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苍龙云卧品清箫,跨白鹿春酣醉碧桃,唤青猿夜拆烧丹灶。二千年琼树老,飞来海上仙鹤。纱巾岸天风细,玉笙吹山月高,谁识王乔?
头枕苍的青松高卧云间吹奏清箫,跨白鹿游阳春沉醉在碧桃花下,呼唤青猿在夜间拆除烧丹的炉灶。二千年玉树苍老,海上飞来仙鹤,戴纱巾露头额天风轻拂,玉笙声在月天高高飞扬,有谁认得这位王乔。
这支小令是借王乔的典故来表达自己寻仙访道、隐逸避世的思想。前三句是元曲惯用的鼎足对,加强了语言的气势,使表达更加稳健有力。头枕苍翠的青松,高卧云间,吹奏清箫。在春意最浓时,跨着白鹿,沉醉在碧桃花下。唤来清猿,在夜间拆除烧丹的炉灶。元曲中写隐逸情怀也多用猿鹤、丹灶之类点缀,但未必真去炼丹求长生。张可久《塞鸿秋·道情》中有“野猿坐守烧丹灶”,此处说“拆丹灶”,意思是箫台环境清幽,生活惬意,是隐居的好去处,不必定要企求长生而烧炉炼丹。这三句应该是作者就眼前环境、景物展开的想象。
第四、五句将思绪带回两千年前,意思是从王乔到现在已两千年了连仙树也老了,从海上飞来的仙鹤还是当年那一群吗?这两句是对时光变迁的慨叹。
最后三句又回到现实:山顶的风轻轻地吹拂着我露在纱巾外的额头,对着挂在天边的山月吹奏玉笙,谁认识我这个王乔啊!作者以王乔自比既表达了对寻仙访道的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抒发了空有满腹才华腔抱负却无人能识,无处施展的愤懑和无奈。钟嗣成《凌波仙·吊乔梦符》:“平生湖海少知音,几曲宫商大用心。百年光景还争甚?空赢得雪鬓侵,跨仙禽路绕云深……”可谓此曲一个很好的注解。
此曲前三句以苍龙、云卧、白鹿、碧桃、清猿等意象来营造清幽绝俗的隐居环境,后面四句以琼树、仙鹤、天风、玉笙、王乔等一系列意象来描写虽然时光变迁,而高洁之士的追求都是相同的。作者驰骋想象,开合自如,通过典型意象的使用,使读者感受到作者起伏不平的心绪,也使曲子的风格在清丽之中透出奇特不凡。
传说周灵王太子王子晋(即王子乔)善吹箫,因为直言极谏,被废为庶人,后学道成值骑白鹤,邀游三山五岳,途经乐清,在西边山顶上垒石为台,弄箫奏乐(名箫台山),引来群鹤飞舞,兴尽,骑鹤离去。箫台山是乐清乐成得名的渊源之地,乔吉借醉卧箫台山下金溪之畔,表达寻仙访道的意愿。
欹角枕,掩红窗。梦到江南,伊家博山沈水香。湔裙归晚坐思量。轻烟笼翠黛,月茫茫。
台湾自设行省,抚藩驻台北郡城,华夷辐凑,规制日廓,洵海外雄都也。赋词纪盛。客来新述瀛洲胜,龙荒顿闻开府。画鼓春城,环灯夜市,娖队蛮韡红舞。莎茵绣土。更车走奇肱,马徕瑶圃。莫讶琼仙,眼看桑海但朝暮。
天涯旧游试数。绿无环废垒,唬鵙凄苦。绝岛螺盘,雄关豹守,此是神州庭户!惊涛万古。愿洗净兵戈,卷残楼橹。梦踏云峰,曙霞天半吐。
伏雨朝寒愁不胜,那能还傍杏花行,去年高摘斗轻盈。
漫惹炉烟双袖紫,空将酒晕一衫青,人间何处问多情。
岭下看山似伏涛,见人上岭旋争豪。
一登一陟一回顾,我脚高时他更高。
江畔,相唤。晓妆鲜,仙景个女采莲。请君莫向那岸边。少年,好花新满船。
红袖摇曳逐风暖,垂玉腕,肠向柳丝断。浦南归,浦北归?莫知。晚来人已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