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病还园示亲属诗

南北朝谢朓

疲策倦人世,敛性就幽蓬。

停琴伫凉月,灭烛听归鸿。

凉薰乘暮晰,秋华临夜空。

叶低知露密,崖断识云重。

折荷葺寒袂,开镜盼衰容。

海暮腾清气,河关秘栖冲。

烟衡时未歇,芝兰去相从。

白话译文

疲於奔波厌倦世事纷扰,要收敛情性,免为物欲所驱使回到东田家园。

停止拨琴伫立于清凉的月华之中,吹灭蜡烛看归飞的鸿雁。

已凉的蕙草犹送香于将暮还明的时候,入秋的花朵仍高临于残暑未退的天空。

树叶因露水浓重而低垂,山崖因凝结的云雾横抹山腰,而看似断折。

折取荷叶来补衣服,有超然出世意味,揭开镜衣看着自己衰老的面容。

时临傍晚,宽阔的江面雾霭纷纷,河水关山把我的深山居处与外界隔绝了。

道德高尚的贤人时时都存在,我将要去随从他们了。

词句注释

  1. 移病:上书称病辞职。
  2. 还园:归还田园,即回家。
  3. 疲策:疲于上司对自己的驱使。策,驱策。
  4. 人世:指官场。
  5. 敛性:约束自己平日的性情。
  6. 幽蓬:远离繁华场所的简陋草屋,此指家园。
  7. 伫凉月:伫立于清凉的月华之中。
  8. 归鸿:归飞的鸿雁。
  9. 薰:风。
  10. 暮晰:指明月。晰,明亮。
  11. 华:月光。
  12. 葺:修补,此处是加厚、加强的意思。
  13. 袂:衣服的袖子。
  14. 清气:清新、闲静之气。
  15. 河关:关山河川。
  16. 栖冲:山间居处。
  17. 烟衡:似葵而香,这里暗喻情操高尚的隐士。
  18. 歇:散尽。
  19. 芝兰:香草,这里暗喻自己。

作品赏析

诗题说是因病而告假回乡,诗的首句却说是因为“疲”于官场的奔波而离官的。做官虽是既荣华又富贵,但遇祸乱时便有危险。谢朓一生谨小慎微,今遇朝廷祸乱,自然害怕而想离官还乡。次句写“还园”。“敛性”二字承上启下,由“人世”官场转到“幽蓬”家园,生活环境和自己的地位都变了,原来为追逐名利而混迹俯仰于官场的贪欲邪念,此刻也必须随之而收敛,以适应“幽蓬”新环境。前句“倦”字以示无意于“人世”。下句之“就”,紧承“倦”字,点示“幽蓬”对诗人的无限吸引力。一“倦”一“就”,诗人厌恶“人世”,向往“幽蓬”之情表露无遗。

“停琴”以下,全写诗人处身“幽蓬”情景。诗人厌弃“人世”,迁“就”这梦寐以求的“幽蓬”,自然是怡然自得,陶然忘机了。“停琴伫凉月,灭烛听归鸿。凉薰乘暮晰,秋华临夜空”四句全写“幽蓬”月夜。古代,琴是最能表达诗人幽情的,明月则更与隐者结下不解之缘。“停琴”是说,诗人本来是在悠闲地弹琴自娱的,当一轮明月从东方冉冉升起时,他立刻为月所迷,而骤停手中之琴,伫立于明月之中。前一“停”字,中一“伫”字,后一“凉”字,传神地活画出诗人凝神忘情见月而痴的神态。唯其“伫”立,故有月“凉”之感。有了月,自然就该灭了烛。灭了烛,能使月光更满,蓬境更幽,因而更能清晰地听到远方传来的归雁的飞鸣。“听归鸿”,不但丝毫无碍于蓬境之幽,而且反有“鸿鸣蓬更幽”之感。诗人从“停琴伫凉月”的夜初,一直玩赏到“秋华临夜空”的深夜,左右不见一人,唯薰草与月光相伴,可见诗人对幽蓬夜月迷恋之深。再细味“停琴”、“凉月”、“灭烛”、“归鸿”、“凉薰”等种种景色,又无不隐约地寄寓着倦于“人世”“疲策”而归“就幽蓬”的诗人自身的倩影。

“叶低知露密,崖断识云重”,由夜转晨,写黎明景色。树叶因露水浓重而低垂,这是黎明所见近景;山崖因凝结的云雾横抹山腰,而看似断折,这是清晨所眺远景。“叶低”、“崖断”,是凭视觉直接看到的;“露密”、“云重”,是据生活知识间接悟到的。见“叶低”、“崖断”而见不出叶之所以低,崖之所以断,却以“叶低”、“崖断”提疑问,以“露密”、“云重”作答疑。以此自问自答,更得黎明朦胧景色之神趣。

“折荷葺寒袂,开镜盼衰容”,二句由展转昼。古代隐士常标榜以荷为衣,以象征自己雅洁、幽香、清寒。时临深秋,折荷制衣,以示隐逸之志洁而且坚。因清水亦能照见人形,故此句中之“镜”,实指荷塘水面。对镜自见形容憔悴,可知久处“人世”“疲策”,所付出的代价。言外之意是:我早该离开“人世”了。

“海暮腾清气,河关秘栖冲”二句,由白昼再转到傍晚。这二句是说:时临傍晚,宽阔的江面雾霭纷纷,河水关山把我的深山居处与外界隔绝了。“秘栖冲”与“就幽蓬”呼应。前句是“就”,是说刚来幽蓬,后句“秘”意在拒绝出山了。

末两句“烟衡时未歇,芝兰去相从”进一步写“敛性”。这二句意思是说:情操高尚的人时时都存在,我要随从他们而去。“芝兰”相从“杜衡”,暗合诗题诗人“还园示亲属”之意。

全诗十四句。先用粗笔概括交代诗人厌倦并离弃官场,回到自己故乡。再以细笔具体地描写故乡黄昏、月夜、黎明、白昼、再到傍晚的优美、幽静、高洁的景趣,以对比令人厌倦的官场。对官场的污秽不着一字,而其污秽自见于读者的心中。

创作背景

齐武帝永明十一年(493年)春,谢朓在荆州遭王秀之谗毁奉诏回京被闲置着。七月,武帝死,八月,昭业即位为郁林王。谢朓被启用为新安王中军记室。皇室间为争夺皇权而大肆杀戮、谢朓的诗友王融等亦遭杀害,皇城一片恐怖,谢朓忧惧万分,弃官求隐思想一时占了上风,告病假回乡以避官场风险,自在其情理之中。于是谢朓以病解官还钟山庄园,于秋日作了这首诗。

名家点评

  • 明·谭元春《古诗归》:“‘疲策倦人世’:‘疲策’字新。‘敛性就幽蓬’:五字渊然静者之言,下无数幽秀,皆从此出‘折荷葺寒袂’:森细滴沥,便是移病还园矣,下旬明说反减。‘开镜眄衰容。海暮腾清气,河关秘栖冲’:奥。‘烟衡时未歇’:同一未歇,落韵即妙,如此即庸常矣。”
  • 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凉薰’二句,六朝语之倩者,乘暮字空字佳。‘叶低’二句隽。”
  •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此诗甚平,但句法清新而已。‘凉薰乘暮晰’,‘晰’读如‘明星晰晰’之‘晰’,言当晚暮而仍见秋花,月下如空也。此二句写月光实妙。通身写园中景,而栖冲不脱疾。起句收句,‘移’字‘还’字。”
  • 清·曾国藩《古诗钞》:“工律。”
  • 中华诗词学会理事贺新辉《古诗鉴赏辞典》:“诗人还园后领略的风光,句句突出一个‘幽’字;从中流露出诗人闲适淡雅的心境,时时暗寓着一个‘倦’字,因‘倦’求‘幽’、‘幽’中得闲,以闲写‘倦’,是全诗的基调。”

猜你喜欢

题西太一宫壁二首

宋代 • 王安石

其一

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其二

三十年前此地,父兄持我东西。

今日重来白首,欲寻陈迹都迷。

李白墓

唐代 • 白居易

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

可怜荒垅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渚萍溪藻犹堪荐, 大雅遗风已不闻。

寻隐者不遇

唐代 •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通玄子栖宾亭记

唐代 • 皮日休

距彭泽东十里,有仙邃源奥处,号曰富阳,文士李中白隐焉。五年冬别中白,岁且翅,再自淝陵之江左,因访于是。至其门,骖不暇绁,而目爽神王,恍恍然迨若入于异境矣。诉别苦外,不复游一词。且乐其得也,木秀于芝,泉甘于饴。霁峰倚空,如碧毫扫粉障,色正鲜温。鸣溪潀潀,源内橐龠,鞲出琉璃液。石有怪者,骁然闯然,若将为人者。禽有异者,嘐嘐然若将天驯耶。每空斋寥寥,寒月方午,松竹交韵。其正声雅音,笙师之吹竿,邠人之鼓龠,不能过也。况延白云为升堂之侣,结清风为入室之宾,其为趣则生而未睹矣。中白所尚皆古,以时不合已,故隐是境,将至老。呜呼!世有用君子之道隐者乎?有则是境不足留吾中白也。昔馀与中白有俱隐湘衡之志,中白以时不合己,果偿本心。馀以寻求计吏,不谐夙念,今至是境。语及名利,则芒刺在背矣。夫宾之来也,不逾于邑,(谓彭泽县)邑距是十里,至是者不为易矣。其延之,旦不晡乎,晡不夕乎,则俟宾之所,果不可低庳。于是钜其寝,西向百步,则筑宾亭焉。两其室而一其厦,且曰:宾将病暑,吾则敞其檐。宾将病塞,吾则奥其牖。自竟是功,则鲜薧之馈,罍樽之费,纵倍于前矣。其功始于咸通二年秋八月。后五年五月,中白馆馀于是。且祷其记而名之者,累月让不获。因曰:“古者有高隐殊逸,未被爵命,敬之者以其德业号而称之,元德、元晏是也。夫学高行远谓之通,志深道大谓之元,男子通称谓之子,谓请以‘通元子’为其号,请以‘栖宾’马为亭名。”噫!知我者不谓我为佞友矣。五年五月朔日记。

入朝曲

南北朝 • 谢朓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

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辀。

献纳云台表,功名良可收。 

谢朓
简介描述:

谢朓(464年—499年),字玄晖,斋号高斋,陈郡阳夏县(今河南省太康县)人,出身陈郡谢氏,与“大谢”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南齐诗人。

南齐建元四年(482年)“解褐入仕”,为豫章王萧嶷太尉行参军。永明五年(487年),从竟陵王萧子良西邸之游,任其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永明十年(492年),随随王萧子隆至荆州,永明十一年(493年)还京,为骠骑咨议、领记室,掌霸府文笔,又掌中书诏诰。建武二年(495年),出为宣城太守,因又称谢宣城。两年后,复返京为中书郎。之后,又出为南东海太守,行南徐州事。永泰初因告岳父王敬则谋反,迁尚书吏部郎,因又称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元年(499年),因泄露江祏兄弟欲立始安王萧遥光事,遭构陷而死于狱中。年仅三十六岁。

谢朓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长于五言诗,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对唐代律诗、绝句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有集已佚。后人辑有《谢宣城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