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

南北朝王褒

飞蓬似征客,千里自长驱。

塞禽唯有雁,关树但生榆。

背山看故垒,系马识余蒲。

还因麾下骑,来送月支图。

白话译文

飞蓬就像那远行的征客,千里迢迢地向前奔驰。

塞外之地除了大雁再无其他飞禽,关隘周围也只有榆树生长。

背靠着山岭眺望着古老的营垒,系好马匹,辨认着那残留的蒲草。

还凭借部下骑兵的探察,他们送来了月支国的地图。

词句注释

  1. 出塞:乐府《横吹曲》旧题,汉武帝时由李延年根据西域传入的乐曲改制而成,内容描写将士的边塞生活,今古辞已亡。
  2. 飞蓬:指枯后根断遇风飞旋的蓬草。征客:指作客他乡的人。
  3. 长驱:长途向前驱驰。
  4. 塞禽:边塞上的禽鸟。
  5. 关树:边关之地的树。但:只。榆:榆树,落叶乔木,叶卵形,花有短梗,翅果倒卵形,称榆荚、榆钱。
  6. 背山:背对着山。故垒:古代的堡垒。
  7. 系马:拴马。余蒲:指经过战乱残留下来的蒲柳。蒲,蒲柳,又名水杨、蒲杨,多生于水边。《诗纪》云:“《三秦略记》:‘秦始皇至东海,蟠蒲系马,至今其地蒲生皆绯结。’”
  8. 因:凭借,靠着。麾下骑:即部下的骑兵。
  9. 月支:又作月氏,古代西北地区游牧民族,曾于西域建月氏国。此代指敌军。图:图籍,国家的版图。

作品赏析

开首“飞蓬似征客,千里自长驱”,写征途之边远。飞蓬,诗人借此来形容自己出塞途中的孤独与凄凉。按照通常的句式,这两句应为“征客似飞蓬,长驱自千里”,诗人加以颠倒,用意在于突出“飞蓬”“千里”的意象,烘托征途之凄苦与漫长。诗人在《寄梁处士周弘让书》一文中有“征蓬长逝,流水不归”之语,于此诗句中,乃已渗透了诗人所怀的“长逝不归”的凄凉。

次联“塞禽唯有雁,关树但生榆”,描写塞外之景。诗人远远望去,辽阔无垠的原野之中,飞禽走兽,唯雁可见;花草树木,但榆而已。这一情景,具有高度的概括,塞外之荒凉宛然在目。从“唯”“但”二字中,还自然可以感受到,在诗人的心中,已将塞外之景与江南之景作了一个鲜明的比照。南入北的诗人,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莲叶田田、春水如蓝的江南与平沙莽莽、朔风卷石的塞北,对比是十分强烈的。因此,作为文士而总兵戎的诗人对塞外景物的感受更敏捷,印象也更深刻。王褒入北前所作的《燕歌行》可以说明这一点。当时梁元帝及诸文士并和之,其音凄切,《燕歌行》诗妙尽关塞苦寒之状,应该说非亲历其境而不能道出。但是,体味“塞禽唯有雁”,如果仅仅理解为塞外荒凉绝鸟迹还是不够的,细心体会就会发现前句的飞蓬和这句的飞雁对跋涉在塞上的征客来说是最能引发愁思的,而对作为一个有着由南入北特殊经历的作者来说,应该说“雁”字还凝聚了诗人全部的思情,而这思情当然又是包含了家思和国思在内的。明张溥在其《王司空集题辞》中说“王子洲羁迹宇文……盖外縻周爵,而情切土风……”,所以“塞禽唯有雁”和庾信的“阳光万里道,不见一人归。唯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重别周尚书》)正好异曲同工。诗人正因为有这样的感情基础、生活阅历和艺术实践,才能锻铸出“塞禽唯有雁,关树但生榆”两句,质朴雄浑,耐人寻味。

如果说前四句是塞外边地的写意画,那么后四句则重在写人物的行动。“背山看故垒,系马识余蒲"两句,系旧战场所见。诗人背山远望,故垒处处可见;系马寻视,残营依稀可辨。“看”“识”二字用得精确。故垒,其破残之相,一望可知,故用“看”字;余蒲,其余存之迹,已难辨认,故用“识”字。二字各切神理,互换不得。

尾联“还因麾下骑,来送月支图”,点出这次出塞的原因。诗人正在察看古战场之际,只见部下骑马而至,送来了敌军的分布图。王褒在北周,曾授车骑大将军,并有“征战数曾经”的经历。从“月支图”可见出,诗人这次出塞,可能是为了抵御小月氏对北周边境的侵扰。战争的结果如何,诗篇却于此戛然而止。不过从他“看故垒”“识余蒲”的行动中,可以感到,他对这次战争已作了充分的准备。

王褒的前半生是在梁朝度过的,南朝的文学气氛对他熏陶很深,他的前期诗歌是以“淹雅纤巧”见长的,但这首诗却意境廓大,语言上能尽洗铅华,绝无琢饰,是大异于他作的。这首诗中间四句对仗工整,音韵和谐(但有对无粘),显示出从新体到律体演进的步伐,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南北诗风的初步融合。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王褒和庾信一样,对开刚健秀美、文质彬彬的唐诗新风是有贡献的。

创作背景

王褒原为南朝的宫廷文人,所写乐府诗,在南梁时就具备一种清新刚健之气。如他写的《燕歌行》,史称为“妙尽塞北寒苦之状”(《北史·王褒传》),曾被广泛传诵和摹仿。当时,王褒对战争并无真正的体验和感受,不免搬弄一些典故和乐府诗中一些现成的辞藻。王褒归北后的创作,由于受到北方生活风俗的影响,一洗南朝宫廷文学的脂粉气,诗歌内容较之过去充实了许多,风格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写下不少朴素刚健的作品。王褒的诗歌现存四十余首,多是到北方后所作,抒写羁旅之情,故国之思和边塞风情,风格显得雄健。这些诗中所写的内容,有许多也不是他亲见、亲验的,是结合书本凭借诗人的丰富想象“编”出来的。但毕竟有了更多的“设身处地”的机会,因而也就多了一份“真实”。这首《出塞》明显属入周之作,是其中的代表作。

名家点评

  • 山东大学教授、文史专家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褒以文士而总兵戎,故多边塞之作。“塞禽”二语,非历其境者不能道。

猜你喜欢

破阵乐·露花倒影

宋代 • 柳永

露花倒影,烟芜蘸碧,灵沼波暖。金柳摇风树树,系彩舫龙舟遥岸。千步虹桥,参差雁齿,直趋水殿。绕金堤、曼衍鱼龙戏,簇娇春罗绮,喧天丝管。霁色荣光,望中似睹,蓬莱清浅。

时见。凤辇宸游,鸾觞禊饮,临翠水、开镐宴。两两轻舠飞画楫,竞夺锦标霞烂。罄欢娱,歌鱼藻,徘徊宛转。别有盈盈游女,各委明珠,争收翠羽,相将归远。渐觉云海沈沈,洞天日晚。

春日还郊

唐代 • 王勃

闲情兼嘿语,携杖赴岩泉。

草绿萦新带,榆青缀古钱。

鱼床侵岸水,鸟路入山烟。

还题平子赋,花树满春田。

鹊桥仙·月华如水

清代 • 纳兰性德

如水,波纹似练,几簇淡烟衰柳。塞鸿一夜尽南飞,谁与问倚楼人瘦。

韵拈风絮,录成金石,不是舞裙歌袖。从前负尽扫眉才,又担阁镜囊重绣。

莺报帘前暖日红,玉炉残麝犹浓。起来闺思尚疏慵。别愁春梦,谁解此情悰?

强整娇姿临宝镜,小池一朵芙蓉。旧欢无处再寻踪。更堪回顾,屏画九疑峰。

南乡子·烟暖雨初收

清代 • 纳兰性德

烟暖雨初收,落尽繁花小院幽。摘得一双红豆子,低头,说著分携泪暗流。

人去似春休,卮酒曾将酹石尤。别自有人桃叶渡,扁舟,一种烟波各自愁。

王褒
简介描述:

王褒(生卒年不详),字子渊,别号桐柏真人,蜀郡资中(今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昆仑乡墨池坝村)人。西汉时期辞赋家,与扬雄并称“渊云”。

王褒工歌诗,善辞赋。宣帝提倡歌诗音律,士多召见待诏。益州刺史王襄听说王褒有俊材,使其作《中和》《乐职》《宣布诗》。王襄便上奏王褒有逸材,宣帝征之入朝,令王褒作《圣主得贤臣颂》。常从帝游猎,所幸宫馆,则令歌颂。不久,擢为谏议大夫。太子体有不安,宣帝命王褒侍奉,于是朝夕诵读奇文及自作辞赋,颇为太子喜爱。后方士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宝,宣帝命王褒前往祭祀,病死道中。

现存作品有《圣主得贤臣颂》《甘泉宫颂》等篇,皆歌功颂德之作。同时《汉书·艺文志》著录王褒赋16篇;《隋书·经籍志》有《王褒集》5卷,已佚;明代张溥辑有《王谏议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王褒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