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缑山夜饮

金朝元好问

石坛洗秋露,乔木拥苍烟。缑山七月笙鹤,曾此上宾天。为问云间嵩少,老眼无穷今古,夜乐几人传。宇宙一丘土,城郭又千年。

一襟风,一片月,酒尊前。王乔为汝轰饮,留看醉时颠。杳杳白云青嶂,荡荡银河碧落,长袖得回旋。举手谢浮世,我是饮中仙。

白话译文

露水很重石坛像被水洗过一样,茂盛的高大树木望去如绿色的烟雾。缑山上曾有王子乔吹笙跨鹤在这里成仙。请问耸立云间的嵩山的少室山,放眼观看从古到今,夜间饮酒的乐趣有多少人流传。浩渺宇宙之中人最终都会走向坟墓,城墙又能屹立多久。

端着酒杯,面对着一缕风,一片月光,王子乔我为你满饮此杯,留下来看看我们喝醉了颠狂的样子。远处依稀可见的青山白云,宽广浩瀚的天空银河,长长的衣袖自由自在的回旋。举手告诉浮华尘世,我是喝酒的仙人。

词句注释

  1. 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等。上下阕,九十五字,平韵。缑山:又名缑氏山、缑岭,在河南偃师市。
  2. 石坛:石筑的高台。
  3. 乔木:高大的树木。
  4. “笙鹤”句:指仙人王子乔初吹笙作凤鸣,后跨鹤成仙的事。宋之问《缑山庙》:“王子宾仙去,飘飘笙鹤飞。”宾天,原称尊者之死为宾天,这里是成仙的意思。
  5. 为问:请问。嵩少:嵩山的少室山。嵩山东曰太室,西曰少室,相去十七里。嵩山是其总名。
  6. 老眼:放眼观看。
  7. 夜乐:夜间饮酒的乐趣。
  8. 一丘土:即坟墓。
  9. 城郭千年:出自《搜神后记》“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
  10. 王乔:指前面“缑山乘鹤”的太子晋王子乔。轰饮:狂饮,痛饮。
  11. 杳杳:隐约,依稀可见的样子。青嶂:青山。
  12. 荡荡:形容宽广浩瀚的样子。碧落:道家称天界为碧落,指天空。
  13. 浮世:浮华尘世。
  14. “我是”句:化用杜甫《饮中八仙歌》“自称臣是酒中仙”句。

作品赏析

上阕提笔触及秋色秋景,本来就有一种苍凉之感。诗人面临高台秋风,看苍烟围裹之中的高大乔木,不自觉地涌上一种暮色高远的秋意来。借用“缑山七月笙鹤”有个典故,一方面缑山的自然美景触动了词人的游仙之思,另一方面,也确实是感慨万千。“宇宙一丘土,城郭又千年”一联,又形成了一个时间和空间上的对照。无奈空有豪情壮志,一腔抱负无法施展,身处乱世也只能发出今非昔比的慨叹罢了。

下阕继续抒发诗人对古人的景仰,以一种洒落随分的心情对待人生。学古人“一箪食,一瓢饮”,这里的风和月相对,用“襟”和“片”来做量词,够奇巧。尊前临风月,正是古人浪漫风雅和潇洒旷达的情怀。对古人潇洒归天的心仪之情加了眼前苍烟乔木郁郁之景,更让人心旷神怡,畅思渺远,白云间,青嶂里,长烟落日,碧落银河,自古及今,只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人们才能真正恣情肆志,抒发自己长袖善舞的心情。视线里深远幽暗的空间,广大浩淼的天空,让人豪情陡生,看轻现实世界。“长袖得回旋”是在自由自在状态中的自然表现。姿势豪迈超脱,气势不凡,表现了诗人向往自由的精神。并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通过仙人传说流露出来,可谓“深于用事,精于炼句”。结句自然又合了杜甫《饮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之妙。

该篇借道家传说,写人世变化之促,转写夜饮,寄托深远,“流露于不自知”。结尾“谢浮世”,愿作“饮中仙”的念头隐隐现出时政艰危在词人心中留下的阴影。除开端几句描绘实景外,余皆融入幻事,遐想悠悠,远涉世外,流露出词人对世事的厌倦之情。通篇充溢着归隐情趣,风格飘逸。

全词语言凝练而富形象性,写秋山夜景,栩栩如生,使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创作背景

该词是金宣宗元光二年(1223年)元好问避兵河南时作。此时诗人生活动荡流离,家国危难,又值此漫漫长夜,酒入愁肠,忆今追往,不禁有无穷今古之叹。

名家点评

  • 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兴勤《走进契丹与女真王朝的文学》:“值得注意的是,遗山笔下的酒不是懦夫自悼的工具,其间更多透现着的是一种慷慨的气度和卓荦的胸襟,如‘宇宙一丘土,城郭又千年’。”
  • 新华社《参考消息》报社涉华编辑室副主任、高级编辑王一娟《元好问词注析》:“全词语言凝练而富形象性,写秋山夜景,读之如在眼前。”

猜你喜欢

临江仙·点滴芭蕉心欲碎

清代 • 纳兰性德

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

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灯孤。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

解连环·玉鞭重倚

宋代 • 姜夔

玉鞭重倚,却沉吟未上,又萦离思。为大乔能拨春风,小乔妙移筝,雁啼秋水。柳怯云松,更何必、十分梳洗。道郎携羽扇,那日隔帘,半面曾记。

西窗夜凉雨霁,叹幽欢未足,何事轻弃。问后约、空指蔷薇,算如此溪山,甚时重至。水驿灯昏,又见在、曲屏近底。念唯有夜来皓月,照伊自睡。

有美堂暴雨

宋代 • 苏轼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代 •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姑熟再见胜之,次前韵

别梦已随流水,泪巾犹浥香泉。相如依旧是臞仙。人在瑶台阆苑。

花雾萦风缥缈,歌珠滴水清圆。蛾眉新作十分妍。走马归来便面。

元好问
简介描述:

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省忻州市)人。金朝末年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历史学家。

元好问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曾作《箕山》《琴台》二诗,为北方文宗赵秉文所嘉赏,因而名震京师,号称“元才子”。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元好问进士及第。正大元年(1224年),又以宏词科登第。后历任权国史院编修、镇平县令、内乡县令、南阳县令、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等职。金朝灭亡后,元好问被囚数年。晚年重回故乡,隐居不仕,于家中筑野史亭,潜心著述。元宪宗七年(1257年),元好问逝世,享年六十八岁。

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著有《元遗山先生全集》,词集为《遗山乐府》。辑有《中州集》,保存了大量金代文学作品。

Top