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花翁

唐代吴融

和烟和露一丛花,担入宫城许史家。

惆怅东风无处说,不教闲地著春华。

白话译文

卖花翁采摘下一丛丛新鲜艳丽的花朵,把它们卖给住在宫城之内的许府史府。

不见了百花绽放的春风无处诉说惆怅,只知是宫城内的人家将百花锁进深宅。

词句注释

  1. 卖花翁:即以卖花为生的老翁。
  2. 和烟和露:指尚且带着露珠和水气的花朵,形容花朵非常新鲜。一丛花:指生长在一起的许多株花,这里是指将鲜花整株移来。
  3. 许史家:原指汉宣帝时的外戚,这里泛指当时的豪门势族。
  4. 著:披上、盖上。

作品赏析

吴融的诗沉郁悱侧,多忧时感事之作。这首《卖花翁》以花翁担花送入宫城的事实,揭露了豪门贵族的奢糜生活,抨击了赏花人仗势贪婪、种花人却无花可赏的不平等的现实。

“和烟和露一丛花,担人宫城许史家。”卖花老翁一大早起来,将顶着露珠、冒着水气的鲜花连根移出,挑着担子送到居住在宫城内的豪门势家。“许史”,《汉书·盖宽饶传》:“许伯,宣帝皇后父;史高,宣帝外家也。”这里借指那些门第显赫、财多势大的贵族之家。他们深居宫城之内,过着豪华奢侈的生活,到时候不费半分力气即可坐在家里欣赏到美丽的鲜花。两句诗不加任何评价,但其中却暗寓褒贬,揭示出权贵们的作威作福、不劳而获。

“惆怅东风无处说,不教闲地著春华。”抒写由花翁担花入城而生发的感慨和不平。为了养家糊口,养花人不得不把辛勤培植的花儿卖掉,如今虽值东风送暖、春光明媚的大好季节,却空余花地而无花可赏了。唐人赏花之风甚为流行,所谓“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白居易《买花》)。能够买得起花的只是那些崇尚奢华的富家贵人,而贫家穷人只能靠养花、卖花来勉强维持生计。结尾这两句诗,既表达了对豪门贵族倚财仗势攫走鲜花、贪占春光的愤慨,也抒发了对装扮春天的人们却不能享有春色的不平;既包含了对不平等世道的批判,也寄寓了对穷苦人民的同情。两句诗与杜荀鹤《蚕妇》“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苎麻”句旨相近,但在表现手法上却绝胜杜作的浅白质直。以精炼的语言表现深刻的主题,以委婉的笔法表达丰富的内涵。

创作背景

赏花、买花以及养花,本出于人们爱美的天性。但在唐代劳苦大众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情况下,赏玩鲜花往往成为富贵人家的特殊爱好。唐代长安城就盛行着这种风气,诗人即在此背景下创作了这首感事之作。

名家点评

  • 现代文学研究员陈伯海:“诗篇由卖花引出贵族权门贪婪无厌、独占垄断的罪恶。他们不仅要占有财富,占有权势,连春天大自然的美丽也要攫为己有。诗中蕴含着的这一尖锐讽刺,比白居易《买花》诗着力抨击贵人们的豪华奢侈,在揭示剥削者本性上有了新的深度。”(《唐诗鉴赏辞典 新1版》)

猜你喜欢

闻科诏勉诸子

宋代 • 辛弃疾

秋举无多日,天书已十行。

绝编能自苦,下笔定成章。

不见三公后,空长七尺强。

明年吏部选,梅福更仇香。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清代 • 郑板桥

十月二十六日得家书,知新置田获秋稼五百斛,甚喜。而今而后,堪为农夫以没世矣!要须制碓、制磨、制筛罗簸箕、制大小扫帚、制升斗斛。家中妇女,率诸婢妾,皆令习舂揄蹂簸之事,便是一种靠田园长子孙气象。天寒冰冻时,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暇日咽碎米饼,煮糊涂粥,双手捧碗,缩颈而啜之,霜晨雪早,得此周身俱暖。嗟乎!嗟乎!吾其长为农夫以没世乎!

我想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而士为四民之末。农夫上者种地百亩,其次七八十亩,其次五六十亩,皆苦其身,勤其力,耕种收获,以养天下之人。使天下无农夫,举世皆饿死矣。我辈读书人,入则孝,出则弟,守先待后,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所以又高于农夫一等。今则不然,一捧书本,便想中举、中进士、作官,如何攫取金钱、造大房屋、置多田产。起手便错走了路头,后来越做越坏,总没有个好结果。其不能发达者,乡里作恶,小头锐面,更不可当。夫束修自好者,岂无其人;经济自期,抗怀千古者,亦所在多有。而好人为坏人所累,遂令我辈开不得口;一开口,人便笑曰:“汝辈书生,总是会说,他日居官,便不如此说了。”所以忍气吞声,只得捱人笑骂。工人制器利用,贾人搬有运无,皆有便民之处。而士独于民大不便,无怪乎居四民之末也!且求居四民之末,而亦不可得也。

愚兄平生最重农夫,新招佃地人,必须待之以礼。彼称我为主人,我称彼为客户,主客原是对待之义,我何贵而彼何贱乎?要体貌他,要怜悯他;有所借贷,要周全他;不能偿还,要宽让他。尝笑唐人《七夕》诗,咏牛郎织女,皆作会别可怜之语,殊失命名本旨。织女,衣之源也,牵牛,食之本也,在天星为最贵;天顾重之,而人反不重乎!其务本勤民,呈象昭昭可鉴矣。吾邑妇人,不能织䌷织布,然而主中馈,习针线,犹不失为勤谨。近日颇有听鼓儿词,以斗叶为戏者,风俗荡轶,亟宜戒之。

吾家业地虽有三百亩,总是典产,不可久恃。将来须买田二百亩,予兄弟二人,各得百亩足矣,亦古者一夫受田百亩之义也。若再求多,便是占人产业,莫大罪过。天下无田无业者多矣,我独何人,贪求无厌,穷民将何所措足乎!或曰:“世上连阡越陌,数百顷有余者,子将奈何?”应之曰:“他自做他家事,我自做我家事,世道盛则一德遵王,风俗偷则不同为恶,亦板桥之家法也。”哥哥字。

寄生草·饮

元代 • 白朴

长醉后方何碍,不醒时有甚思。糟腌两个功名字,醅渰千古兴亡事,曲埋万丈虹霓志。不达时皆笑屈原非,但知音尽说陶潜是。

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唐代 • 张九龄

万丈洪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月下独酌

唐代 • 李白

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其二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其三

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

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

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

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其四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

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

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吴融
简介描述:

吴融,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代诗人。

吴融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年),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年),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出历史了,因此,吴融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吴融的热门诗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