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

唐代白居易

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

可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

白话译文

无论心态还是形迹我们都最相亲,欲过闲适隐逸的生活绝不是为身。

在三径中共同欣赏着碧空的明月,让两家人分享着绿杨绘成的早春。

往往为暂时的出游还得挑个好伴,怎能在长期安居中不去选择善邻。

何止是我一生能够与你频频相见,就是子孙们也要永远做隔墙的人。

词句注释

  1. 元八:元宗简(?—822年),字居敬,排行八,河南洛阳人。登进士第。历官侍御史、尚书员外郎、京兆少尹。与白居易交好,唱酬颇多。卜邻:选择好邻居。元宅在长安升平坊,白时居昭国坊,地虽邻近,却非隔墙之邻,故有“卜邻”之说。
  2. 心迹:心理与行事。
  3. 欲隐墙东:墙东,喻隐者所居之处。东汉王君公因世乱,以做牛贩自隐,时人称“避世墙东”。《后汉书·逸民传·逢萌传》:“初,萌与同郡徐房、平原李子云、王君公相友善,……房与子云养徒各千人,君公遭乱独不去,侩牛自隐。时人为之论曰:‘避世墙东王君公。’”唐代“墙东”还用来指官运不通的人居住的地方。《唐诗纪事》卷十三载,唐玄宗先天中吏部郎中张敬忠咏诗嘲膳部员外郎王主敬云:“有意嫌兵部,专心望考功。谁知脚蹭蹬,几落省墙东。”不为身:不是为了谋取利益。身,指进身、仕进。
  4. 三径:庭园的三条小路。赵岐《三辅决录》:“蒋诩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求仲、羊仲从之游。”陶渊明《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后人因以“三径”称隐士所居。
  5. 绿杨:《南史·陆慧晓传》:“慧晓与张融并宅,其间有池,池上有二株杨柳。”后人因以用作结邻的典故。
  6. 暂出:暂时出外。
  7. 岂得:怎能。择邻:挑选好的邻居。《晏子春秋·内篇杂上》:“君子居必择邻,游必择士。”
  8. 可独:岂止,不止是。数:经常。
  9. 隔墙人:隔墙同住的邻居。

作品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与元宗简的友谊。首联用东汉王君公隐居典故,直抒诗人与元宗简亲密无间的友谊。这两句是说:你我是生平亲密无间的朋友,都有着共同的志趣,这就是渴望隐居生活而不贪求自身的功名利禄享受。

颔联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这两句以想象的笔法写出了诗人与元宗简结邻后的美好情景。“三径”用蒋诩辟径的典故,“绿杨”用南朝陆慧晓与张融比邻友好的典故。前句承上联次句之“不为身”三字,后句承上联首句之“最相亲”三字,承接十分自然。诗人驰骋想象,描绘出明月在天、绿柳拂地的两幅画面,抒写自己对结邻之后的情景的美丽憧憬:在明月的清辉之中,“三径”那几株青松会显得格外苍郁深沉,那夹径黄花也不减其清芬淡雅。还有那两家同饮的一池清水,闪着鱼鳞般的银光,那池边春风吹拂的杨柳,细软的长条轻轻地蘸着池水。在这幽美的境界中,挚友——诗人和元宗简,或闲庭散步,或月下对酌,或池畔观鱼,或柳荫赋诗,恬然陶然,优哉游哉。这两句诗总共十四个字,竟能描绘如此富有诗情画意的境界,启发读者展开如此丰富多彩的想象,使人惊叹于对仗和用典的巨大修辞效用,服膺于诗人那妙笔生花的语言艺术。

颈联承上联进行议论,进一步写卜邻之重要,为两人之友谊再加一浓笔。这两句是说:暂时外出,尚思与良侣结伴,岂有长期安居而不选择邻居之理,然欲择邻,我不选择你还去选择谁呢?

尾联承上之议论,并与第二联相对应,进一步写结邻之好处:两友比邻,不但终身可以相见,子孙后代亦能长期相近,永为一墙之隔的邻居,永远和睦相处;为子孙计,今日之卜邻,岂不令人更值得神往而重视?貌似说理,实为抒情;好像是千方百计要说服人家接受自己的要求,其实是在推心置腹地诉说对朋友的极端的渴慕,表现出殷切而纯真的友情。

这首诗写得颇具特色,首先是善于融化典故。前四句“墙东”、“三径”、“绿杨”,均为用典,诗人未曾陈述卜邻的愿望,却借古代隐士与古人相处之友情很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使诗的内容更加深厚。用典自然贴切,做到了“用事不使人觉,若胸臆语”(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的程度。其二是善用层递式的衬托手法。如后四句,分别用“暂出”、“安居”、“终身”、“子孙”,衬写与元宗简卜邻之重要,步步推进,愈转愈深。“每因”、“岂得”、“可独”,一句紧追一句,把诗人与元宗简的友谊写得丝丝入扣,委婉深沉。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元和十年(815年),时白居易在长安为太子左赞善大夫。白居易另有《和元八侍御升平新居四绝句》,自注云:“时方与元八卜邻。”古人非常重视邻居的选择,为人熟知的“孟母三迁”便是一个最好的佐证。元和十年春,白居易和元宗简都在朝廷供职,元宗简在长安升平坊购了一所新宅,白居易很想同他结邻而居,于是作这首诗相赠。

名家点评

  • 清代何焯《白居易集笺校》:起句含盖全篇。后四句变化生动。结句欲远及“子孙”,第五却言“暂出”,转掣不测。
  •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两家意,语语夹写,一步深是一步。
  •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敕编《唐宋诗醇》:句句细贴,一层深一层。
  • 清代方东树《昭昧詹言》:“不为身”三字终未亮。
  • 清代王文濡《唐诗评注读本》:起句“最相亲”三字,是通首主脑,以下言卜邻之美,及所以卜邻之故,皆从此三字生出。
  •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此诗论句法则层层推进,论交情则愈转愈深,在七律中格甚少,词句亦流转而雅切也。

猜你喜欢

牧童词

唐代 • 李涉

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春日醉起言志

唐代 • 李白

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

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

觉来眄庭前,一鸟花间鸣。

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

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

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

卜算子·樽前一曲歌

宋代 • 杜安世

樽前一曲歌,歌里千重意。才欲歌时泪已流,恨应更、多于泪。

试问缘何事?不语如痴醉。我亦情多不忍闻,怕和我、成憔悴。

赤枣子·风淅淅

清代 • 纳兰性德

风淅淅,雨纤纤。难怪春愁细细添。记不分明疑是梦,梦来还隔一重帘。

出居庸关

清代 • 朱彝尊

居庸关上子规啼,饮马流泉落日低。

雨雪自飞千嶂外,榆林只隔数峰西。

白居易
简介描述: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生于河南新郑,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少年时经历藩镇战乱,立志苦读。唐贞元十六年(800年),进士及第。802年,与元稹同时考中“书判拔萃科”,授秘书省校书郎。后又罢校书郎试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及第,授盩庢(今西安周至县)县尉。历任进士考官、集贤校理,授翰林学士等职,在任期间,除草拟诏书外,经常上书论事,积极参政,直陈时弊。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被认为是越职言事,遭诽谤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822年,出为杭州刺史,后又做过短期的苏州刺史。827年,拜秘书监,次年转刑部侍郎。晚期的白居易在洛阳度过了生命的最后阶段,于846年8月去世,赠尚书右仆射。

白居易是唐代最高产的诗人之一,其诗歌题材广泛,语言平易通俗,富有情味,现存有3000首。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等经典作品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流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白居易在政治领域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任职期间,表现出了卓越才干和良好的治国思想,为唐朝政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时,白居易在文学上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中倡导了新乐府运动,强调了诗歌的“美刺”作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