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落魄·苏州阊门留别

宋代苏轼

苍颜华发,故山归计何时决!旧交新贵音书绝,惟有佳人,犹作殷勤别。

离亭欲去歌声咽,潇潇细雨凉吹颊。泪珠不用罗巾浥,弹在罗衫,图得见时说。

白话译文

容颜苍老,白发满头,回家的计划不知何时能实现。老友新朋都已断了联系,只有你殷勤为我设宴践行。

就要告别而去,开口未歌先凄咽,细雨和凉风吹打着面颊。不要用手帕擦眼泪,就任由它洒满衣衫吧,再次相会时,便把这作为相知、想念的凭证。

词句注释

  1. 醉落魄:词牌名。即《一斛珠》。据曹邺小说《梅妃传》载,唐玄宗封珍珠一斛密赐江妃。江妃不受,写下“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的诗句。玄宗阅后不乐,令乐府以新声唱之,名《一斛珠》。双调五十七字,仄韵。
  2. 苏州阊门:春秋末期,伍子胥始筑吴都,阊门是这座城池“气通阊阖”的首门。
  3. 故山:指故乡。归计:回乡的打算。
  4. 佳人:指秦楼楚馆里的商女,这里指的是歌女。
  5. 离亭:古时驿路边设有亭舍,所谓“十里五里,长亭短亭”(庾信《哀江南赋》),是供行人歇息之处,也是人们送别之处。
  6. 凉:寒冷。这里指寒风。
  7. 浥: 通“渑”。沾湿。

作品赏析

词的上片先是直抒思乡之情,谓虽已“甚颜华发”,却是“故山归计”仍未决。

词人此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导致了“旧交新贵音书绝”。而且眼前,“惟有佳人,犹作殷勤别。”只有这位歌妓情意恳切,输肝沥胆,是可贵的知己。这首阊门留别词中,可以看到词人不仅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侍宴的歌妓,对她以及她们寄予深刻的同情,而且进一步把佳人当作可以推心置腹的知音,把自己的宦游漂泊与歌妓不幸的命运联系起来。同是天涯沦落人,同样有不幸的命运,临别之际,作者自然会触动真情。

下片写与佳人依依惜别的深情。由“殷勤别”到“离亭欲去”,意脉相连,过片自然。不同的是上片由己及人,下片由人到己,充分体现出双方意绪契合,情感交流。歌妓擅唱,以歌赠别属情理之中。但与自己最爱重的知音作别,就必然是未歌先凄咽,以至于泣不成声。然而此时无声胜有声,一个“咽”字说尽了佳人的海样情深。十月初冬,寒风袭人,但双方只觉得离愁如满天细雨,纷纷扬扬,无穷无尽,一时意忘了冷风吹泪脸。

结句用武则天《如意娘》诗之诗意:“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词人用意则更进一层,劝佳人不用罗巾揾泪,任它洒满罗衫,等待再次相会时,以此作为相知贵心的见证。这既是劝慰佳人,也是自我宽解,此时洒泪相别,但愿后会有期。

纵观苏轼的一生,一直处于“欲仕不能,欲隐不忍”的矛盾中。自因反对新法而离京后,他郁郁不得志,思归故里之情更为迫切。此词即流露出上述思想。

创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熙宁七年(1074年),苏轼由杭州北上密州任职,途经苏州,苏州太守王海设宴招待,这是苏轼一年之中第三次过苏州。席上,有个歌女不忍其离开,故苏轼即席写了一首《阮郎归》送她。过了几天,长亭送别,苏轼又作此词以为酬赠。

名家点评

  • 明代戏曲理论家沈际飞《草堂诗余别集》:止有佳人惜别可悲,既有佳人惜别可慰。墨香犹喷。
  • 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副会长张志烈《苏轼由杭赴密词杂议》:苏轼对于这些聪慧、美丽、善良而地位低下、处境痛苦的女子,有着真诚的尊重和同情。比如过苏州时所作《醉落魄》云:“旧交新贵音书绝,惟有佳人,犹作殷勤别。”
  • 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成善楷《东坡乐府中歌妓词的美学意义》:东坡歌妓词的美学意义,还表现在他对被侮辱、被损害的歌妓的平等相待和深刻同情,而这往往是和他一生的坎坷不平连在一起的。他在……《醉落魄·苏州阊门留别》里,把殷勤留别的佳人,引为比旧交新贵都更为可贵的知己。
  • 苏轼研究专家孔凡礼《三苏年谱》:词首云“苍颜华发”。欧阳修三十九岁在滁州作《醉翁亭记》,已云“苍颜华发”。苏轼此时(元丰二年四月)已四十四岁,自可云之。词云“旧交新贵音书绝”。此句应予以较多注意。苏轼已感到处境之孤立。其时,苏轼不满新法之诗及言论,正为反对者所乘,其影响正在日益扩大,一场暴风雨势将降临其身

猜你喜欢

悲歌赠吴季子

清代 • 吴伟业

人生千里与万里,黯然消魂别而已。

君独何为至于此,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非死!

十三学经并学史,生在江南长纨绮。

词赋翩翩众莫比,白璧青蝇见排诋。

一朝束缚去,上书难自理。

绝塞千山断行李,送吏泪不止,流人复何倚。

彼尚愁不归,我行定已矣。

八月龙沙雪花起,橐驼垂腰马没耳。

白骨皑皑经战垒,黑河无船渡者几。

前忧猛虎后苍兕,土穴偷生若蝼蚁。

大鱼如山不见尾,张鬐为风沫为雨。

日月倒行入海底,白昼相逢半人鬼。

噫嘻乎悲哉!生男聪明慎勿喜,仓颉夜哭良有以,受患只从读书始,君不见,吴季子!


满江红·赤壁怀古

宋代 • 戴复古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⒀、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大林寺桃花

唐代 •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考试毕登铨楼

宋代 • 梅尧臣

春云浓淡日微光,双阙重门耸建章。

不上楼来知几日,满城无算柳梢黄。

红绣鞋·晚秋

元代 • 李致远

梦断陈王罗袜,情伤学士琵琶。又见西风换年华。数杯添泪酒,几点送秋花。行人天一涯。

苏轼
简介描述: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

嘉祐二年(1057年),参加殿试中乙科,赐进士及第(一说赐进士出身)。嘉祐六年(1061年),参加制科考试,授大理评事、佥书凤翔府判官。宋神宗时,曾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出任兵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外放治理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随着新党执政,又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赦北还,病逝于常州。南宋时期,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纵横恣肆,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寒食帖》《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