的酒杯,浇现实之块垒,借田横的酒杯,浇自己之块垒。这第一段是为下文运气、蓄势。

祭文的真正开始是在第二段,形式为韵文。“事有旷百世而相感者,余不自知其何心”,有劈空而来、声势夺人之概。旷,空可以引申为超越。超越百世而相感,是“心有灵犀”,显示了强大的道德力量,有千钧之力。而饶有兴味的是,这“事有旷百世而相感”一句所聚集起来的能量,又用“余不自知其何心”释放,故作腾挪。其实,产生“旷百世而相感”的韩愈其心非常明确,就是第一段中的“感横义高能得士”。这里的“余不自知其何心”,盖有难言之隐衷。因而曲折隐约,扑朔迷离。“非今世之所稀,孰为使余欷歔而不可禁”,又扳回一笔。“今世之所稀”和“欷歔而不可禁”都暗中紧扣“义高能得士”之事而言。行文中不出现此等字面,是故作隐约朦胧。“余既博观乎天下”以下四句,是针对现实有感而发。“余既博观”二句,承上文“今世之所稀”生发;“死者不能复生”二句,继上文“使余欷歔而不可禁”深入,层层逼近,部署谨严。统观天下,无田横之高义,亦无田横之重士,说尽心中不平,骂尽当时权贵;田横死而不能复生,自叹无人可归以从,说尽心中愤懑,骂尽世上庸人。以上八句,两换其韵,行文跳动闪烁,似承而折,若断若续,文心锦绣,姿态横生。

但是,由田横而感发的当时政坛无义、不能得士必须进一步阐明,因为田横“义高能得士”毕竟以失败告终,于是韩愈又从田横的失败着笔,说“当秦氏之败乱,得一士而可王,何五百人之扰扰,而不能脱夫子於剑铓”,以退为进,将田横的历史以极简括的语言表达出来。首先表明田横的失败与得士无关,以孔门多士而孔子一生却道不行于列国为例,确认田横所得之士皆贤,而田横失败,惟归之于天命。但是韩愈以“苟余行之不迷,虽颠沛其何伤”两句,力挽山河,否定天命。而否定天命论,就是承认“义高能得士”的正确性,而肯定了田横的“义高能得士”的正确性,就是针砭当时执政者不能做到“义高能得士”。因此与其说此文是哀悼田横,还不如说是慨叹作者自己的怀才不遇。不过,他并不因此悲观绝望,他说“苟余行之不迷,虽颠沛其何伤”,表明他对自己的未来有着道义上的自信。文章正面表态,反面一枪,正正反反,妙处横生。当然,这是一篇祭文,最后得回到对田横的悼念上来:“自古死者非一,夫子至今有耿光。跽陈辞而荐酒,魂仿佛而来享。”韩愈不仅在精神上感到田横的存在和道德的力量,而且表示了他的极大虔诚。对田横的虔诚,正是对今世的怒视。以上十四句一韵到底,虽意蕴上腾挪擒纵,曲折多姿,但在行文上一气奔纵,淋漓酣畅,与前一层次有明显的不同。韩愈为文,变化莫测,此文也是一个佳例。

创作背景

韩愈于贞元八年(792年)举进士。此后,三年两试博学宏词科均告失败,“三选于吏部卒无成”,求仕未果,心情抑郁。贞元十一年(795年),韩愈终于在用世与傲气之间采取了折衷,在正月以后三个月里连续三次上书当时的宰相,企望能得到一官半职,满足其达济天下的用世之心,还是不被重视,三次上书如泥牛入海无消息。不久,他第三次赴考宏词科,不料又铩羽而归。他怀才不遇,用世无门,情绪恶劣到极点。贞元十一年五月他离长安东归河南。九月从故乡去东京洛阳,途径偃师,祭吊当地的田横墓,写下这一篇祭文。

猜你喜欢

与裴迪同作

龙钟一老翁,徐步谒禅宫。

欲问义心义,遥知空病空。

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

莫怪销炎热,能生大地风。

送梓州李使君

唐代 •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何满子·寂寞芳菲暗度

五代 • 毛熙震

寂寞芳菲暗度,岁华如箭堪惊。缅想旧欢多少事,转添春思难平。曲槛丝垂金柳,小窗弦断银筝。

深院空闻燕语,满园闲落花轻。一片相思休不得,忍教长日愁生,谁见夕阳孤梦?觉来无限伤情。

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

金朝 • 元好问

泰和中,大名民家小儿女有以私情不如意赴水者,官为踪迹之,无见也。其后踏藕者得二尸水中,衣服仍可验,其事乃白。是岁,此陂荷花开,无不并蒂者。沁水梁国用时为录事判官,为李用章内翰言如此。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

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人间俯仰今古。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兰舟少住。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南歌子·湖景

宋代 • 苏轼

古岸开青葑,新渠走碧流。会看光满万家楼。记取他年扶路入西州。

佳节连梅雨,馀生寄叶舟。只将菱角与鸡头。更有月明千顷一时留。

韩愈
简介描述: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一说怀州修武(今河南省修武县)人,自称“郡望昌黎(今辽宁省义县)”,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中国唐朝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

韩愈三岁而孤,随兄嫂生活。自幼攻读六经百家之书,于贞元八年(792年)登进士第。最初两任节度推官,后授四门博士,升监察御史。因论宫市之弊而被贬为阳山县令,之后遇赦,调江陵法曹参军。历任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升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819年),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为潮州刺史。唐穆宗即位后被召入朝,拜国子祭酒。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享年五十七岁。获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加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鄙六朝骈体文风,推崇古体散文,其文质朴无华,气势雄健,“文起八代之衰”“集八代之成”,开古文运动之滥觞。后人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亦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又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有《韩昌黎集》传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