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结·夷则商秋日海棠

宋代吴文英

香袅红霏,影高银烛,曾纵夜游浓醉。正锦温琼腻。被燕踏、暖雪惊翻庭砌。马嘶人散后,秋风换、故园梦里。吴霜融晓,陡觉暗动偷春花意。

还似。海雾冷仙山,唤觉环儿半睡。浅薄朱唇,娇羞艳色,自伤时背。帘外寒挂澹月,向日秋千地。怀春情不断,犹带相思旧子。

白话译文

从前曾夜饮醉酒,高举银烛台夜游花园,观赏那红艳艳的海棠花。只见海棠树在烛光中摇曳,满树红花香气袭人,令其心身俱醉矣。因为使用了锦障来保护海棠,海棠花开得更加茂盛。我也曾看到燕儿穿插酴釄的花枝之间,使白花瓣纷纷地碰撞下来,以致铺满了庭前台阶。侵肌的秋风激醒了梦中的我,发现自己原来仍是留在故居的园子里。秋霜随着晨曦来到园中,我才知道,刚才的一次游园赏花,只不过是自己的一场恋花梦罢了。

眼前的海棠花还好像是那生不逢时的杨贵妃。我仿佛登上了海雾缭绕中虚无缥缈的仙岛上,唤醒了脸带微笑,光艳照人的处在半睡半醒中的杨贵妃。发觉她微启朱唇,似在诉说她的生不逢时。从室内透过帘子观看庭园中的夜景,只见淡月高挂空中,月色朦胧之中发现过去我的爱人曾荡玩过的秋千架如今仍旧竖在那里。面对着海棠树,缅怀起旧日繁花似锦的盛况,以及自己与爱人两情交好的欢愉日子,更增加了一重相思矣。

词句注释

  1. 丁香结:词牌名。双调,九十九字。前片九句,五仄韵;后片十句,五仄韵。
  2. 香袅红霏:喻海棠。《阅耕馀录》:“昌州海棠独香,其木合抱,每树或二十馀叶,号海棠香国,太守于郡前建香霏阁,每至花时,延客赋赏。”
  3. 锦温琼腻:喻海棠娇艳细腻。
  4. 暖雪:指酴釄。
  5. 吴霜:秋霜。吴,指吴地。
  6. 陡觉:突然觉察。觉,一本作“顿”。暗:一本作“晴”。
  7. 冷:一本作“似”。
  8. 环儿:杨贵妃小字玉环。半睡:唐明皇曾喻杨贵妃海棠春睡,此因花半开,故谓半睡。
  9. 唇:一本作“辱”。
  10. 帘外寒挂澹月:一本无“寒”字。澹,同“淡”。
  11. 日:一本作“立”。
  12. 相思旧子:海棠秋结子,故谓。相思子又名红豆。子:一本作“字”。

作品赏析

此词上片写海棠花正盛开时经秋凋零,又于秋日气候还暖时半敛欲开之势。开头“香袅”三句化用李商隐“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花下醉》)诗意,以故实写海棠,非常精工。“影高”二句用苏轼咏海棠诗“故烧高烛照红妆”(《海棠》)。着一“曾”字,点出这是追忆夜赏海棠花,见其昔日芳华。“夜游”顺承“秉烛”而来。“浓醉”,并非只是醉酒,也是被花所醉。接下来六句承前,再记旧事。言海棠花开得正好,却被物事时节摧败,转眼间风流只在梦中赏。“锦温琼腻”暗用杨贵妃温泉洗凝脂事。“马嘶人散”,写游春士女因秋至花败而云散。“秋风换、故园梦里”,从容转入 秋日海棠。“吴霜”两句,言秋天气候回暖而花意再萌。“暗动偷春花意”,写得细腻神似。“顿觉”“暗动”,是不期然而然之辞。

下片转写怀人。“还似”六句,以人喻花。过拍三句,化用白居易《长恨歌》中“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名太真”诗句意境。“浅薄”三句,描摹花开羞涩之状。秋日海棠,自非春时“锦温琼腻”所能比照, 故云“自伤时背”,非正时也。“帘外”两句,写现实中的景色,以景寓情。见物如人,秋千是爱人用过的旧物,现在人虽离去,但见到昔日的旧物,词人总会立刻想起她来。向日秋千,如今芳影无存,不能不感到哀伤。梦窗忆妾词中多处提到秋千,如《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可见园中的秋千是实有其物。“怀春情”二句,以非春日而见海棠再花自引“春情不断”,以海棠结子喻相思豆,更增一重相思。

创作背景

《丁香结·秋日海棠》是一首咏物词。依郑文焯说,此词作于宋理宗淳祐三年(1243年),为吴文英忆念去姬之作。

名家点评

  • 明代朱存理《铁网珊瑚》:“秋日”作“小春”。郑文焯力主之。其言曰:“江左寒孟,好花再发,谓之‘迎小春’。比年寓所西府海棠每值十月风日温丽,辄灿若锦,始知君特所咏‘秋风换、故园梦里’句,乃吴中眼前景也。毛本但知有秋海棠,遂有意改‘小春’为‘秋日’,不知吴词显用‘春日海棠’故实,绝非今之断肠花也。”
  • 清末杨铁夫《吴梦窗词笺释》:词中用“春海棠”故实者,以春陪衬秋,作开笔耳。“秋风换”句转到秋上,“故园梦里”则回顾“春”字。必如郑氏说,则好好一篇局势灵活之佳词,被渠考据成死局,且寒孟已十月,词尚说,又秋何也?
  • 清末陈洵《海绡说词》:咏物题却似记游,又似怀旧,俯仰陈迹,无限低徊。“自伤时背”,贤者退而穷处意。“秋风换故园梦里”,朝局变迁也,言外之意,善读者当自得之。

猜你喜欢

点绛唇·厚地高天

清代 • 王国维

厚地高天,侧身颇觉平生左。小斋如舸,自许回旋可。

聊复浮生,得此须臾我。乾坤大,霜林独坐,红叶纷纷堕。

庆清朝·禁幄低张

宋代 • 李清照

禁幄低张,彤阑巧护,就中独占残春。容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妖娆艳态,妒风笑月,长殢东君。

东城边,南陌上,正日烘池馆,竞走香轮。绮筵散日,谁人可继芳尘。更好明光宫殿,几枝先近日边匀。金尊倒,拚了尽烛,不管黄昏。

艳歌行

两汉 • 佚名

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

兄弟两三人,流宕在他县。

故衣谁当补,新衣谁当绽?

赖得贤主人,览取为吾䋎。

夫婿从门来,斜柯西北眄。

“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见。”

石见何累累,远行不如归。

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清代 • 纳兰性德

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枝花样画罗裙。

水仙子·怀古

元代 • 张可久

秋风远塞皂雕旗,明月高台金凤杯。红妆肯为苍生计,女妖娆能有几?两蛾眉千古光辉:汉和番昭君去,越吞吴西子归。战马空肥。

吴文英
简介描述:

吴文英(约1200年-约1260年),字君特,号梦窗,号“词中李商隐”,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南宋词人

吴文英毕生不仕,以布衣出入侯门,充当幕僚。绍定年间(1222年-1233年),吴文英游幕于苏州转运使署,为常平司门客,与施枢、吴潜、冯去非等交游。后置家于瓜泾萧寺。淳祐年间(1241年-1252年),往来于苏杭,先后游于尹焕、吴潜、史宅之、贾似道之幕,与四人皆有酬答,吴文英又与方万里、孙惟信、魏峻等交游。晚年吴文英一度客居越州,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后困踬而死。

吴文英以词著名,知音律,能自度曲。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著有《梦窗词集》,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他对词的贡献主要在艺术技巧方面,以讲究字面、烹炼词句、措意深雅、守律精严为基本特征。吴文英在丰富词体方面,也有一定贡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