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一抹斜阳沙觜

明代刘基

一抹斜阳沙觜,几点闲鸥草际,乌榜小渔舟,摇过半江秋水。

风起,风起,櫂入白苹花里。

白话译文

已是傍晚时分,一抹斜阳照在沙洲渡口上,点点海鸥悠闲地游玩了一天,也都在这时飞回来了,飞向碧草深处栖息去了。不管是江边的游船,还是渔人驾海出行的小渔舟,都在秋水中飘摇,飘离江岸已经很远了,被半江秋水包围环绕。

一阵风吹起,又一阵风吹来,游船和小渔舟又都飘回了原地,船棹都飘到白蓣花里去了。

词语注释

  1. 沙觜:沙洲口。
  2. 鸟榜,用黑油涂饰的船,此指船。榜,船桨。
  3. 櫂:摇船的用具。此指船。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小令。它生动地描绘了夕阳照射下秋天江边美丽的景色。

“一抹斜阳沙觜,几点闲鸥草际。”傍晚,夕阳西下,一抹斜阳的余辉照射在沙洲口上。几只闲适的水鸟,点缀在远处的绿草之中。这二句写的是远处的静景。“一抹”与“闲鸥”,突出了景色的幽静,“几点”与“草际”则点出了景色的幽远。接下几句描写的是动景:“乌榜小渔舟,摇过半江秋水。风起,风起,棹人白苹花里。”一只小船,摇过明净的秋水。划着划着,起风了,小船被吹得不能自主,一下划进了白苹花里。这几句,写的是动景,但动中有静,仍给人一种幽静的感觉。

这首小令写水乡秋色。景物的描写,有动有静,有近有远,都联合一体,融为一幅幽静恬淡的图画。意境优美,朴素,清新,使人得到一种很好的审美享受。

创作背景

这首小令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就内容来看,此词写水边景色,当是词人为抒发愉悦之情而创作的

名家点评

  • 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惠淇源《婉约词全解》:“残阳一抹,闲鸥几点,景极悠远淡雅;秋水荡舟,风起白铝曩,更是风韵别具,令人神怡。此词短小精致,意境美,文辞亦美。堪称明词中之佳作。”

猜你喜欢

双燕离

唐代 • 李白

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

玉楼珠阁不独栖,金窗绣户长相见。

柏梁失火去,因入吴王宫。

吴宫又焚荡,雏尽巢亦空。

憔悴一身在,孀雌忆故雄。

双飞难再得,伤我寸心中。

楚人隐形

魏晋 • 邯郸淳

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嘿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

富平少侯

唐代 • 李商隐

七国三边未到忧,十三身袭富平侯。

不收金弹抛林外,却惜银床在井头。

彩树转灯珠错落,绣檀回枕玉雕锼。

当关不报侵晨客,新得佳人字莫愁。

一斛珠·晓妆初过

五代 • 李煜

晓妆初过,沈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怀旧诗伤谢朓

南北朝 • 沈约

吏部信才杰,文峰振奇响。

调与金石谐,思逐风云上。

岂言陵霜质,忽随人事往。

尺璧尔何冤,一旦同丘壤。

刘基
简介描述:

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世称“刘青田”、“刘诚意”、“刘文成”,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文成县)人。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明朝开国元勋,“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刘基自幼博览经史及天文、历法、兵法、性理诸书,尤精象纬之学。元至顺四年(1333年),举进士。授江西高安县丞。后任江西行省职官掾史、江浙行省儒学副提举、浙东元帅府都事、江浙行省都事、郎中等职。因遭排挤愤而辞官,回乡隐居著述。至正二十年(1360年),应朱元璋之请,至应天(今南京),任谋臣,参与机要决策。针对当时形势,提出时务十八策,被采纳,后又陆续陈策。朱元璋称帝后,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参与制定历法、奏立军卫法。洪武四年(1371年),因与左丞相胡惟庸交恶,被胡所谮,赐归乡里,洪武八年,忧愤而死。

刘基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刘基具有比较系统的文学思想,在明初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刘基从儒家“诗教”思想出发,强调作品的教化作用,既可以对下移风易俗,也可以对上讽谕劝谏。其次,贬斥元代以来的纤丽文风,提倡“师古”,力主恢复汉唐时期的文学传统,对于明初文风由纤丽转向质朴,起了重要作用。刘基著作较多,有《覆瓿集》《写情集》《犁眉公集》等作品传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