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惜梅

宋代刘克庄

寒相催,暖相催。催了开时催谢时,丁宁花放迟。

角声吹,笛声吹。吹了南枝吹北枝,明朝成雪飞。

白话译文

梅花迎寒而开,寒冷的天气像在催着梅花开放,气候转暖,又像是催着梅花凋谢。寒催梅花开,暖催梅花落,气候的迅速变化,使刚刚开放的梅花,很快又凋落了。为了让梅花晚一点凋谢,叮嘱梅花,还是迟一些再开放吧。

在画角和笛子吹奏的《落梅花》曲调中,梅树南枝上的花儿早开早落,北枝上的花儿也随着凋零。画角和笛子像是吹落了南枝有吹落了北枝。纷纷扬扬的花瓣儿像雪片一样,在天空中飞舞,这情景是多么令人惋惜啊!

词句注释

  1. 长相思: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双调三十六字,平韵格,前后片各四句,句句用韵。
  2. 丁宁:即叮咛,叮嘱。
  3. 南枝:指梅树上向阳一面的枝条。北枝:指背阳一面的枝条。

作品赏析

此词题为“惜梅”,上片着重在一个“惜”字上。起首两句写梅的开放和谢落。梅花冲寒而放,所以说是“寒相催”;“暖相催”是指气候转暖,促使梅花萎谢。以下两句叹息寒催梅开,暖催梅落,早开便会早落,因此就叮嘱花儿,还是迟一点开吧。其惜花之心,由此可见。及到花飞春去,就感伤不已,真是惜花兼又伤春。对此作者有不同的看法,认为,花儿开得迟些,甚而至于不开,那就没有谢落之事,当然也不会生惜花之心。此即所谓“无得亦无失”,也是妙参佛理的“了达”之语,由此可见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殊有悟境”。

下片从惜梅引申到伤时。先写闻曲有感,但闻角声传出《大梅花》《小梅花》的曲调,笛声传出《梅花落》的曲子。因为汉代军中之乐横吹曲中有《梅花落》是笛中曲名。角也是军中吹器,唐大角曲就有《大梅花》《小梅花》等曲。“鸣角”又有“收兵”之义,因此,边境告急,城危如卵,不知谁又能承担起恢复中原的重任。词意至此,已从惜花转到忧时。“吹了南枝吹北枝”一句承上两句而来;南方气候温和,寒流罕至,岭梅往往南枝花落,北枝花开,所以说角声、笛声吹落了南枝梅花,又吹落了北枝梅花。这里暗与上文照应,隐指危机存在于偏安江南之小朝廷。末句词意又是一转,仍然归结到惜梅。梅花开时清香阵阵,沁人心脾。梅花落时,片片花瓣,漫天飞舞,宛若飘飘白雪,使人观之不胜叹惋,欲留不能。一个“惜”字,深入骨髓。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咏物词,也是一首惜花词,是刘克庄对南宋摇摇欲坠的偏安局势产生忧虑时创作的,其具体创作时间未得确证。

名家点评

  • 近代诗人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花开便落,莫如不开,佛氏所谓“无得亦无失”也。词为“惜花”,而殊有悟境。转头处二句以角声、笛声中皆有落梅之曲,词家屡用之。

猜你喜欢

登襄阳城

唐代 • 杜审言

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

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

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

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

庐山瀑布

唐代 • 徐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苏氏文集序

宋代 • 欧阳修

予友苏子美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遗稿于太子太傅杜公之家,而集录之,以为十卷。子美,杜氏婿也。遂以其集归之,而告于公曰:“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其见遗于一日产,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虽其埋没而未出,其精气光怪已能常自发见,而物亦不能掩也。故方其摈斥摧挫、流离穷厄之时直,文章已自行于天下。虽其怨家仇人,及尝能出力而挤之死者,至其文章,则不能少毁而掩蔽之也。凡人之情,忽近而贵远。子美屈于今世犹若此,其伸于后世宜如何也?公其可无恨。”

予尝考前世文章、政理之盛衰,而怪唐太宗致治几乎三王之盛,而文章不能革五代之余习。后百有余年,韩、李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古。唐衰兵乱,又百余年,而圣宋兴,天下一定,晏然无事。又几百年阳,而古文始盛于今。自古治时少而乱时多。幸时治矣,文章或不能纯粹,或迟久而不相及妇。何其难之若是欤?岂非难得其人欤!苟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嗟吾子美,以一酒食之过,至废为民而流落以死。此其可以叹息流涕,而为当世仁人君子之职位宜与国家乐育贤材者惜也。

子美之齿少于余。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天圣之间,予举进士于有司,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挝裂,号为时文,以相夸尚气而子美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文旭。时人颇共非笑之,而子美不顾也。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趋于古焉。由是其风渐息,而学者稍趋于古焉。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

子美官至大理评事、集贤校理而废,后为湖州长史以卒,享年四十有一。其状貌奇伟,望之昂然,而即之温温,久而愈可爱慕。其才虽高,而人亦不甚嫉忌。其击而去之者,意不在子美也。赖天子聪明仁圣,凡当时所指名而排斥,二三大臣而下,欲以子美为根而累之者,皆蒙保全,今并列于荣宠。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豫章行

唐代 • 李白

胡风吹代马,北拥鲁阳关。

吴兵照海雪,西讨何时还?

半渡上辽津,黄云惨无颜。

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

白马绕旌旗,悲鸣相追攀。

白杨秋月苦,早落豫章山。

本为休明人,斩虏素不闲。

岂惜战斗死?为君扫凶顽。

精感石没羽,岂云惮险艰?

楼船若鲸飞,波荡落星湾。

此曲不可奏,三军发成斑⒃。

南歌子·玉漏迢迢尽

宋代 • 秦观

玉漏迢迢尽,银潢淡淡横。梦回宿酒未全醒,已被邻鸡催起怕天明。

臂上妆犹在,襟间泪尚盈。水边灯火渐人行,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

刘克庄
简介描述: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 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江湖诗派诗人、文章家、诗论家。

刘克庄于嘉定二年(1209年)以门荫补将仕郎,调靖安主簿,更名克庄。后历任州府属官、建阳县知县、枢密院编修官等职。至淳祐四年(1244年)起为江东提刑。淳祐六年(1246年),宋理宗因其久有文名,赐刘克庄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实录院检讨官。淳祐十一年(1251年),刘克庄以秘书监兼太常少卿,直学士院,迁起居舍人兼侍讲。后授权兵部侍郎,兼中书舍人。景定三年(1262年),除权工部尚书,升兼侍读。景定五年(1264年),除焕章阁学士守之职致仕。度宗咸淳四年(1268年),刘克庄授龙图阁学士,次年,以疾卒。

刘克庄与刘过、刘辰翁并称“三刘”。刘克庄为江湖派重要作家,又是后期辛派词人中成就最高的。其爱国豪情与雄放风格统一,不受格律局限,散文化句式与议论化倾向发展了词的艺术表现力。刘克庄兼擅诗、文、词各体,尤以诗歌影响为大,有4500余首诗传世。著有《戊辰即事》《苦寒行》《九日》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